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这12个展览带你理解摄影艺术的魔力

Oct 16,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10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以覆盖全亚洲的视野、深厚的学术力量和颇具气势的阵容为秋季的“影像热”打开了宽广的局面,而即将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的“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以及同时期的一些展览也使得北京的影像艺术活动愈发丰富。与此同时,9月的Photo Shanghai在沪上带来的影响热潮还未散去。本周,贯穿北上广的这12个影像展中带你在图像的世界中大饱眼福。

北京

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陌生的亚洲”

本次双年展以“陌生的亚洲”(Unfamiliar Asia)为主题,包括了主题展、收藏展和特别书展三大板块,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798艺术中心和草场地希帕画廊同时开幕。

主题展:陌生的亚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0月15日-11月29日

策展人|长谷川峪子、尼莉·戈伦、秦伟、蔡萌、段君

本届摄影双年展相比上届来说,从主题到参展作品都显出了更强的社会性。位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主题展汇集了来自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参与,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呈现了现当代社会转型所伴随着的资源分配不均、贫民窟、社会凝聚力减弱、环境污染等问题。


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陌生的亚洲”第一单元“内部·他者”展览现场

Farzana Hossen “挥之不去的伤痕”系列,记录了若干孟加拉遭受酸性腐蚀和烧伤的女性

收藏展1:关于中国的照片——来自CAFAM的摄影收藏

798艺术中心|10月15日-11月8日

策展人|蔡萌、李垚臣

作为对主题展的呼应,“关于中国的照片:来自CAFAM的摄影收藏”则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几年上千件收藏作品中的精选。相比主题馆以多媒介的方式呈现的亚洲的社会景观,这个展览多以纪实摄影为主,呈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摄影家对历史的观察和记录。

“关于中国的照片:来自CAFAM的摄影收藏”展览现场

收藏展2:从图片到照片——来自靳宏伟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

CIPA画廊|10月16日-11月29日

策展人|蔡萌

“从图片到照片:来自靳宏伟的中国当代摄影收藏”是本次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另一个收藏展,展品主要来源是收藏家靳宏伟。本次展出的这批藏品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当代摄影“从图片到照片”的转变。

靳宏伟藏刘勃麟 《城市迷彩91号长城 No.91》

中西摄影出版的相遇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1层|10月16日-11月8日

策展人|何伊宁、朱帅

位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内的摄影书展“中西摄影出版的相遇”则将目光投向对摄影的阅读。所呈现的几十余种国外摄影名家的摄影画册,为研究大师带来了纵向的可能性。同时,本次书展着重关注了中国年轻摄影师的创作。这些80后、90后艺术家的摄影艺术书为摄影和阅读带来了更多的启发。

“摄影书展:中西摄影出版的相遇”展览现场

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

三影堂艺术中心|10月17日-10月25日

展览总监:荣荣&映里
策展人:巫鸿,陈申,李媚,顾铮,阮义忠,蔡萌,高初,董晓安,沈宸

作为“北京影像热”的第二个强有力的信号,三影堂艺术中心的“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紧接着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而开幕。本次展览是首次相对完整地呈现自1900年以来的中国摄影史的大型摄影展。

展览以梳理各时期中国摄影艺术家的摄影原作及史料为基本方式,同时出版相关学术图录,开展相关研讨会议,重新梳理中国摄影艺术史的基本脉络。展览包括了“民国摄影及战地摄影”、“新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十七年的摄影及文革十年的摄影”、“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摄影及中国当代摄影”四个部分,以此展现从郎静山到吴印咸,从肖全到张海儿,到荣荣、封岩等几代中国摄影家创作的千姿百态之样貌和中国摄影艺术家对摄影艺术理解和创作的徘徊。该展览同时也是第33届“预·见Oracle会议”(国际摄影策展人专家会议)的特设展览。


郎静山作品《虎视眈眈》

陈宝生作品《黄土高坡》

“白求恩:英雄与摄影的成长”摄影展

泰康空间|展至11月21日

本次展览从三位中国摄影历史上重要的摄影家沙飞、吴印咸、罗光达拍摄的三张白求恩的照片开始着手研究。这三份影像档案均以非常相似的构图展示了白求恩作为一个勤恳敬业的医生的职业状态,并部分还原了1938到1939年白求恩在晋察冀活动的轨迹。在三位摄影家的创作之上,根据地摄影独特的美学机制逐渐延伸而出,而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对这位英雄的不同解读的表述,也是研究意识形态摄影的经典案例之一。

“白求恩:英雄与摄影的成长”展览现场

塔可个展:“碑錄—黄易计划”

前波画廊|展至11月1日

塔可近期在前波画廊举办的个展“碑錄——黄易计划”,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其两年前的个展“诗山河考”的创作方式,即亲身造访某部古代文学典籍提到的地点,并通过摄影来寻觅那个古老世界留下的痕迹。2015年的“碑錄——黄易计划”系列的主题,是根据清朝乾嘉时期的科举官员兼金石学家黄易(1744-1802年)的一系列访碑日记和册页展开了一段访碑之旅。

此次展览主要包括摄影作品及摄影拼贴,并以文字、绘画和装置来丰富和补充这一系列作品。同200年前的黄易一样,塔可用石碑作为追溯历史的媒材。他采用了泛银的硫化钡相纸,来强化一种无形无相却又无所不在的悲剧感。这种处理方法使得观者只有站在一定的角度时才能真正观看到作品。若转换角度或者调整光线,大部分的图像都会消融在一层银色的反光之中,画面的明暗、层次也将变得模糊,难以捉摸。

▲ 塔可作品《鲁王墓 1》
▲ 塔可作品《趵突泉》

“山重水复”封岩个展

MEBOSPACE美博|展至10月19日

无论是“权力”、“纪念碑”系列中对刚刚逝去的那个红色年代的追忆和反思,还是“山石”系列对古典风景的回顾与重构,封岩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一种内敛与克制,一种对于“物”自身的尊重。“山重水复”展览呈现了封岩创作了近10年,至今仍在进行的“山石”系列摄影作品。与人们所熟悉的封岩的“秩序”、“权力”、“纪念碑”系列对人工造物的关注不同,这组作品表现出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兴趣。从作为案头文玩的石头,到城市一隅的竹子和松树,到动物园里的假山和瀑布,再到终南山的岩石,封岩以摄影的方式探讨这些古典风景的典型意象在当代视像中的呈现。


▲ 封岩作品《动物园池塘》

 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 展至11月30日

由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策划的“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与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形成呼应,呈现了摄影在中国的百年进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中国,到20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摄影,再到关于民众现实生活和女性题材的摄影以及以景观为主要题材,回归中国传统文脉的创作……这些由70多位摄影师创作的近150幅作品相互之间形成微妙的对话,值得反复流连,仔细品味。更多关于这一展览的报道,请点击阅读SCôP以70位中国摄影师的140多件作品走过百年“摄影在中国”


▲ “颗粒到像素”展览现场

▲ 展览入口处陈列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外国摄影师所拍摄的“中国影像”

▲ 马良创作于2008年的《西游记》

南辕北辙——杨福东作品展

余德耀美术馆 | 9月1日-11月15日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家和影像艺术家,杨福东的创作体现了怀旧与现实、人文与写实、南方与北方等相对的能量的冲突与融合。本次展览展出了杨福东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5件重要作品,其中包括以旧上海为背景的七频影像《第五夜》和怀旧色彩浓郁的《天色·新女性II》。其中,《天色·新女性 II》以彩色五频影像表现了女性在闺房或私人空间中的神秘、脆弱以及女性成长初期独特的性别力量。

在策展人巫鸿眼中,杨福东的部分创作体现出了一种“老上海的特殊文化感觉”,而其创作中亦可见得与这种人文气息相异的纪录片式的写实感,展览的主题“南辕北辙”,即隐喻了杨福东创作所呈现出的迥异、丰富、难以归类的面向。更多相关报道,请点击阅读策展人巫鸿谈杨福东个展“南辕北辙”: 他在南北之间建立了一个内在的世界


▲   杨福东作品《青·麒麟/山东纪事》影像静帧

▲   展览现场的《关于与一切未知的女孩:马斯瑟》

上海·神圣

瑞象馆 | 展至10月18日

成立于2008年的瑞象馆是一家专注于影像艺术的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支持中国摄影史论研究、资助当代影像艺术创作、普及影像艺术知识以提升公众对图像的认知。展览“上海·神圣”展出了英国摄影师尹黎的34幅作品。这次展览基于艺术家与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魏明德所合作的研究项目,意在定位并呈现当今上海的精神空间。

21_meitu_24
▲ “上海·神圣”展中尹黎的作品《 道士,白云观》(2014年)

黑·白·灰——罗永进摄影展

全摄影画廊 | 9月13日-11月13日

生于60年代的摄影师罗永进在90年代开始在摄影界发声。他的摄影记录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北京、上海、洛阳、广东等地的建筑是他经常拍摄的对象。然而,罗永进的摄影并非传统的纪实风格,而是与绘画保持者非常密切的关联。作为贯穿其创作的几条脉络,写实与抽象、叙事与审美共同构建起其神秘而又极富感染力的影像语言,而黑、白、灰三种色调也呈现出具有张力的空间层次。

全摄影画廊的罗永进摄影展由来自意大利的艺术批评家莫妮卡·德玛黛(Monica Dematté)策划。这位曾参加1988年黄山会议,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十分熟悉的批评家与罗永进相识已久,深知摄影师“从穿着到绘画”各方面的趣味。也许正是这种长期的联系和与中国当代艺术家联系,使这位策展人更能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特性。


▲ “黑·白·灰——罗永进摄影展”中“异物”系列作品

何藩——步入光芒

M97项目空间 | 展至10月31日

作为亚洲摄影中不容忽视的名字,何藩因抓拍住了香港半个多世纪前的灵魂而被广为人知,他因此被称为“香港之子”,在过去的50多年中作为摄影师、演员和电影人赢得了中西方观众的尊敬和喜爱。出生于上海的何藩自14岁起就开始了摄影生涯,一生获得了近300多个摄影奖项,这也是他的作品在故乡的首次个展。何藩善于通过走街串巷捕捉香港最具魅力的城市面貌,在他的镜头里,平凡大众的生活点滴串联起被人遗忘的都市过往。

“步入光芒”展出了一系列黑白银盐珍藏照片,其中不乏知名作品。本次展览是对艺术家何藩摄影生涯的一次洞察,给观众以机会深入理解其在亚洲和西方摄影史上的重要性。


▲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何藩作品

埃尔温·奥拉夫回顾展

MD画廊 | 展至10月25日

荷兰摄影师埃尔温·奥拉夫(Erwin Olaf)自90年代初就活跃于世界摄影舞台,在今天已经成为当代摄影界重要的名字之一。在荷兰,他是马克西玛王妃的御用摄影师,曾在巴黎的欧洲摄影之家、鹿特丹康索现代艺术中心(Kunsthal)、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等机构举办展览。他的摄影以构建真实与虚幻相交融的场景而独具风格,在他通过照相机所“绘制”的图像中,逼真的布景、考究的细节搭建起略显荒诞的空间,产生出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和引人深思的余味。

早在1988年,奥拉夫就在他获得欧洲青年摄影师金奖的系列作品《棋子》中注入了“现代神话”的概念,而在《希望》、《黄昏》、《柏林》等较近期的代表性作品中,他的视角更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意。本次回顾展是奥拉夫在中国的首次展览,以不同时期的作品全面展现了这位艺术家神秘而充满能量的摄影世界。


▲ 奥拉夫作品《希望》
▲ 奥拉夫系列作品《柏林》之一

广州

执像——中国当代摄影展2×6(第三季)

广州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 | 展至11月23日

广州红专厂文化艺术机构推出的“执像——中国当代摄影展2×6”(第三季)邀请了冯梦波和张波、刘铮和鲁小本&泰斯两组艺术家,在相对独立却又相互映照的展出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关于摄影这一媒介语言的思考和实验。

冯梦波  《195809》视频截图

鲁小本&泰斯作品《先别笑,攒着吧》

除此之外,值得期待的影像艺术展还有这些

北京

“影像·世纪”北京摄影艺术周

中华世纪坛|10月24日-11月1日

厦门

集美X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厦门集美园博苑、嘉庚艺术中心、市民中心|11月15日-12月16日

连州

第十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

广东连州|11月23日-12月12日

编撰 | TANC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十一小长假到了,这13个中国传统艺术展陪你感秋怀古

周日刚过完中秋,十一小长假又随阵阵秋风而至。也许你已经把TANC上周六推荐过的全国各地当代艺术展览列入假期活动清单,而在这个假期,不乘着中秋的雅兴和日渐浓厚的秋意,再到各地展开的中国传统艺术展中感秋怀古一番,似乎总会意犹未尽。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