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TANC Talk@从观念到影像:陈哲、塔可与唐潮创作谈

Sep 29, 2018   艺术新闻/中文版

上海。由《艺术新闻》与第五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合作举办的“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于本届“影像上海”期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活动邀请了三位艺术家——陈哲、塔可、唐潮来分别探讨各自作为当代摄影师的影像创作与介入方式,分享三人各自创作的内在叙述、语言表达与经验体察。活动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与副主编李棋主持。

600

“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现场
601
左起:艺术家塔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艺术家陈哲、艺术家唐潮、《艺术新闻》副主编李棋

陈哲:向晚六章

602
“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现场

陈哲的系列作品《向晚六章》是其近年来“为了理解黄昏而展开的主题漫游”,其中不乏诸多文学和摄影的文体实验,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艺术家对于摄影和图像观念理解的变化。陈哲从早期系列作品《可承受的》的日记式记录讲起,该系列记录了艺术家个人当时在一些极端心理情况下所做的摄影创作,以身体为主要拍摄对象。她说到:“与其说自己创作的项目是被创造出来的,其实更多是收集而来”。

603

陈哲选作 ©陈哲

在四年的时间里,她通过摄影的方式来捕捉自己心理和身体上的变化,创作过程更像一个事后收集的过程。《蜜蜂》系列则是《可承受的》的一个延续,将个人经验扩展到身边以及网上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和群体,艺术家出发去往去不同的城市与他们生活、拍照。自该项目起,陈哲开始了有明确意识的创作,并用影像散文(photo essay)的方式去组织文本与影像的架构,这样的创作方式也体现在她的《向晚六章》系列里。

604605

陈哲选作 ©陈哲

《向晚六章》体现了艺术家个人对摄影理解产生变化的过程,其落脚点是图像和文字、手稿交织的共同作用关系,同时通过艺术家画册的形式将各阶段的创作体悟集结成册,她提到约翰·伯格一段文字对其创作的影响:“意义与神秘因而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二者都是时间的产物。肯定确信或许生于瞬间,疑虑怀疑却需时间琢磨,而意义,实乃两者激荡下的产物”。该系列缘起于艺术家对黄昏的痴迷,陈哲采用章节体的构架来呈现项目的六个主题:“非均质的时间”、“向晚意不适”、“赤之茧”、“在面孔和面孔之间”、“两种光”和“厄瑞玻斯”,这同时也是对个人写作以及广泛阅读和研究的归纳过程。

606

陈哲作品展览现场 ©陈哲

塔可:福地

607“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现场

塔可的创作始于其在海外期间对中国古籍考证所产生的浓厚兴趣,自系列项目《诗山河考》以来,他走遍中国各地,寻访考证与中国历史、宗教与哲学有着深厚渊源的地区。在《诗山河考》系列中,塔可以摄影的方式来定位《诗经》文本所涉及的地域与风物,在古籍中进行比对查证,做地域考察,亲身造访山东、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的山川、河流、残垣、古道进行拍摄,项目持续五年时间。

608

塔可“福地”选作 ©塔可

2015年的《碑錄——黄易计划》项目以石碑为主题,以清朝乾嘉时期的科举官员兼金石学家黄易(1744-1802)的访碑日记、册页和碑文拓片为灵感,塔可借鉴黄易《嵩洛访碑日记》和《岱岩访古日记》开启访碑之旅,创作了一系列的摄影作品。其近期项目《福地》的灵感则源自艺术家对“洞天福地”名山胜地之内涵和外延的考释。项目始于古籍文本,结合专业人士考释完成,“福地”项目的寻访地图则源自清华大学专门研究洞天福地的工作室。

609塔可“福地”地图,图片来源:塔可

塔可根据图上所示道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来开展自己的摄影创作,造访了江苏楚王陵、河南嵩山和河南中条山分支王屋山;陕西商洛、太白山、秦岭、安康和汉中;湖北宜昌、十堰、神农架和恩施等地。例如山东曲阜九龙山汉墓群的墓道就给人一种洞天的感觉,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我用了两张局部和一个全景的摄影构图,它具有沟通生与死、沟通不同时空的一种非常清晰的意义”,塔可说。这些摄影作品是具象的,同时又与现实疏离开来,表达了“洞穴”一般的远古诗意与精神内涵,具有一种天地洪荒之感。

610

塔可“福地”选作 ©塔可

唐潮:地方摄影

611

“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现场

唐潮自2016年开启的作品《地方摄影》(Local photography)是由艺术家与两个湖南地方刑警合作拍摄的项目,艺术家试图说服刑警在拍摄“取证”照片之余来进行摄影“创作”。在该系列中, “作为刑警取证的摄影”与“作为艺术作品的摄影”为观者提供了关于摄影的两个不同的思考面向。唐潮从其拍摄的一位死者开始讲述,“死者的手已经没有血色,但在死的时候手里捏了一张钱”,这些都是在真实案发现场所拍摄的照片。

612

唐潮“地方摄影”选作 ©唐潮
613
唐潮《地方摄影》静帧 ©唐潮

他与刑警一起以参加摄影比赛为目标开始了项目的合作,在拍摄过程中,艺术家试图“纠正”刑警的拍摄方式:抹去直接的个人信息,又尽量让那些照片看起来像是在讲故事,“我在那个录像里面有教警察怎样去处理照片,怎么样去判断一张照片,判断怎样的照片是美的,为什么这个美的照片是可以进入一个评选机制”,唐潮说到。其创作过程也是与刑警本身工作逻辑周旋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列关于虚与实、摄影与社会、刑侦照片与摄影艺术等问题的探讨。

614
唐潮“地方摄影”展出现场 ©唐潮
615
唐潮选作 ©唐潮

艺术家也试图在残酷的死亡现场寻找些许诗意的痕迹,比如案发房间墙上的一幅山水画、死者衣物上的情话、尸体的古典构图等等。关于其最新更为抽象的影像创作,唐朝说到:“在案发现场,每个人的家庭相册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这个人的起点和终点,照片从黑白到彩色,然后到3D的虚拟建模,其实也是一个图像技术的发展与衰亡过程”,创作的过程也是在透过摄影取景的方式,来看到一个更为抽象的世界。(编辑整理/TANC)

616

“摄影与当代艺术:不断融合的创作与收藏”讲座现场

*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图片由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提供

带着“困惑”行动,亚洲艺博会竞争升级与画廊业“求生法则”

随着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第12届上海双年展相继拉开帷幕,11月的上海艺术界迎来最繁忙的季节,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的美术馆、画廊纷纷推出展览,立冬前后聚合了已经成为年度最密集的艺术季。11月8日在上海现代传播艺术基地(MAB),由《艺术新闻》主编叶滢主持,在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总监任天晋(Magnus Renfrew),Cc基金会&艺术中心创始人、ART021联合创始人周大为(David Chau),佩斯香港、北京、首尔合伙人、总裁冷林(Leng Lin)之间,一场针对当下艺术环境和艺术市场的开放性讨论——“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与三位亚洲艺术市场领军者讨论转折期的挑战与应变”同时开启。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