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打造摩登音乐:眼与耳的饕餮

Feb 08,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英国流行音乐灵魂人物大卫·鲍伊(DavidBowie)的回顾展“大卫·鲍伊是…..”宣传片,视频来源: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关于英国流行音乐灵魂人物大卫·鲍伊(David Bowie)的回顾展“大卫·鲍伊是…..”(David Bowie is)正如明星演唱会一般全球巡回。当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成为该展在美国唯一落脚点的同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也推出了从另一个角度讲述音乐与设计故事的展览——“打造摩登音乐:为眼睛与耳朵设计”(Making Music Modern:Design for Eye and Ear)。展览细致梳理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音乐与设计的频繁互动与彼此助力。站在历史的角度,从技术突破到理念演变,看设计如何打造摩登音乐,献上一场耳朵与眼睛的饕餮盛宴。

振动与启示

一幅出自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的法国艺术家朱尔斯·谢雷特(Jules Chéret)之手,1890年的彩色石版招贴画——《剧院电话》(Theater phone)拉开了本次展览的序幕:巴黎夜晚深蓝天幕下,一位身着鹅黄色时髦礼裙,带着黑丝绒长手套的美丽妇人正站在露天电话亭,如同身处歌剧院一般,通过剧院电话欣赏实况音乐。她的身后,更多衣冠楚楚的巴黎人正在排队等候。海报底下就安装了一部剧院电话,你可以在展厅拾起听筒,随歌声重回百年前的夜巴黎。

640

朱尔斯·谢雷特创作的彩色招贴画《剧场电话》

上世纪初,涌现出一大批声音录制与传播的发明(留声机、收音机、扬声器、合成器等),也因此催生了国际化的新音乐产业。展柜中陈列的蜡筒(wax cylinder)、唱片与乐谱见证了录音载体的逐步演进。从早已泛黄的陈旧唱片封面中,也可以一窥设计与音乐最早擦出的火花。

640-1

展柜中陈列的蜡筒(1877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将声波转换成驱动金属针震动的能量,并将波形刻录在锡箔纸包在圆形蜡筒上)

英国新艺术运动代表——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与妻子玛德丽特·麦克唐纳(Margaret Macdonald)1902年的设计手稿《接待处与音乐室 》(Design for a Reception and Music Room),融合了两人独到的设计风格。直线造型的高背座椅与日本主义的花卉装饰相得益彰,打造出充满现代感的禅意音乐空间。家具设计、装饰造型与音乐活动共同组成了浑然完美的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

640-2

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与妻子玛德丽特·麦克唐纳的设计手稿《接待处与音乐室 》

深受音乐影响的还有德国画家与达达主义实验电影先锋汉斯·李希特(Hans Richter)。展览展出了他1921年的抽象电影(Der absolute Film)代表作——《节奏21 》( Rhythmus 21)。黑白无声的影片中,通过逐帧摄影,形状尺寸各异的长方形、正方形与线条在空间中不断变形运动,营造出画面纵深感的同时也似乎从寂静中生出了跳动的旋律,甚至可以认为是视听艺术(Audiovisual Art)的前身。屏幕上方还展出了李希特根据巴赫音乐创作的长卷,通过几何图形的组织结构与中国卷轴画的形式,艺术家试图将编曲中存在的连贯性与和谐感可视化。

汉斯·李希特的抽象电影《节奏21 》,来源:YouTube

 

640-3

汉斯·李希特的抽象电影《节奏21 》在展览现场

磁带到数据:高保真飞跃

时间推进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商业广播与唱片行业的空前繁荣成为催生收音机的双引擎。而早期外表笨重,音质粗糙,难以操作的收音机也通过科技与设计之手获得了新生。1953年,被《财富》杂志誉为“一颗豆粒大的炸弹”的晶体管投入批量生产,旋即给行业带来了暴风骤雨般的深度影响。一时间,对卷磁带、慢转黑胶唱片、立体声录音、调频广播前赴后继,音乐录制与广播从此迈入高保真时代。

1960年代,德国博朗(Braun)公司崛起为行业领袖。其高保真音响产品体现了先进技术,强大功能与极致设计的完美结合。MoMA此次展览亦集中呈现了此时代最经典的设计作品。

担任博朗公司设计总监长达30年之久,被誉为“活着的最伟大的设计师”的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与汉斯·古戈洛特(Hans Gugelot)于1956年为博朗设计的经典产品——收音机与唱机组合SK4(Radio-Phonograph SK4),素有“白雪公主之棺”的昵称。产品纯白金属、木料与透明塑料的材质组合与颜色搭配,简洁而优雅的点线面切分布局,都有力地传达出拉姆斯一贯秉持的设计理念——“少,却更好”(Less, but better)。

640-4

迪特·拉姆斯与汉斯·古戈洛特于1956年为博朗设计的经典产品——收音机与唱机组合SK4

在相隔不远的玻璃展柜中,陈列着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经典iPod。作为该产品的设计师,苹果公司设计部门副总裁乔纳森·埃维(Jonathan Ive)的“精神导师”,拉姆斯对苹果公司系列产品设计理念的巨大影响在此不言而喻。

640-5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经典iPod

叛逆与迷幻

1950年代诞生于法国,1960年代早期进入美国市场并风靡一时的自动点唱机Scopitone成为该展区的首个焦点。其充满未来感的高大银色机身曾频繁地出现在战后美国酒吧、夜总会、保龄球馆等成人休闲场所。Scopitone可以自动选择、播放多达36部基于音乐创作的16mm电影短片,内容多为衣着暴露,舞姿挑逗的表演。这些影片也被视为早期的音乐录像(MV),并广泛采用了最新的电影摄影技术,如手持摄像机、区域聚焦、同期声等。唱机身后的屏幕循环播放着节选影片,60年代性感美女的衣着与动作如今看来虽多了几分逗趣的复古气息,却不难想象在当时推崇叛逆与自由的社会风潮中受到的喜爱与追捧。

提及上世纪60年代,当然不可避开摇滚乐及其灵魂人物鲍勃·迪伦(Bob Dylan)。由美国最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之一,广为人知的“I Love NY”标识的设计者——米尔顿·格拉瑟(Milton Glaser)操刀的Dylan海报与这一时期充满迷幻色彩的作品一起,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刺激观感。

作品中,Dylan的全黑侧面在白底上斜切成一道对角线,表情严峻,却有着浓密的旋涡状彩色头发。强烈的装饰感、黑白分明的用色和流畅优美的线条,是受到19世纪末英国传奇插画家,“颓废主义”代表人物——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风格影响的力证。而那颜色与造型极尽夸张的头发,则反映出这一时期青少年对LSD等致幻剂带来的愉悦炫目精神体验的痴迷。

米尔顿·格拉瑟设计的Dylan海报

这些华丽抢眼的海报与唱片封面可谓浓缩了战后以青少年品味为导向的音乐、设计与时尚文化。在旧金山、纽约与伦敦,极具现代风格与政治态度的音乐也为人权运动,和平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创造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国际平台。

与海报共同展出的还有由里奥·芬德(Leo Fender)于1954年设计的芬德旗舰产品——Stratocaster型电吉他(Fender Stratocaster Electric Guitar)。整整60年过去了,凭借其无可替代的人性化细节和独特音色,这把集中体现了人类工程学设计思维的电吉他依旧为无数音乐人所热爱,参与并见证了摇滚文化的不断发展。

640

里奥·芬德于1954年设计的芬德旗舰产品——Stratocaster型电吉他

1957年,美国创作歌手和摇滚先驱巴迪·霍利(Buddy Holly)出现在美国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使用Stratocaster型电吉他表演,视频来源:YouTube

新音速世界

尽管反对电子乐器与声源,新音乐媒体与原声乐器的设计发展依然推动着当代古典音乐的改变。这其中,师从战后影响最大的作曲家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希腊现当代作曲家、建筑师伊阿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成为在音乐上使用数学模式的先驱,影响电子音乐的关键人物。泽纳基斯为特定空间作曲,也根据音乐进行空间设计。建筑史上的经典——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飞利浦馆(Philips Pavilion),就是其结合音乐与建筑的作品典范。

640-1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飞利浦馆,就是其结合音乐与建筑的作品典范

20世纪初,达达主义与未来主义曾进行了一系列前卫的声音试验。到了六七十年代,这片舞台则交到了激浪派手中。“激浪派”——一个由国际艺术家、设计师与作曲家形成的组织,改变了长久以来用于区分艺术与音乐的定义。与此同时,他们重申反艺术、反商业的主张,并不断尝试突破表演者与观众的边界。展览最后部分为观众呈现机械涌流管弦乐团(Mechanical Flux Orchestra)的四件作品,由实验音乐家乔·琼斯(Joe Jones)与激浪派鼻祖乔治·麦修纳斯(George Maciunas)共同设计。纤细的三脚架上是形状怪异的机械小提琴、铃铛和管乐器,让人不禁好奇它们的音色。其粗糙外观所展现出的DIY美学,也使人联想到“录像艺术之父”——白南准(Nam June Paik)同时期的机器人作品,目前正在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Asia Society Museum)展出的K-456。

640-2

展览最后部分呈现机械涌流管弦乐团的四件作品,由实验音乐家乔·琼斯与激浪派鼻祖乔治·麦修纳斯共同设计

既然是关于音乐的展览,如何能只饱眼福。除了通过极具时代感的海报和展品进行历史分区,步道顶部垂下的透明穹顶状扬声器也根据时代特点播放着不同的音乐。音量控制精准到只有身在其位,才能有此“共鸣”,展区虽多,却互不打扰。展览步道呈闭合回路,走到尽头时,观念音乐视频中跳跃的颗粒与爱迪生1908年古朴的木质家用留声机恰好分列左右。不知再过百年,设计又会打造怎样的摩登音乐,音乐又会触发设计怎样的灵感。撰文/秋韵

640-3

展览现场:通过极具时代感的海报和展品进行历史分区,步道顶部垂下的透明穹顶状扬声器也根据时代特点播放着不同的音乐

展览信息

打造摩登音乐:为眼睛与耳朵设计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11月1日结束

www.moma.org

关注这4位近期入选“影像之选”的年轻艺术家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TANC“影像之选”已经推荐了4位各具特色的年轻影像艺术家。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