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里森画廊携安尼施·卡普尔新作展亮相北京,一个国际画廊深耕中国市场的新样本

Aug 22, 2022   TANC

8月20日,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全新同名个展在北京顺义的里森画廊新空间揭幕。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位艺术家总会带来令人震撼的大型雕塑和装置。2019年,他曾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太庙美术馆两处推出他在中国的首次美术馆个展,2021年3月在深圳MOCAUP也推出个展。绘画在其过去的实践中并不常见,而今,随着里森画廊在北京开设永久空间,一系列全新的绘画展示了安尼施·卡普尔如何在平面中延续他在雕塑实践中的探索。

“卡普尔与和理查德·迪肯 (Richard Deacon)、托尼·克拉格 (Tony Cragg)、施拉泽·赫什阿里 (Shirazeh Houshiary) 和朱利安·奥培 (Julian Opie) 同属于1980年代一批‘新英国雕塑家’(New British Sculpture),他们共同被视为当代艺术的先行者。里森画廊已代理卡普尔超过四十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巨大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此刻在中国展示卡普尔的作品再适合不过。”中国总监董道兹告诉《艺术新闻》,他为本次展览已投入了三年多时间的努力。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656

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2021年,卡普尔在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Modern Art Oxford)举办了“绘画”(Painting)展览,呈现了他于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间在伦敦工作室创作的全新绘画。本次在北京的展览堪称同系列在另一语境中的延展,是其画作在里森中国的首次个展,也与适逢威尼斯双年展期间艺术家在威尼斯当地呈现的大型个展呼应。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729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开幕展展览现场,2022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754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暨里森画廊北京空间开幕展展览现场,2022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832

展览现场其中一件最大的作品是长达近5米的绘画《有无之相》(Blood in The Sky),仿佛鲜红的血液在蓝色的天空中绽放,不由得令人想到印度教中迦梨(kālī)女神与罗乞多毗阇(Raktabīja)战斗的瞬间,传说这个怪物可以产生出一千个与自己同样的化身,被弓箭射得遍体鳞伤后,形势更加恶化,因为从他伤口滴出的血产生出了无数的新恶魔。在卡普尔的画面中,喷薄的鲜红色充满力量,带来一种壮烈感,也勾起人们对于祭祀、宗教典礼和湮灭等原始仪式的想象。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855

安尼施·卡普尔,《有无之相》,2022年,布面油画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l

微信图片_20220824103930

印度教中迦梨(kālī)女神与罗乞多毗阇(Raktabīja)战斗的瞬间

1954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卡普尔,父亲是旁遮普印度教徒,母亲是伊拉克犹太人。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一直主要创作活动于伦敦,从早期的彩色粉末(灵感来自于印度市场和寺庙里常出现的彩色粉末推出的小丘)、石头材质到后期的金属材料,他创作中的东方印记是十分明显的,但这无法涵盖其作品的全部。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017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安尼施·卡普尔”展览现场,太庙艺术馆,2019年  ©安尼施·卡普尔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工作,就和当代所有艺术家一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无法避免去参与这场国际性的对话。艺术家的工作地点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交流的年代。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曾这样对《艺术新闻》说,其国际化恰体现在作品混合了东方的感性与现代主义的西方传统,他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的项目中就用抽象的形式重塑了古希腊神话中“玛尔叙阿斯”的故事,中空的结构如那个可怜半羊人的皮肤,如他吹奏的笛子,又如血管、耳蜗等器官的造型,深红颜色的雕塑两端开口却空洞而黑暗,如同某种力量拉扯着肢体,发出虽无声却如呻吟般哀怨的音乐。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055

安尼施·卡普尔,《玛尔叙阿斯》,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2002

从作品命名中,即可看出卡普尔对于自然中孕育力量的钟情,因而女性代称屡屡出现。在本次展出更多的画作中,红与黑的结合在平面中营造了更多躁动的隐藏的力量,《噢母亲,再次诉说我的身世》(2021)用满月映衬着巨大的黑色岩石,隐约的红色仿佛暗流涌动的岩浆。同年创作的大型三联画《母体的黑》(Blackness From Her Womb),犹如前作的延展。黑色在红色力量的内在推动下不断生长壮大。《混沌》(Inhuman,2020) 与《夜幕笼罩》(The Night Encloses,2021)在多重色彩的相互挤压冲突中描绘出剧烈的火山爆发、土地膨胀及崩裂的瞬间,《尘世》(Anthrozone ,2021)则用跌宕的动势记录着犹如岩浆直线流淌的瞬间,而其中又孕育着新的可能。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133

安尼施·卡普尔,《噢母亲,再次诉说我的身世》,2021年,布面油画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l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159

安尼施·卡普尔,《混沌》,2020年,布面油画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227

安尼施·卡普尔,《尘世》,2021年,布面油画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l

“这么多年来,我用了很多很多红色⋯⋯正如我曾说过的,我真正的兴趣是‘非物质’(non-objects)所指涉内部的含义。我之所以一直重复使用红色,显然而见,我们的身体内部也充满了红。我所保存的数百件作品,当中大部分都是红色的。”卡普尔这样对《艺术新闻》说,而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他也曾谈到自己对于祭祀的迷恋,在本次展出的几件雕塑《祭祀》(Rite, 2020)《她懂》(She Knows, 2020)《义肢II》(Prosthetic II, 2020)中便能印证这些想法,悬挂于支架上充满垂坠感的形态如残缺的肉体,又如液态凝结成固态这一变化的缩影,共同邀请观众见证一个经过仪式洗礼的演出。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305

安尼施·卡普尔,《义肢II》,2020年,木材、树脂、帆布、颜料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l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340

安尼施·卡普尔,《她懂》,2020年,钢材、树脂、帆布、颜料 ©安尼施·卡普尔 摄影:George Darrell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410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413

博乐德艺术中心外景

值此次展览之际,已有55年历史的里森画廊也正式宣告了在北京设立的永久空间投入使用,这个由由荷兰设计师Henny van Nistelrooy携团队StudioHVN主持设计的空间,占据了位于北京顺义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博乐德艺术中心四层整层,而改造总面积达780平方米,主要包括了两个展览空间,以及办公区域,其中包括办公室、会晤室、会议室、客厅和艺术品存储空间。

在改造完成之前,自2021年末起,里森画廊已在同一幢大楼其他楼层的展览区域呈现了法国艺术家伯纳德·皮法雷蒂 (Bernard Piffaretti)的临时个展“偶”,以及由八位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组成的群展。对此,董道兹表示在画廊空间翻新时保持一贯的存在是很重要的,不仅能够向北京的观众介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也让画廊有机会测试包括运输、艺术品安装和管理在内的几个操作流程,以及了解游客流量和互动。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453

伯纳德·皮法雷蒂,“偶”,博乐德国际艺术画廊空间,2021

早在2016年,里森画廊就开始与中国的美术馆合作呈现代理艺术家的作品2019年于上海开设了永久空间。在董道兹看来,通常一个画廊落地一个空间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筹备时间,但当合适的情况出现时却会迅速达成。而北京空间的成形得益于中国最重要的艺术阵地之一北京和博乐德艺术中心的理想位置,“虽然艺术家、策展人和普通大众来华的行程受到限制,但这也恰恰让我们集中关注本土的艺术社群和作品本身。在过往,想要在北京看当代艺术并不那么方便,引进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也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所以博乐德专注呈现国际当代艺术的这个平台十分有意义。我们很兴奋能透过这个平台呈现海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并将他们之间的对话持续下去。”这实际上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空间的位置等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

谈到北京和上海两地艺术生态和受众的不同,董道兹觉得在这两个地方分别设立画廊有助于和当地的艺术家、藏家和艺术机构继续展开合作,并在了解不同城市的基础上规划和开展展览项目。上海将是画廊在中国的总部,在北京也设置了本土团队(7月画廊宣布任命梁中藍为北京总监)。相较而言,北京空间更大,也能推出具备实验性的、更大型、时间更长的深入展览,在卡普尔北京的个展之后,里森画廊将为北京带来朱利安·奥培(Julian Opie)的个展,呈现他的一系列新作,今年10月,他也将在深圳展出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549

里森画廊上海空间现正展出:乔安娜·普赛-达特个展“周围的光”

“在过去的中国,只有北京一个城市拥有相对活跃的当代艺术市场。北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城市之一,上海的兴起,加上当代艺术在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令整个艺术生态增色,这与里森画廊在中国的展览项目相辅相成。”在董道兹看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场馆、物流、观众和专业人士——中国正迅速成为世界级当代艺术展示的重要目的地。在一个全球旅行受到影响的世界中,参与这一进程并协助这一对话更为关键。尽管数字世界变得扁平化,但艺术体验仍然是单一和独特的,这些体验需要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638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安尼施·卡普尔”展览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  ©安尼施·卡普尔

微信图片_20220824104702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安尼施·卡普尔”展览现场,太庙艺术馆,2019年  ©安尼施·卡普尔

董道兹从自己的工作中发现近十年来,藏家和艺术行业工作者的平均年龄在下降,大家在寻找更符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家和作品对话。2020年下半年开始,当代艺术品市场在中国进入到快速增值期,虽然这种卓越的业绩,令人刮目相看,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从整体上来看还依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中国的市场多元,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我们希望尽可能了解当地的艺术生态,包括美术馆、机构和藏家等,与他们进行对话,从而进一步寻找艺术家进行互动,并策划展览项目。广东地区、成都、南京、武汉还有青岛等城市都进行着很活跃的艺术活动,这种多元化的声音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很有利的。”如其所言,除带来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外,里森画廊也开始与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合作,今年即先后宣布代理喻红、李然两个不同代际的艺术家,“我们倾向于过度考虑‘战略’作为决策的驱动因素,更根本的一点是数字反映了策略,但策略源于价值观,我认为更相关的问题是这些艺术家如何融入画廊的价值体系。”董道兹说,作为一家在中国有业务的国际画廊,里森画廊希望能够继续丰富展览项目,合作并代理包括其他全球来自不同世代的艺术家,但目前其重点是根据现正代理的艺术家的需求和工作习惯量身订制发展计划。

撰文/孟宪晖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首届首尔弗里兹与KIAF艺博会同时开幕:韩国艺术市场正在快步前进

韩国的税收政策与崛起的青年藏家正在推动首尔的艺术市场持续升温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