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TANC Art Talk | 打开向京曾经封闭“心理自传”,她想要更开放的未来

Oct 18,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1▲ 由左及右:讲座主持人《艺术新闻》主编叶滢,艺术家向京,策展人及艺术评论人朱朱

“时间”与“观看”:进入向京的“心理自传”

– ▬ –

“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创作者他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可以在艺术里面长大。”在这场讨论的开场,向京如是说。在本次“唯不安者得安宁”展览中,观众能看到向京这21年的“成长”历程:从1995年至2011年间艺术创作的全面回顾,包括“镜像”(1999-2002)、“保持沉默”(2003-2005)、“全裸”(2006-2008)和“这个世界会好吗?”(2009-2011)四个系列。新作展“S”是2012年至2016年间向京的最新探索。

时间性是本次展览显而易见的线索,而“观看”则是向京隐藏在展览中的一个路径:“‘观看’代表着我作为一个创作者如何去看这个世界,我如何去获得对自己的观照;同时这个‘观看’也可以指代一个观者他如何去观看这个艺术品,在观看艺术品的同时他如何获  得自我观看。”向京在讲座现场说到。

2
▲ 向京《尽头》,2002年

《尽头》呈现了一个少女向着未知的地方看去。在这次展览中,它被置于二层楼梯的拐角处,让观众一走进美术馆就能看见。而在2013年向京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的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向京在台北”上,这个作品的不同形态被放置在整个展览的动线上,观众在不同的位置都能遇上她。向京认为,这个雕塑是带着开放意义的,它的摆放方式呈现多样性,打破了雕塑作为媒介的封闭性,同时这也是一种观看的暗示和带领。

3
▲《哈欠之后》,2000年

如果说《尽头》是从形式上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看的引领,那么《哈欠之后》则是向京自我观照的一个体现。一个小女孩抱着自己的玩具,她的背后是一个背过身去的正在脱衣服的女人,向京说,尽管她在创作作品时已经是而立之年,但是她在那时从心理上就像是那个小女孩。本次展览策展人朱朱对这个作品的观察是:“在向京的内心视野之中,有一个萦绕不已的、极为持久地伫立着的小女孩,安静,脆弱,看似沉默而柔顺,却有着极其敏感的神经,在她那里,当所有外部世界的影响与召唤从未通过身体与行动去加以释放,一切向内敛压,如同沸腾的岩浆翻滚,在那里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和伤痕。”

4
▲ 向京“处女”系列,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在提到“处女”系列时,向京引用了海德格尔“向来我属”这一说法。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写到,人的特殊性有两点:首先人的存在是“生存”,其次人的生存是“向来我属”的。人的“生存”主要是和“现成存在”相对立的,即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是什么,而是他如何去是。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也就是他的生存,在任何时候都是属于他自己的。每个人都不可“被把捉为某种现成存在者族类的样本或一员”。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自我观看过程。

5
▲ 向京《你的身体》,2005年

而这个“小女孩”在“保持沉默”系列中已然“蜕变”,“在做‘保持沉默’系列的时候,有人问,我是专门做女性雕塑的艺术家吗?我才发现意识到做的全是女性。那时的我已经开启了关注女性身份问题的意识。”向京说到。2006年至2008年她开始创作“全裸”系列,是向京有意识的针对女性身份、女性身体的主题。而在这个系列中,向京认为,《你的身体》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当观众对视“她”这种挑衅意味、观看的眼睛,会产生恐惧之感,因为真实:“太多作品都可能对每个人来说是失效的,但有可能其中有一双眼睛或者一个刹那被你捕捉到了,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个体、观者他的一个自我投射,投射到作品里面去。”

6
▲ “它的鬃毛如同女性的长发般纷披在一侧的颈项之间,回眸的神态里满溢妩媚与哀伤。还远不止于此——如果说向京以前的作品似乎一直回避着女性之美的表达,有意剔除与抗拒了男性的色欲观看。这匹马的丰满、成熟的体态本身抑制不住地透露着女性的魅力,如此地撩拨我们……”在朱朱的艺术评论集《灰色的狂欢节》中,他这样描述向京的雕塑《这个世界会好吗?》

对于向京创作有着长期关注的朱朱认为,她的创作过程更像是一本心理自传,虽然她从未做过自塑像,但在她创作的诸多女性形象实际都是她“在自我生命体验的具象外化”。从“镜像”到“保持沉默”再到“全裸”,向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封闭性,但这种封闭性在随着她的不断创作而渐渐打开。“镜像”系列最后的一个作品《砰!》游戏式的一枪,从某种程度上为自己的丰碑性打开了一个缺口,无论是创作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7
▲ 向京《砰!》,2002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到了“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时,向京的作品开始转向社会学,更多与空间互动的群像出现了,作品的寓意上也被赋予了更多社会性的表达。在这4个系列中,向京在尽量避免一种观念化的途径,从而创造性地使用了具象的语言形态,尽管向京的创作语言是具象的,但是这并非是一个学院写实系统的延续,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这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一个转折。发展到在新作展“S”中,一个相对抽象的形式和结构在慢慢生效。

 8
▲ 策展人、艺术评论人朱朱在对谈中发言

朱朱以个人心理自传、观念和顽念、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这三个角度观察和回应向京的创作,法国评论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在定位一个伟大艺术家时提及了三个元素:个人性、社会性和宇宙性。朱朱认为,尽管向京创作具有个人性,她不希望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觉注释,但是“如果没有女性主义理论这样一个背景或者语境的存在,她的表达不会这么凝聚,因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存在逼迫她要思考、要回应。”

雕塑中“出走”与自我超越

– ▬ –

自2011年在今日美术馆举行大型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后,时隔5年,向京再举行本次大型回顾展及新作展,有别此前3年一个展的节奏。向京为此也在讲座现场做出了回应:“从开始做雕塑到今天,已经21年。我对这个工作还是有很多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成分。今年这种感受特别强,所以我要暂时停下来。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不是一种撒娇,是挺审慎、挺认真的思考。”

暂停雕塑除了是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留白之外,从更深层次出发,对向京个人而言,对媒介选择和未来创作的思考,其实更多隐喻了“生”这个命题,即“我们活着如何存在”——人们活着不应仅止于日常的琐碎细节,还需要寻找更深层的内在依托。作为艺术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会促使自己不停推进和外化内部的思索过程,最终以作品的形态显现。

向京希望从“雕塑中出走”,这是一位成熟艺术家在经历了20余年的创作、到达一个人生和艺术历程的节点之后,要如何走向下一步的问题。

“人生处处是黑洞。”是向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向京认为,犹如抑郁是一个人性中的黑洞,在它成为一种病之前,我们要学会和它相处,和它和解。这个不仅是整个“S”系列的思路,是一个带有隐喻色彩的内化过程:“这个隐喻就像我一种求生渴望一样,创作就是我能找到的非常大的激情,由此我活着,并且还挺带劲的活着。”

9
▲ 艺术家向京在讲座现场

在谈话中提到可能会暂停雕塑,尝试新媒介的向京,并没有以决绝的方式放弃自己延续了二十多年的雕塑创作。叶滢从“S”系列中看到了新气象:“‘S’系列跟你之前的四个特别完整的部分有很大的区别,它非常难以归类,无论是作品的线索、形态和表达上,每一条线索都有再发展的可能,我反而觉得你现在不应该暂停。” 向京也提到,这个系列有诸多的发展方向,未来也可能会再延伸创作。

10▲ 向京《S》,2013-2016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11
▲《有限的上升》,2013-2015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12▲ 向京《一江春水向东流》,2014-2016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13
▲ 《行嗔》,2013-2016年,图片来源:向京工作室

近期,包括向京在内的一批生于1960年代的艺术家都在举办个人大展,曾梵志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其最大规模的回顾展“散步”;喻红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了个展“游园惊梦”。走向创作成熟期的艺术家也将面临自我超越的难题。

“越往后自我超越就越难,”朱朱表示,向京作品“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S”系列的主题,实则也反映向京对自我超越的尝试。因此,除视觉上可见的语言形态之外,新作展的内在精神性也是螺旋向上的,是具象向抽象上升时的运动结构,如一个试图摆脱地心引力、从地面伸向天空的S形。这一过程非常困难,但可以确知的是它正在从此前的封闭性中出走,一步步地打开和上升。

朱朱一直在进行对于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也长期关注向京的创作,在谈话中,他提到:“我对于向京的个人期许,她实际上已经在这么做了,就是打破了一种偏古典、具象的完整的表达方式,向更为抽象的方向发展。这种抽象不仅是形态上的,它是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性,可以使人超越性别、超越个体命运、情感。社会性或者宇宙性应该怎么通过个人性来传达,因此对于每个年代而言,其实最终的命题是一样的。”(撰文/Phenix Luk、王婧思)

14
▲ “唯不安宁者得安宁”向京新作展与回顾展主题讲座现场
向京:回顾展“唯不安者得安宁” + “S”系列新作个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展至10月22日

流动的讨论:OPEN FORUM 系列主题论坛在上海艺术季

上海艺术周期间,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的艺术平台 MODERN ART 首次推出 OPEN FORUM 系列主题论坛,在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及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进行了一系列讨论。论坛主题从新型艺术机构的实践和探索、到既定媒介与当下视觉经验的对话、再到中西博物馆在国际变革浪潮中面对的现实与挑战,围绕着艺术生态中的热门话题,在艺术家、艺术机构、学院教育者及观众之间展开一系列开放式的对话与互动。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