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这座雕塑在“变形”29次中言说中亚历史,莫斯科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馆重书政治与未来

Sep 02, 2020   TANC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场馆前的广场上搭建起的装置作品《转型》(Transformer)即将在9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日迎来公开展示后的第19次“变形”。

640 640 (2)叶柏新·梅迪贝科夫,《变形》,2020,摄影:Daniil Annenkov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这件长达4.5米的木质装置由哈萨克斯坦艺术家叶柏新·梅迪贝科夫(Yerbossyn Meldibekov)创作,灵感来自于他对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阿米尔·帖木儿广场历史的研究。在过去的100年里,这个广场有过6个不同的名字,且广场中央更换过8座不同的纪念碑:从沙皇俄国时期征服中亚的军事领袖康斯坦丁·冯·考夫曼到俄国革命后的红旗、锤子与镰刀、列宁、斯大林等,再到苏联解体后屹立起的帖木儿的雕像。该装置由可移动的模块组成,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装,仿佛在诉说政治可供人把玩,历史亦可成为手中的玩物。“我采用的不是公然的悲观主义,而是讽刺和笑声”梅迪贝科夫这样形容自己的创作。

640 (1)叶柏新·梅迪贝科夫,《变形》,2020,摄影:Daniil Annenkov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当在英国布里斯托,将数万奴隶从西非贩运到加勒比的爱德华·科尔斯顿的雕像被推下港口;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殖民刚果并导致百万人被屠杀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雕像被损毁;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因反对种族主义而移除正门外的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塑像,《转型》呈现的中亚雕像的命运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中亚的艺术家” 梅迪贝科夫
在历史的蜕变和分化中创作

对纪念性建筑文化的探讨乃梅迪贝科夫艺术创作的核心。1991年苏联解体之际,梅迪贝科夫正是阿拉木图国家戏剧美术学院的学生,专门接受社会现实主义纪念性雕塑的训练。苏联政权的崩溃,中亚各国建立独立政权的混乱,再到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处于人生转折期的梅迪贝科夫恰与历史的重大拐点相逢。本以为会以建造苏联式纪念碑为职业的他却目睹苏联政治人物的塑像被一一拆除并损毁。这份反差和冲撞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艺术实践。他的作品充满着对历史的反思,也揭露了纪念碑矛盾的本质。它们貌似不朽,却无比脆弱。

640 (3)叶柏新·梅迪贝科夫,图片来源:Aspen Gallery

梅迪贝科夫现生活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苏维埃时期的旧都阿拉木图。出生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边界的他认为自己是一名“中亚的艺术家”。在200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他向参观者和艺术界的业内人士介绍自己是中亚帕斯坦共和国(Pastan)人——很多人都认真地假装知道这个虚构的地方在哪里。

玩味之余,他的作品总是带有政治色彩,这也许与近三十年来中亚动荡政治局势下发生的蜕变与分化相关。在艺术家看来,中亚的历史并非线性向前,而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相似的事件不断在重新上演,而民众也对这些不变的改变早已麻痹。在他于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中亚馆内展现的作品系列《突变》(Mutation)中,他对同一组人物在同一地点进行多次拍摄,从苏维埃时代到现在。背景中的纪念碑轮流更迭,英雄伟人的身份持续变换,而此前的少年如今也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640 (4) 640 (9) 640 (5) 640 (6) 640 (7)叶柏新·梅迪贝科夫,《突变》(2011)/《家庭相册》(1978-2011)系列作品,图片来源:Aspen Gallery

在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外的装置《转型》可以五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装,而模块的调整和重组会在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六国重要的全国性纪念日进行,比如在9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的独立日,9月第一个星期日即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工人日,9月9日塔吉克斯坦国庆日。在6月12日至11月29日的展览期间,该装置一共将“变形”29次。

中亚地区古来便是文化交融之地。苏联解体之后常年来却有政治和边界纷争。上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对其划分的行政边界既没有遵循自然地理边界,也非民族界限。梅迪贝科夫的作品中,中亚五国虽有不同的律动,却始终是一个历史的整体,经受着共同的命运。

从苏联地下艺术到生态议题
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连接历史与未来

640 (8)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高尔基公园,图片来源:theculturaltrip.com

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所在地高尔基公园本身就经历过数次历史转型,作为这件作品的映衬再合适不过。这片18世纪贵族庄园的一部分在19世纪末成为了无人愿意问津的垃圾场。十月革命后,视“劳动最光荣”的群众们将此处的废物清扫而光,第一届全俄农业和手工业展览会便于1923年在此开幕。1932年作为首都文化和闲暇的象征,这里正式更名为高尔基公园。2011年公园再次被改建,拆除了许多老旧和违章建筑并增设了新的文娱设施,让其重新焕发新生,成为莫斯科人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高尔基公园的改建工程还包括明星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对一座建于60年代的废弃混凝土建筑的重修,这便是2015年落成的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

640 (10) 640 (11)“小秘密:发掘苏联地下文化,1966-1965”展览现场,摄影:Yuri Palmin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对于车库而言,梅迪贝科夫的这件装置也可视为其策展领域的突破。成立十二年来,车库已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馆。近来博物馆的策展方向有两大主线,一个是生态议题,比如去年举办的大展“将来的世界:作为新政治形态的生态学”;另一个就是对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艺术的探究,并借此对历史和政治进行重新考量。今年刚结束的展览“小秘密:发掘苏联地下文化,1966-1965”(Sekretiki: Digging Up Soviet Underground Culture, 1966–1985)就聚焦苏联地下艺术,并讨论“秘密”在人性与社会中的意义。而梅迪贝科夫的《转型》不仅延续了美术馆对接历史与未来的一贯做法,也将关注面扩大到俄罗斯本国之外却与其在诸多层面都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地带,比如中亚。(撰文/赵文睿,编辑/童亚琦) 

荣宅盛宴,贾樟柯端出的三碗“面”

来客们在宴会厅觥筹交错,名人汇聚的场面被人们上传到社交媒体上。黄觉走上DJ台,人们举起手机录像,一位现居上海的影像艺术家看着舞池里的景象,说:“你看一百年前,这个房子里不也是这样吗?”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