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当地时间9月15日,艾未未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的个展开幕,并将于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作为艾未未在英国主要艺术机构的首次大型个展,本次展览回顾了艺术家自1993年从纽约回到中国至今的大部分重要作品,其中有几件作品是专门为皇家艺术学院创作的。
▲ 艾未未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个展的开幕使他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及艺术总监Tim Marlow将本次展览视为一个“创造性的现象,为观众呈现出宽广的视野,融汇了激进性、政治性、建筑及历史感、诗意、多变性,并取其平衡。”然而对大多数英国观众而言,“第一次全面看到艾未未的作品”这个招牌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皇家艺术学院悬挂的展览海报上粗体的大字“Ai Weiwei”,几百米开外都看得很清楚。
展览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艾未未以自身经历以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为灵感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S.A.C.R.E.D》(神圣),这件曾经在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以6组仿真模型再现了艺术家于2011年被关押期间的场景;以及《上海的纪念品》(2014),由艺术家2011年被拆除的上海工作室残砖和一件清代红木架子床组成;此外还有《直》:艺术家把150吨于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学校残垣里搜集来的弯曲变形的钢筋一根根打直。
▲ 皇家艺术学院艾未未个展展览现场的作品《直》(2008-2012)
▲ 艾未未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自行车吊灯》(2015)
《时代周刊》对本次展览评论道:“你在这里看到的作品已经超越了画廊体系的层面,这次展览彰显了艺术的巨大潜力。”
然而,除了最易被关注到的的身份标签外,艾未未的创作在艺术上仍有诸多可探讨的空间。在这次较全面的展览中我们能出艺术家一直以来对于古董的痴迷,以及在“破坏”上的毫无手软。艾未未的三联作品《摔碎一只汉代陶罐》(1995)记录了他手捧一只汉代陶罐并随后松手使陶罐摔成碎片的经过,这件著名的观念摄影所具有的宣言式效果以及它可能延伸出来的对于传统价值举重若轻的姿态在艾未未随后的作品中仍有迹可循。在另一系列《可口可乐花瓶》作品中,艾未未将古代陶罐表面涂上可口可乐的标志,不难让人联想到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事实上,艾未未一直承认,安迪·沃霍尔对他有重要影响。今年12月,名为“安迪·沃霍尔/艾未未”的展览将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展出。
单一元素的大量重复是艾未未装置作品常用的形式。从2011年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展出的由1亿颗陶瓷瓜子构成的《葵花籽》(2010)到今年专门为皇家艺术学院创作的由几百件大理石草株组成的《散步者》和多辆自行车加水晶吊灯组成的《自行车吊灯》皆是如此。艾未未善于使用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元素,将这些物件所具有的象征性通过数量上的绝对化加以放大,作品的隐喻也因此变得不言而喻。不过,即便伦敦的观众第一眼看不懂,这些作品具有冲击性和侵略性的视觉效果也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了。
▲ 在展览现场,艾未未站在《摔碎一只汉代陶罐》(1995)前
为了本次展览,皇家艺术学院做足了宣传,包括其官网发布的策展人Tim Marlow与艾未未在其北京工作室拍摄的两段有关艺术的访谈视频、二人在伦敦的讲座,以及一段颇有好莱坞风格的展览预告片,这段半分钟的视频通过拼贴特效强调了艾未未作为“民主斗士”的形象。
不过最好的宣传还要数今年8月,皇家艺术学院高调发起名为“把艾未未的《树》带到伦敦”的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众筹。自发起日不到两星期,这个项目所需的10万英镑就已全部筹齐,引起舆论哗然。如今,由8棵高约7米的古树构成的作品《树》安然伫立在皇家艺术学院门口,成为展览的天然招牌。
除了在展览上努力做到“吸睛”,皇家艺术学院还在官网上推出了特别的展览衍生品——由艾未未亲手绘制封面的限量版展览画册,每本都独一无二。根据此次展览目前的受欢迎程度,这些限量版画册可能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而其他工作坊活动像“如何做出艾未未式的作品”和“艾未未:入门者指南”也已渐次展开。伦敦的“艾未未热”也许才刚刚开始。
艾未未
皇家艺术学院 | 2015年9月19日至12月13日
撰文 | 朱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