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科技之城,以及一座设计之城,艺术家们对深圳的想象是怎样的?也许在5月22日开幕的深圳万象城文化季中可以得到答案。此次艺术季以一场现代舞表演“万象绽放”拉开帷幕,来自深圳当代舞蹈团体的演员们以艺术团体LAAB的户外装置《小小星球》作为灵感与舞台,以艺术手法设计、诠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开幕舞蹈表演“万象绽放”
此次艺术季是深圳万象城近年来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文化艺术类系列活动。作为深圳城市的标志性购物中心,深圳万象城持续在思考自身与其所在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人群之间的关系。一座商场,除了提供为大众消费场所,是否有可能超越一般商场的存在,使其成为城市和时代的同行者和记录者?艺术的植入会是答案吗?
深圳万象城文化季开幕现场
本次艺术季的策划着眼于“万象”这一概念,通过“万象奇想”、“千奇万象”、“万象欢腾”、“万象微观”四个单元,分别从城市公共艺术、主题展览、社区活动和影像纪录四个角度展开,纵览城市万象之历史与未来,横观当下都市与人的有机互联与共振。21位/组艺术家与设计师中,许多人生活于深圳及粤港澳地区,同时活跃于全球。结合深圳的城市精神、历史与当代、创新与传承,艺术家们通过多元的创作媒介和艺术语汇,展开了一场本土与国际之间、不同代际之间关于城市演进及其背后故事的对话。
本次艺术季于5月22日首先呈现“千奇万象”主题艺术展览及《小小星球》公共艺术装置,此后将围绕文化艺术与城市建设议题开展系列分享会及社区活动。6月15日,展览将迎来工作和生活在深圳的知名艺术家周力的大型雕塑作品《环》。这件象征着深圳万象始新、生生不息之精神内核的户外装置,将亮相深圳万象城的户外空间,活动将持续至7月31日。
深圳万象城文化季开幕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林山、艺术家Matt Hope、深圳万象城推广部负责人孙海翔、雕塑家曹崇恩、总策展人及现代传播文化艺术平台总裁曹丹、艺术家韩家英、艺术家李婷婷
此次参展的21位/组艺术家与设计师中,多人生活于深圳及粤港澳地区,同时活跃于全球,包括曹崇恩、陈侗、韩家英、Matt Hope、黄河山|姜凡、黄咏瑶、蒋国远、LAAB、李婷婷、林奥劼、林山、刘珩、刘晓都|孟岩、邱岸雄、宋冬、田晓磊、邬建安、薛峰、杨泳梁、张周捷、周力等艺术家均有作品参展,通过多元的创作媒介和观念展开一场本地与国际的艺术对话。
在深圳万象城的户外空间中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分别来自在当地生活的中国艺术家周力和艺术家团队LAAB,映射出深圳这一极富个性的人文城市在本土与国际视野中的多元印象。
周力,《环》,2018年
周力的大型雕塑作品《环》呈现了自由流畅的闭环结构,每一根线条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位置共构为有机和谐的整体,气韵流动,往复循环。极简,而禅意盎然,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于空间形态中孕育而生,正如深圳万象始新、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
灵感来源于万花筒,LAAB艺术工作室的户外装置《小小星球》由数百个多边形不锈钢镜面结构所构成,在阳光下折射出千变万化的光线与影像。这件由LAAB通过运用计算、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创作的作品,呼回应着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社会互动与公共参与,以一种蓬勃和热烈的姿态,表达深圳的热情与活力。
LAAB,《小小星球》,2018年
此外,万象城商场内还将呈现黄河山与姜凡的《城中村家具计划》及众创作品《深圳记忆》。前者直接来源于当地人们的生活实践。通过城中村居民自制的“野生”凳子,该作品折射出深圳的城市变迁对于当地居民的影响,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智慧而又引发思考的社会景观。后者向市民征集具有深圳城市特色或时代生活印记的物件,共同还原市民与深圳城市发展的相互见证。
黄河山与姜凡的《城中村家具计划》,2017年
在展览的主展场被分为“海之象”、“城之象”、“翌之象”三个单元,通过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展开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除了利用社会科学的海量数据和指标,艺术如何描绘一座国际化大城市的前世今生?前身为一座渔村的深圳,与海有着神奇的联系。地处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自先秦时期开始,坐落于东南一隅的深圳便成为了南越部族远征海洋的落脚点之一。宋时为南方海陆贸易的重要枢纽,元代又以珍珠等海洋资源闻名遐迩,在今天更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海的形象与深圳自古无法剥离。
曹崇恩,《黄土地》,2021年
展览以“海之象”为开篇,展现自1980年深圳成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到90年代初期的自然与人文时空,通过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来呈现深圳作为现代城市发展早期的人文状貌。雕塑家曹崇恩为本次展览重新演绎的经典作品《黄土地》,致敬在华夏大地上辛勤劳作的炎黄子孙;陈侗与李婷婷分别以传统水墨绘就山水图卷与世俗风光,借古老的东方艺术媒介,传达在人文自然景象中体悟的时空流转;邱岸雄在《新山海经3》中以全景角度的城市景观取代传统的自然山水,以亘古洪荒的视觉状态描述现代文明,模糊了新与旧的界限;邬建安的《白日梦森林》同样驰骋于古今之间,将人们从当下带回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以高度象征性的图式构建起一个介于现实与虚幻的空间场域。
上、中图:邱岸雄,《新山海经3》,2019年;下图前方作品:邬建安,《白日梦森林-桐》2016年-2017年,后方作品:邬建安,《白日梦的森林-杨》,2016年
深圳作为当今世界城市规划建设高速发展的典范,是由无数移民共同创造的城市。“深圳速度”、“深圳效益”等具有代表性的形容词也助攻深圳发展成为一个被誉为“全球设计之都”和“中国硅谷”的国际都市。
艺术季主展览“城之象”展区现场
“城之象”单元聚焦“共创城市万象”的鲜活创造力,这一篇章将镜头拉近到城市的当下面孔及其与城市居民的亲密关系中。不同代际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以各自的实践经验为基石,体察着现实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并以独树一帜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时代的关照,和关于城市变迁的思考。而对于其中居住于深圳或珠三角的年轻艺术家而言,深圳独特的城市经验早已与自己的创作语汇相融。他们以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向世界证明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创新活力。
张周捷,《OBJECT#SQN1-F2C》,2011年
在最后的展览单元,展览以一种不设限的方式,畅想深圳的“翌之象”。作品充满鲜明的个性、实验性和未来感的数字艺术家和设计师张周捷,利用人体数据和计算机运算生成动态演化的无穷形态。他所创作的《OBJECT#SQN1-F2C》在展览中呈现,通过参数化设计,艺术家将手工艺和数控技术相结合,用大小不等的三角形构成一张精炼和程式化的椅子。
何为“翌”?翌,犹明日之明,次日之次,尚未发生,而喻未来。“翌之象”,即明日之象,包含着无限希冀与美好愿望。
左边作品:田晓磊,《神话系列》,2018年;右边作品:田晓磊,《逆行》,2020年
新媒体艺术家田晓磊在“神话系列”中,基于混合、杂交、错位等方式,想象人机结合时代的标本形态与物种演化。这个长期计划项目计划创作70个人机结合的生命,并设想他们是下个时代人机结合的标本,生命体的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在作品中上演。
黄咏瑶,《创世纪(600个屏幕)》,2019年
艺术家黄咏瑶在《创世纪(600个屏幕)》中关注数字时代人类意识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探讨虚拟与真实身份的本质,由600个手机屏幕表面的照片记录以及零散的手机截图而成,每个长方形都是作者自己手机屏幕的真实尺寸,同时也模仿生活中使用电话的刷屏姿势,在一种不断循环的状态下,人类的生存痕迹和状态显现。
Matt Hope,《The Most I Could Remember》,2021年
英国雕塑家Matt Hope则试图在自己的记忆中还原儿时成长街区的面貌,开发出一种不受互联网信息干扰的记忆检索技术,他一共制作了16张图纸,记录了他在脑海中旅行的旅程。
艺术季主展览现场
艺术与城市,与人之间能够产生怎样的联结?艺术如何融入生活?此次艺术季总策展人、现代传播文化艺术平台总裁曹丹在开幕式中说道:“‘千奇万象’展开了一场本土与国际之间、不同代际之间关于城市演进及其背后故事的对话, 将深圳瞬息万变的城市面貌,城市发展的无限想象,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为载体,呈现为一幅诗意、流动、激发无限创意灵感的视觉图景。”
2021深圳万象城文化艺术季
日期:展至2021.7.31
场馆:深圳万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