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以对话与创作塑造共情空间,在创新艺术网络中进入多元未来

Dec 09, 2024   TAJ
tp1
从左至右:《艺术新闻》主编叶潆,艺术家曹斐,艺术家何子彦,音乐家、诗人和视觉艺术家Moor Mother
撰文 姚佳南
编辑 叶潆
11月10日,由《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与浦东美术馆联合举办、香奈儿(CHANEL)特别支持的主题对谈“未来已来:一场关于全球艺术创新网络的谈话”在浦东美术馆举行。美国音乐家、诗人和视觉艺术家Moor Mother(Camae Ayewa)与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Ho Tzu Nyen)两位2024年度CHANEL Next Prize获奖者,以及CHANEL Next Prize评委、艺术家曹斐参与了此次讨论,对谈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潆主持。三位艺术家就各自的创作经验与思考出发,共同讨论“未来”这一主题所牵涉的时间性议题、本土与全球视角,以及CHANEL Next Prize所编织的全球创新网络对他们所提供的支持。
tp2
“未来已来:一场关于全球艺术创新网络的谈话”讨论现场
从左至右:《艺术新闻》主编叶潆,艺术家曹斐,艺术家何子彦
线上参与:Moor Mother
“未来”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既包含对未知的探求,也是一种对历史和当下的深刻反思。在Moor Mother、何子彦与曹斐的艺术创作中,未来不再是线性的时间延续,而是一个充满叠加与多重可能性的空间。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语境出发,通过各自独特的创作手法,共同探讨了未来如何在历史的阴影与影响中形成,如何在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中塑造身份,如何在个人与集体的记忆中不断被重构。

2024年CHANEL Next Prize © CHANEL

在想象中重构时间

寻求通向未来的共同道路

美国量子物理学家休·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多世界诠释”,认为人类的观测行为会造成宇宙的分裂,人类只是处在众多宇宙中的一个特定宇宙。这项尚未被证实的假说提示了线性时间或许只是人类的一种有限的感知,尽管我们尚未触及宇宙的真正边界,却可以在理论假说与想象中重构时间的形态、定义时间的本质。而在艺术领域,正如曹斐在讨论中所说,“对于艺术家来说,我们能够非常轻易地在作品中去打乱时间、干预时间,这是我们的强项——在包括文学、诗歌等艺术作品里,与时间抗争和博弈。”

tp3
2024年度CHANEL Next Prize获奖者何子彦在讨论中分享
在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2023年创作的双通道视频装置《词典中“T”条的“Time”(时间)》(T for Time)中,有一个标志性的意象:一只不断在旋转并“吃”掉身体一部分的衔尾“虎”,在黑色的背景中形成不断行进的螺旋形,这只虎的每一刻都不同于此外的另一刻。在他看来,螺旋形是介于线性和圆形之间的形态,圆形“是完全的重复”,“但对我来说,纯粹的重复是不可能的。重复某个事物的行为本身会带来差异。螺旋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是一个创造循环的‘圆’,但这个循环并未自我封闭,而是向外延展,进入别的领域。因此螺旋是一种悖论,既是差异也是重复。”
tp4
何子彦,《词典中“T”条的“Time”(时间)》,2023年,由新加坡美术馆和善宰艺术中心与M+委托,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沙迦艺术基金会合作,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惠允
《词典中“T”条的“Time”(时间)》呈现了亚洲各地有关时间、记忆和计时传统的故事与轶事,作品所展示的不同影像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随机重新排列,每一次播放都会因新的序列而产生新的意义。这正是何子彦对时间可塑性的探索,这一探索结合其所在的新加坡这一多元文化岛国,以及从新加坡延伸到亚洲区域的多重历史和文化叙事而展开。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你认为历史与未来之间的通道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何子彦鲜明地指出,“思考作为过去的历史与未来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在思考时间是什么。因果关系认为是过去造就了现在的状态,又影响了未来的走向,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将时间想象成线性的方式。时间有很多不同的形态。”

2024年度CHANEL Next Prize获奖者何子彦介绍短片
何子彦的《东南亚关键词典》(The Critical Dictionary of South-east Asia)是一个创立自2012年、至今仍在发展中的项目,该词典由26个字母构成,挪用现成图像、视频片段和动画,配以画外音,利用算法随机排列成视听材料集合,以讲述东南亚的不同历史。这个作品起源于一个问题:是什么构成了东南亚的统一——这个从未被语言、宗教或政治结构统一过的地区?何子彦在历史与当下的碎片中,试图给出超越线性时间的无限解法,“东南亚”(south-east)这一词作为殖民时代的产物,它自身带有重叠着不同国家、人群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在每一次被提出的时候唤起不同的记忆,诸如神话、流行文化、事件、故事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作用于此刻的联想,如幽灵般萦绕——“历史实际上与我们同在,某种意义上,过去未解的问题如幽灵般困扰着我们。有时我觉得,我们可以将其当作一种‘创伤’来理解。当你经历创伤时,你无法完全处理好它,创伤不会消失,它依然留在我们的心里,并以新的形式重现。”何子彦在讨论中说道。

2024年度CHANEL Next Prize获奖者Moor Mother介绍短片
美国音乐家、诗人和视觉艺术家Moor Mother(Camae Ayewa)通过在线连线的形式参与了讨论。Moor Mother曾经与美国艺术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拉希达·菲利普(Rasheedah Phillips)共同在费城成立了一个名为“黑色量子未来主义”(Black Quantum Futurism)的跨学科实践团体,通过一系列社区项目、表演、实验音乐项目、装置、工作坊、书籍等形式,将量子物理学的概念与非裔离散群体的经验相结合,试图创造一个“反历史”和“替代性未来”的框架,对抗排他性的历史观和未来观。Moor Mother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的写作风格是为未知和当下的故事留出空间。我相信这一切都是一个连续的故事,一个连续的时刻,以不同的频率振动。重要的是展现所有的层次,就像一面无限的镜子,继续发光,继续反射。”
moor yiqi
(左)Moor Mother,《Jazz Codes》,2022年;
(右),Moor Mother,《The Great Bailout》,2024年。艺术家惠允
Moor Mother通过音乐、诗歌和社会活动与其所在的黑人社群建立关联,她所迎向的“时间”是包括她坐在的社群所共同享有的时间,并在重构和反思时间及其遗产的过程中,推动社群改变未来。她将艺术视为一种社会评论,在融合了自由爵士、电子音乐、实验噪音的创作中,探讨社会正义、历史创伤、种族不平等以及黑人文化的复兴。2016年的专辑《Fetish Bones》标志着她创作理念的成熟,挖掘了非裔美国人历史中的种族主义、奴隶制遗产以及黑人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她的最新专辑《The Great Bailout》探索了英国殖民主义和 1837年的奴隶补偿法案,呼唤人们直面历史暴力的遗产。Moor Mother在讨论中说,“艺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媒介,它能够将社区凝聚在一起,也是一种极好的变革工具。许多社区都需要通过创作来进行实践,创造他们想要看到的未来,创造一些不仅能够改善他们自己,也能改善整个社区的方式。”
2016年至2017年,Moor Mother及其所在的“黑色量子未来主义”团体在被费城建立并运营了一个名为“Community Futures Lab”的社区空间,记录了Brewerytown-Sharswood 社区及其所在的北费城的社区记忆和故事,通过口述历史/未来、记忆、时间性和非洲未来主义等主题探索北费城地区的重建、士绅化和流散对该社区和地区的影响。她在本次讲座中提到了这次经历,“在那一年里,我能够做的事情是将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共享的经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创作的目标:不仅是为我的社区发声,而是为全世界那些在与痛苦、问题斗争的社区发声,为那些在寻求通向未来的道路、创造工具和社区空间、场地的途径上挣扎的社区发声。因此,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旅程,涉及到我的创作。我的目标是将我们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经验汇聚成一个故事。”
tp7
CHANEL Next Prize评委曹斐在讨论中分享
在本次讨论所发生的场域——浦东美术馆中,也存在着一个“时空通道”。艺术家、CHANEL Next Prize评委曹斐的大型个展“潮汐宙合”集合了艺术家近30年的创作,观众在复古造景和科幻世界中穿行,从珠三角的工厂、红霞影院,到以“人民城寨”为起点的元宇宙世界,展览不仅提供了一个回顾艺术家创作生涯的契机,也将时空穿梭的主动权交给观众。“在今天的这个时刻,将两位CHANEL Next Prize获奖艺术家和观众带到浦东美术馆,与我的展览发生联动,是一种很神奇的发生。”曹斐说。
tp8
“曹斐:潮汐宙合”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4年,摄影/夏木
曹斐在《人民城寨》(2007-2022)中通过在线游戏《第二人生:中国·翠西》开发了一个虚拟城市,东方明珠、鸟巢、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三峡大坝这些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代表性建筑与城中村和其他结构相互穿插,将中国社会现实中的符号与对国家未来的想象相结合。而透过浦东美术馆的东侧窗户边能望见真实矗立的东方明珠塔,在这片窗前,曹斐放置了一对望远镜,观众透过望远镜所看到的东方明珠却是“人民城寨”中的东方明珠。艺术家十余年前的创作和思考与当下的展陈、虚拟与现实在此刻交织,构筑成一种“魔法”,正如曹斐在讨论中所说,“未来也许存在于过去。就像‘人民城寨’的项目已经发生了那么多年,今天放在了真正的东方明珠前面。今天有个观众问我:‘你是专门为了东方明珠而做这个作品的吗?’我说不是,当我在2007年处理‘未来’的时候,就制作了一个数字版的东方明珠,而他在当下与之相遇了。过去成为了未来,当下似乎又成为了过去。所以我觉得多重时间也是艺术家的一种魔法。”
tp9
曹斐,《亚洲一号》,2018年,单频高清影像,2.35:1,彩色,有声,63分21秒,作品由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为何鸿毅家族基金会中国艺术计划委任创作。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曹斐的作品植根现实也超越了现实。2018年,曹斐开始关注中国物流管理去人类工作的过程,她在京东物流的仓储和物流基地实地取景,以虚构的方式创作了《亚洲一号》,在影片中,整个工厂里只有两位工人和一个AI机器人,作品试图探索人、非人和无人这三种关系中探讨现代化工厂的状态,这三个关系就像中国所经历的去人类化的发展“流水线”,作品中暧昧的情愫在工厂中蔓延,孤独与乡愁(nostalgia)在回望过去和此刻当下经历的时间中弥散,“人”的位置在不断漂移,在艺术家所创造的多重时间魔法中进入一种“叠加态”。
tp10
“曹斐:潮汐宙合”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4年,摄影/夏木
 “如何定义多重的未来?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有一种重合性。”曹斐说,“艺术家、电影创作者或小说家在处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上能够采用特殊的方法,站在不一样的维度上理解现在和现代性,以及未来。”“潮汐宙合”展览镜厅展区里有一句话:“我在过去经历过未来(I have experienced the future in the past)。”这既是曹斐对其美学观念的一种总结,也是本次讨论主题“未来已来”的最佳注脚。

在本地链接全球

与差异共存,创造共情的空间

本次讨论的参与者曹斐、何子彦、Moor Mother三人的创作植根于世界中的不同区域,却在全球获得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经历的观众的共鸣。曹斐所成长的珠三角见证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生命力的地区文化;何子彦所在的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兴亚洲发达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其扼守马六甲南端,与其他东南亚各国乃至亚洲的地缘政治发生了复杂的关联;而作为一名非裔美国人,Moor Mother关注美国黑人的经验以及美国以外的非洲侨民社区。“身份”是讲述地方和世界关系的关键词,“多元”亦是该议题之下的趋势所在,三位艺术家的创作都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他们所处的历史和现实和他们所共情的社群,并在不同文化中寻找可以共享和相通的心理与情感联结。
tp11
曹斐,《谁的乌托邦》,2006年,单频录像,5:4,彩色,有声,20分20秒。鸣谢:艺术家、维他命艺术空间 及 Sprüth Magers
曹斐曾在全球不同地域举办个展,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 PS1 分馆、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巴西圣保罗州立当代美术馆等,她的作品与中国的现实变化创作,却在不断的“流动”中获得了不同观众的认同。曹斐在论坛中认为,这种感知的“共性”的来源之一是珠三角这一地区所携带的“基因”。“我成长在珠三角,在南方的改革开放的地方,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外来文化,而那也是中国、乃至全球进入全球化的时代。因此那时候的这种‘全球化’的共性在作品里变成了一种基因。所以即使是创作‘红霞’这种非常本土的项目,它亦能够在不同的大洲展出。我成长的就是跟全球混生的这样的一种状态,它形成了这些作品的组成部分。”“另外,也有一些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理解。在我的作品中,由许多作品的元素是共通的。比如科幻、嘻哈,它们是全球青年文化或者说亚文化的一部分。我觉得不同国家的观众,是能够‘进入’作品里的,我慢慢觉察到了这种可能性。”曹斐举例道,“比如《亚洲一号》里,我用中国京东的一个物流工厂来表现,这与亚马逊订购等快递上门的物流也是共通的,也和全球当代的工业现状是同步的,大家都能感受到这种同步性。”
tp12
何子彦,《一只或几只老虎》,静帧,2017年,图片由艺术家及新加坡美术馆提供
曹斐所提及的“全球混生”所指向的复杂现实,以及为什么要与差异共存,也是何子彦在其关于东南亚研究的创作中所触及的维度。何子彦在2003年创作了《乌塔马–历史里千千万万个我》(Utama – Every Name in History is I)之后开始深入东南亚研究,这部作品探讨了新加坡的“两次建国”,一次是关于新加坡“狮城”之名的由来——桑·尼拉·乌塔马(Sang Nila Utama)在新加坡岛屿上发现了狮子,便将此地命名为“Singapura”,梵语里的“狮城”;另一次1819年英国殖民者斯坦福·莱佛士在此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何子彦在乌塔马的神话中发现了能够被质疑的“历史”,“东南亚地区没有狮子,只有很多老虎,这也是为什么老虎的形象常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当我开始研究乌塔马此人时,许多人认为他存在的真实性是需要商榷的,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萨米拉·乌塔马来自印尼的苏门答腊,并与南印度的王族有关系,而这些王族又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后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如果如果你研究新加坡的创始人、新加坡的起源,你会发现这并没有将你引向新加坡的内部,如果你不断向历史深挖下去,它实际上会将你引向新加坡之外,进入东南亚,甚至进入马其顿,进入亚历山大大帝的历史。”
tp13
何子彦,《无知之云》,2011年,2013年新加坡美术馆展览现场,新加坡美术馆摄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惠允
“对我来说,思考东南亚就是思考多元性。”何子彦说,“我们如何思考多元性,而不只是把它看作是没有形态、混乱不堪的东西?是否存在一种思考多样性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既是美学的,也是伦理的。因为我认为,今天思考如何与多元的不同人群和不同生命体共存,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伦理和政治问题。所以我可以说,我对东南亚的兴趣正是来源于这种思考方式。”作为一个还在持续发展的项目,何子彦认为《东南亚关键词典》“没有明确结尾”,也“不确定它会如何结束”,但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本身。对于作品所能激发的“共性”,他认为是作品所提出的“什么是身份?”这一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需要与差异共存时。”
tp14
Moor Mother ©️ CHANEL
而对Moor Mother来说,“尊重”“热爱”“联系”“对话”是艺术作品得以“走遍世界”的通道。作为艺术家和诗人Moor Mother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她的创作在与不同群体的合作和对话中生成,例如前文所提及的“Community Futures Lab”社区空间。她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非裔卫理公会教堂长大,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非裔’这个词对我来说很重要,它给了我很大的力量,看我看到了这种明切的联系。在我成长的地方,我们热爱各种非洲文化,我总是渴望认识不同的人。”她的创作从非裔社区中跃出,抵达每个拥有同一种肤色的人。“我们拥有的真正的力量是共同的兴趣。比如我们对‘量子物理’概念的热爱让我们得以走遍世界,与不同的社区交流,谈论一些基础的话题:我们何以在当下存在?我们有什么能力能够塑造当下的时间或现实?我们如何思考未来?未来不仅仅是十年、二十年后的未来,而是以一种相对的方式看待未来。”Moor Mother在讨论中说,“很多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探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实验。这真的是关于尊重你天生吸引的事物,尊重那些点燃你大脑的东西。回归到探索的过程,允许自己实践创造、试错的过程,允许自己与社区一起探讨某个作品,或者实际上成为你所看到的社区的反映。”“我所敬仰的许多艺术家实际上都是‘世界建设者’,他们不是等待机会来临,而是主动创造机会。作为艺术家,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一切变得更明晰。不必拥有一个艺术史学位或者掌握其他高深的理论就能理解一个故事、建立一种联系。”与何子彦一样,她也认为艺术家要做的一件事是提出问题,“让观众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不要把自己局限于交易或是为了市场而创造。”她说,“如何创作出能引发更多讨论的作品?如何创造能够治愈的空间?如何创造出允许其他艺术家继续他们研究的空间?我喜欢那些能够对话的作品,很多人在我们之前就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所以我们不应感到在这个过程中孤单。”
tp15
“未来已来:一场关于全球艺术创新网络的谈话”讨论现场

重新定义拓展中的

艺术创新网络

Moor Mother和何子彦都是2024年度CHANEL Next Prize的获奖艺术家,CHANEL Next Prize是2021年3月成立的香奈儿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工作的一部分。作为CHANEL有史以来推出的首个文化奖项,CHANEL NEXT Prize 每两年颁发一次,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0万欧元的奖金,获奖者还将在CHANEL遍布全球的文化合作伙伴的协助下,参与为期两年的导师与人脉构建计划。以“Define New and Next”为宗旨,CHANEL Next Prize已为20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支持。对于奖项的评委曹斐来说,CHANEL Next Prize所覆盖的不同媒介是令其觉得“惊讶”的一部分,“在讨论获奖者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不一样的获奖者,也给我带来很多新鲜的议题。”曹斐提到了在CHANEL Next Prize展开的导师计划中与2024年获奖者、独立游戏设计师Sam Eng交流的经历,“我不像是一个导师,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对话。他的游戏作品《Skate Boy》中的人物没有面孔,由一堆破碎的镜子组成,穿越了不同的城市空间,我认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青年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里生存的孤独感,因此游戏这一媒介也是能与世界产生联系的一种语言。”

CHANEL Next Prize评委曹斐与2024年的10位获奖者参观威尼斯双年展
对于何子彦来说,CHANEL Next Prize所带来的旅程“仍在展开中”,“我进入这个计划时没有预设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有时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完全敞开自己,这样对话才能自然地发展下去,这个过程非常有趣。这也是CHANEL Next Prize对我而言的意义所在。当你思考‘未来’或者‘接下来’(next)是什么时,我认为保持不可预测性的感知非常重要——未来是开放的,它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也是未来仍令我们感到满怀希望地方,因为它会带来变革。”
tp16
“未来已来:一场关于全球艺术创新网络的谈话”讨论现场
未来并非是一个固定的、等待到来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动态的、与历史和现实紧密相连的多重空间;而艺术也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应,它更是一种塑造未来的力量。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与表达正逐步打破国界、文化和历史的束缚,成为连接世界、创造未来的重要纽带。而由CHANEL Next Prize所编织的全球艺术创新网络,还在不断地深入、延展,在“多重时空”的想象中,在求同存异的共同体塑造中,编织跨越时空的能量场。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