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从西晋的“表情包大户”到明代的“流行剧”,在上海博物馆里寻找别样的江南

Jul 07, 2020   曹媛

江南还未走出梅雨季节,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之时开幕的“江南文化艺术展”已走入下半场。197件组涵盖骨角器、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籍、漆器、家具、印章、竹木器、玻璃器等诸多门类的器物,“突破单一门类,突破时间脉络”地讲述江南的历史、文化与艺术。

640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琳琅满目之中仍以书画作品为大头,从清代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卷(粉本)开篇,江南的山川地势、风物景色、市井百态依此徐徐展开;以吴湖帆、刘海粟、严文樑的画作结尾,喻示海派文化为长久积淀的江南文化注入新元素,走向了现代。

640东晋王羲之行草书秋月帖页(宋拓本)

640 (1) 640 (2)清  龚贤《江村图》

当中还集结了诸多名作,如北宋拓淳化阁帖中的王羲之《行草书秋月帖》页、元代王冕《墨梅图》轴、清代龚贤《江村图》卷、五代董源《夏山图》卷(5月25日开展后展出一个月)、明代沈周《京口送别图》卷等,以此展现江南地区文化艺术之兴盛、文人绘画之风尚以及文人画家之品格。从诠释展览主题而言,最不容错过的当属借展自辽宁省博物馆、清代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卷(又名《盛世滋生图》),长达12米的画卷将苏州的城郊景色和街市繁华细致呈现,充满无数生动有趣的细节。

640 (3)战国  越王者旨于睗剑

640 (4)元剔红东篱采菊图盒

在书画名品之外,展厅中还有一个别样的江南:它们是来自西晋的“表情包大户”、三国时期的“大尺度”宴乐图以及明代的”音乐现场”和“流行剧”等,外貌不那么引入注意,却十分有意思。

“表情包大户”

640

西晋 青釉对书俑
湖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所见唯一的一件对书俑,因其生动有趣的动作形态而成为文博界的表情包创作大户。

1958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金盆岭21号墓,墓中发现印有“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篆体字的墓砖,故而能判定墓葬年代。该墓出土数十件各式青釉俑,对书俑作为年代较早的瓷质俑、且题材极为罕见而尤显珍贵。

尽管瓷俑的釉面基本已经剥落,我们仍能清晰地观察到他们的神态动作及诸多细节。“对书”实际为“校雠”,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对工作。校雠工作由两人合作完成,一人执笔在板状物上书写,另一人手上捧着简册,两人凑得很近,一人写一人读,若发现错误便用刮刀将简牍上的字刮掉,再重新填写。中间的书案上放着笔、砚、简册和一件手提箱,都是校雠工作所需工具。两人头上戴着的高冠,应为“进贤冠”,为汉代以来文官儒士所通用,冠上横梁的数量可表示身份等级。此俑所带之冠只有一根梁,可见他们作为“校书吏”身份地位并不高。

这件对书俑不仅生动呈现了当时校书吏的衣冠形态和工作状态,也为我们提供了简牍时代人们如何书写的信息,比如以三指执笔、不依托桌几的书写姿势等,可以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展览中与瓷质香薰、砚台、水盂、毛笔等文房用具一起用来呈现南方文教事业的新兴发展。

“大尺度”宴乐图

640 (6)640 (1) 640 (2)

三国·吴 宫闱宴乐图漆案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这件漆案被视为极为珍贵的三国(装饰)绘画实物资料,向来以复制品示人,上海博物馆此次展览借得原物展出,极为难得。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纺织厂基建时发现朱然墓,出土140多件文物,其中大部分为漆木器。朱然是三国东吴大将,孙权的左膀右臂,两人情谊深厚,朱然死后孙权给予厚葬。

朱然墓出土有人物图的漆器数件,以此件漆案画面最为宏大。暂且不论它作为三国漆器实物及代表的漆器工艺价值,单就其在美术史上的价值而言,著名美术考古学者杨泓先生曾说:“有关中国美术史的实物资料,三国时期是极为贫乏的,特别在绘画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朱然墓中出土的精美的蜀郡漆器上,看到了许多色彩鲜艳的漆画,特别是其中的人物画,确是极为可贵的资料,可是说是部分地弥补了历史遗留的空白”。

这件漆案画面表现了宫闱贵族宴饮场景,绘有五十五个人物,大多数人物旁边都有榜题标明身份,有帝后、诸侯、黄门、侍者、羽林郎等。画面中间为热闹的百戏场面,鼓吹奏乐、杂耍倒立之类的,而第一排主体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却令人瞠目结舌:帷帐中坐着皇帝与两位妃嫔,皇帝左拥右抱;皇后却坐在帷帐之外被一个名为“子本”的人调戏,皇后大惊失色、试图躲避;“都亭侯夫人”揪着一位男子的耳朵,“都亭侯”却与另一位“夫人”在旁边执手亲吻……有学者认为,漆案上表现的宴乐场景与墓主人的关系并不明显,标明身份的人物也无法考证,应当不是墓主人生活的现实写照。但画面所表现的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可与史实记载的东吴中后期社会相印证。

他们很低调

640 (8) 640 (7)

五代十国·南唐 彩绘陶俑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两件陶俑,原有的表面彩绘已基本脱落,留下灰突突的形象。如果没有注意到说明牌上标注的出土地点,可能大部分的观众不会对其多看两眼。他们是帝陵陪葬品,出土于南唐保大元年李昪之陵墓。李昪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的实际掌权者、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出身微贱,却最终称霸江南,且在他的治理下,南唐成为五代十国中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国家,可以说是江南历史上十分杰出的政治人物。他因服食丹药中毒而亡,葬于钦陵,和儿子李璟的顺陵合称“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南郊牛首山,曾被盗,1950-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进行科学发掘。南唐二陵出土陶俑近200件,姿态各异,造型生动,是研究晚唐五代雕塑艺术、服饰制度及南唐宫廷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墓中出土的陶俑造型大体根据南唐宫廷中的现实人物形象而塑造。展出的这两件男俑,均脸型圆润,一位头戴冠状帽、一位头戴冑形帽,双手都置于胸前,原本手中应当执有物件。他们可能是宫廷内侍省中的内侍,作为皇帝的亲信,陪葬在墓葬后室中(陵墓地宫的主要部分,是帝后梓宫所在处)。

南唐王朝不到40年,却能够从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脱颖而出,在后世存在感极强,主要因其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李昪的儿子和孙子李璟、李煜,是著名的词人;南唐宰相冯延巳也是著名词人;南派山水画大家董源、巨然,花鸟画家徐熙都是南唐人,还有留下著名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的南唐画苑待诏顾闳中……南唐开国者李昪陵的陪葬陶俑,在这些背景知识下显得更为可爱了。

江南人的仪式感

640 (9)

五代十国·吴越 钱镠银简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钱镠银简为首次公开展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在钱氏政权的治理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和城市经济发展,是江南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展览中的这件文物,是为呈现以钱镠为典型代表的治平济世的江南人。

吴越国佛教兴盛,也同样重视道教。作为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本人即是道教的推崇者。此枚银简是用于道教的投龙仪式,又称投龙简。投龙仪式从唐代开始盛行,一般是将写有祈福消罪愿望的文简,在举行斋醮科仪之后,投入名山洞府,拜山水之灵沟通人神。白居易“去为投金简,来因掣玉壶”、元稹“偶因投秘简,聊得泛平湖”等唐诗都与当时的投龙仪式有关。

吴越国王钱镠是投龙仪式的热衷者,历史上曾发现多件属于他的投龙简(文献记载或出土),投于苏州、会稽、绍兴、太湖等地,材质有金简、银简、玉简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银简刻的是钱镠七十五岁时向神明祈求祝祷之告文,自称“大道弟子”。此时吴越国已是“民安俗阜、道泰时康、是物和平、遐迩清晏”,但钱镠希望“克隆鸿业、永霸丕图”,也祈求国家风调雨顺、子孙繁盛、个人延寿。简文尾有写明投掷地点是“东都乾元府射的潭水府”。钱镠将都城定在杭州,称为“西都”,“东都”则是指绍兴。

明代的“音乐现场”

640 (10)

明 十八学士图屏之焚香弹琴
上海博物馆藏

《十八学士图》是一个传统的历史故事题材,据说唐代阎立本曾奉旨绘制,后宋徽宗时曾有摹本,后世成为一个流行的绘画题材,多描绘士人们相聚、以琴棋书画为乐的场面。十八学士的人物原型虽是唐太宗时期所封的功勋人物,但后世所绘反映的多是当时的士人生活。此次江南展展出的这一幅《十八学士图屏》之一即是明代前中期所绘,呈南宋院体之遗风,画卷上有后人伪造的唐寅印记。

画屏共四幅,分别以琴、棋、书、画为主题。展览中这一幅为“琴”图,主要以此来表达江南文人的雅致生活,结合附近展出的古琴、茶具、香具等来看更得一番意味。画中有学士五位,中间一位着深衣,盘坐于榻上抚琴,颇有魏晋之风。以抚琴者为中心围绕着另四位学士,都身着长袍、头戴幞头,一人闲站,一人端坐,一人手执羽扇观鹤,一人似乎要接过童子递过来的琴盒。另有侍者3位,一人焚香,一人搬着看上去有点沉的坐墩,还有一人手捧漆盒,也许里面准备了食物。画面所呈现的庭院陈设也非常值得细看,一副巨大的海水波涛纹屏风立于画面中心;学士坐着的扶手椅其中有一把满布斑点,当是湘妃竹所制;侍者搬动的坐墩是景德镇五彩瓷制;右上角桌上放着各式酒具,霁蓝釉方柄执壶、蓝釉碗、漆盘与蓝釉小盏的组合等;画面底部有小型盆栽,香几嵌大理石面,蓝釉三足鬲式炉用来焚香,旁边的铜贯耳筋瓶中插着箸和匙,侍者一手捧香盒,一手可能是在往香炉里添加香料。筋瓶、香炉和香盒合称“庐瓶三事”,三者都是焚香必备之物,在展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套实物。

典雅的庭院中,陈设精致,琴音袅袅、香气幽幽,一幅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画面为我们呈现了江南文人的优雅生活。

400年前留名的“女性艺术家”

640 (11)

明 缪瑞云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之二)
上海博物馆藏

自古江南之地,多才子佳人,动人故事代代有传。江南女子不只是活在传奇故事里的主角,也在文学、书画、工艺等文化艺术的创作领域留下了自己的篇章。

展览中的这套绣册是传为顾绣创始人缪瑞云存世作品中的唯一真迹。顾绣创始人的名号,从传闻中的顾氏家姬、顾会海妾到明人诗集中注明的“上海顾绣始于缪氏”,最终我们在这套绣册上看到“缪氏瑞云”朱文方印,才推测出真实姓名。

顾绣的“顾”源自上海顾氏,顾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顾名世开始发展成颇有名望的大家族,顾家的露香园是顾绣声名鹊起之地,因此顾绣也称“露香园绣”。露香园是江南一带的名园,顾氏子弟常常在这儿邀约知己好友和文化名流相聚,赋诗谱曲、投壶对弈。顾氏女眷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她们的艺术修养应用于刺绣工艺之中,使得顾绣得传统书画之风韵,且能用高超的针法将丝线绣出比笔墨绘画更为生动灵活的画面。顾氏绣品因艺术水准之高而得到了当时文人的大力追捧,成为晚明江南社会的时尚产物。

明清江南手工艺,常与文人艺术相结合而独具一格。在人才济济的江南手工艺者之中,缪氏瑞云的作品占据了一整个展柜。缪瑞云,顾名世长子顾箕英(号汇海)的妾氏,若不是作品上留下的绣章名款,这位顾绣创始人的姓名也就湮灭在了历史中。流传百年的顾绣艺术,能够留下名款的绣娘就只有两位:缪瑞云和韩希孟,而更多的女子集合在“顾氏家族女眷”这样的称呼里。她们创造的顾绣名动江南,甚至享誉全国,是“女中神针”,是绣中神品,是中国织绣界的艺术珍品。

明代流行什么剧?

640 (12)

明成化年间说唱本
上海博物馆藏

这批古籍刻本,与生动鲜艳的皮影在一处呈现,可能许多人会将其忽视。殊不知这是确确实实的上海宝物。专家们认为这批说唱本“国内任何书上从来未见有著录,是数百年来民间久已失传的孤本,也是一部现存我国诗赞系说唱文学的最早刻本”,对中国版刻史、目录学史、俗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文字史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这批说唱本1967年出土于嘉定宣氏家族墓,据考古发现推断可能是为明代曾任西安府同知的宣昶妻子墓中随葬品。从刻本内容来看,也有学者认为它们可能是夫妻俩共同爱好的书籍,也有可能是宣昶子孙所购买的。十二册中一册为南戏,另十一册为说唱词话。

就像如今影视剧、小说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历史、刑侦、仙侠鬼怪是流行的题材,五六百年前的江南社会也是如此。说唱词话是宣家人从北方带过来的,由明代北京的永顺堂刊印。这批词话内容主要分为三类,讲史、公案和传奇灵怪。讲史类以历史人物为主角,分别是花关索、石敬瑭和薛仁贵的演绎故事;公案类即以包公为主角的断案故事占比最多,有八篇,有讲包公出生及身世的、有陈州祟米案、有仁宗认母传、曹国舅案等;传奇灵怪类两篇,属于劝人向善的神话故事。说唱本的内容大多继承了元杂剧的故事,并把当时在民间流传并上演的故事进行选编而刊印出来,此后又影响了其它种类的文学艺术形式。

唯一一册南戏是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南戏又称南曲,起源于浙江温州,在江南地区流行。此次展出的这一册是现存最早的传奇刻本。

上海博物馆向来以文物精品展著称,江南展总体来说也不出例外,以各个时期的各类文物讲述江南故事。不同人眼中看到不同的江南,而文物本身的故事总是非常有趣的。受疫情影响,经历了展期推迟、借展品更换等困难,最终完成国内15家文博单位重要文物的借展工作而顺利开幕,实属不易。(撰文/曹媛,上海博物馆教育部)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上海博物馆
2020年5月26日至8月23日

Art&Tech丨对价值与泡沫的数字化想象,当艺术植入区块链和比特币的世界

“我们畅想有没有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会很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这种期待。所有新的技术或解决方案背后都有一些我们可能需要再去冷静探索的东西,我们要对乌托邦的许诺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到技术本身。”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