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她为何最终成为了“伟大的特例”?重新发现女性古典艺术大师们

Oct 08, 2019   TANC

欧洲多家美术馆不约而同地开展了一场重新发掘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期女艺术家的研究。包括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等在内的机构都计划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以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拉维尼亚·丰塔纳等17世纪女性艺术家为核心的展览,以展示艺术史的另一面。

17世纪初开始的巴洛克时期是紧随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又一绚丽的艺术鼎盛时期。提到巴洛克时期的著名艺术家,卡拉瓦乔、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或许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名字。但若提到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Sofonisba Anguissola)或是拉维尼亚·丰塔纳(Lavinia Fontana)的名字,又是否有人知道,这几位女性曾是与卡拉瓦乔等艺术家齐名的巴洛克时期艺术家?

640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入口。图片来源:Wikipedia

近年来,欧洲多家美术馆不约而同地开展了一场重新发掘17世纪巴洛克时期女艺术家的研究。包括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等在内的机构都计划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以重新发掘的巴洛克时期女性艺术家为核心的展览,以展示历史的另一面——巴洛克时期的女性艺术家和她们的创作。

巴洛克时期的“变色龙”

640 (11)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1615-1617年,图片来源:National Gallery

2018年,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以360万英镑的价格在拍卖场上拍得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的罕见自画像《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并计划于2020年在国家美术馆呈现名为“阿尔泰米西娅”(Artemisia)的大型展览。“在这幅画中,阿尔泰米西娅决定把自己的肖像画成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的样子”,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勒齐亚·特拉维斯(Letizia Treves)介绍说。画面中,女子手中的轮子象征了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的身份。在四世纪,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因为反抗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Maxentius)迫害天主教徒而被困在车轮上遭受虐刑,车轮因此成为圣加大肋纳的象征。“你可以在画面中清晰地看到,她将手指放在车轮——虐待她的工具上”,特拉维斯说,“然而我之所以喜爱这幅画,不仅因为画面清楚地展现了她作为一名殉难圣徒的身份——她手中握着一根棕榈枝,更因为展示出了主人公隐忍的精神。”

640 (1)英国国家美术馆工作人员将阿尔泰米西亚的作品《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自画像》挂在展厅中,© Martin Bailey,图片来源:The Art Newspaper

手指、虐刑、隐忍的精神,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之所以选择将肖像投射在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的身上,无疑是因为她人生遭受的悲剧性转折。1611年,年仅18岁的阿尔泰米西娅被一名叫做阿古斯缇诺·塔西(Agostino Tassi)的画家强奸。塔西是她的父亲、巴洛克艺术家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Orazio Gentileschi)的学徒。塔西事后曾向奥拉齐奥保证将娶阿尔泰米西娅为妻,以此挽救阿尔泰米西娅和真蒂莱斯基家族的荣誉,但当塔西已婚的身份被暴露并毁约之后,奥拉齐奥则将他告上法庭,指控塔西夺走了女儿的贞洁。然而审判拉锯战般地持续了数个月,直到法官反而要求阿尔泰米西娅——而非被告接受酷刑,让她自己在酷刑中证明自己清白。阿尔泰米西娅十指被绳子紧紧捆绑、拉扯,剧痛中她不断喊道:“是真的!是真的!(It’s true! It’s true!)”最终,塔西仅象征性地获刑一年,真蒂莱斯基家族反而因此蒙上了巨大的耻辱。

640 (2)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自画像作为绘画寓言》,1638-39年,图片来源:The Art Newspaper

这一事件因此成为阿尔泰米西娅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但在特拉维斯看来,2020年在国家美术馆呈现的“阿尔泰米西娅”(Artemisia),则将颇具革命性地将阿尔泰米西娅的“艺术家”身份放置在先于她的人生悲剧来看待。“当然,你不能忽略发生在她人生里的事,这些事显然影响了她的人生,但在我看来,阿尔泰米西娅的艺术家身份正在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2020年在国家美术馆展览将主要关注她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以及她的艺术才华”,特拉维斯解释道。

640 (3)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1614-1620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作为巴洛克时期卡拉瓦乔派重要的追随者之一,阿尔泰米西娅和她的父亲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一样深受卡拉瓦乔的影响。但与父亲追求理想化的画面不同,阿尔泰米西娅的作品更真实、更自然,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血腥、暴力的。与此同时,阿尔泰米西娅的创作在题材上跳出了肖像和景物的局限,对历史和宗教题材的涉猎和宏大场面的表现力并不输于同时期的男性艺术家。现存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的《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Judith Slaying Holofernes,1614-1620)是阿尔泰米西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卡拉瓦乔在1598年至1599年期间也以同样的主题进行过创作。阿尔泰米西娅画面中的朱迪斯在割断赫罗弗尼斯脖子的一瞬间,眉头紧锁、壮硕的手臂上肌肉紧绷,一手按住赫罗弗尼斯的头,另一只拿着剑的手决绝地向他的脖子割去。不少学者都认为,阿尔泰米西娅在这幅画中表达了对于强奸案复仇的决心。

640 (4)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加尔与斯塞拉》,约1620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就在强奸案审判结束一个月之后,阿尔泰米西娅在父亲的安排下,与佛罗伦萨的一名默默无闻的艺术家结婚并搬到了佛罗伦萨。在包括特拉维斯在内的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阿尔泰米西娅的艺术家才能反而正是在搬到佛罗伦萨之后才得以完全展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阿尔泰米西娅日后颇具成就的艺术家生涯的衬托下,个中原由不免更加具有悲情意味。“(她的经历)很可怕,但我认为,如果(强奸)从未发生的话,阿尔泰米西娅或许会在父亲位于罗马的工作室里终其一生。驱使她搬到佛罗伦萨的原因最终成就了她”,特拉维斯说。在佛罗伦萨,阿尔泰米西娅以家为工作室,迅速成为佛罗伦萨贵族圈中炙手可热的明星。她与米开朗基罗的曾侄还有天文学家伽利略成为密友,获得来自美第奇家族、西班牙皇室和英格兰皇室的创作委托,并以其多变画风获得“变色龙”的称号。但即便阿尔泰米西娅在世期间受到了像卡拉瓦乔和父亲一样的追捧,她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了。“当自然风格的绘画在17世纪末不再流行,很多艺术家都被遗忘了”,特拉维斯说。“诚实地讲,恢复阿尔泰米西娅的名声的确需要比卡拉瓦乔的时间多一些。大约在最近的50年前(即1970年代左右),阿尔泰米西娅的历史地位才开始被重新审视”,特拉维斯解释了为何需要重新发掘阿尔泰米西娅的原因。

历史上曾有过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0琳达·诺柯林《女性、艺术与权力》,图片来源:Westview Press

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重要学者吉曼·基尔(Germaine Greer )曾将阿尔泰米西娅称作“伟大的特例”;1971年,艺术史学家琳达·诺柯林(Linda Nochlin)在著名的《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一文中批判了包括学术界在内“无意识地”接受西方白人男性观点,并将其常识化的现象,并提出,历史上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并非舆论数百年来从男女生理机能上鼓吹的“天才论”,相反,“天才论”作为社会体制缺陷的借口,掩饰了数百年来社会和教育对于女性的排挤和歧视。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便巴洛克时期曾出现阿尔泰米西娅,以及即将在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展览“两位女画家的故事: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和拉维尼亚·丰塔纳(A Tale of Two Women Painters: Sofonisba Anguissola and Lavinia Fontana)”中的主角之一拉维尼亚·丰塔纳,她们之所以能够在有生之年获得与同侪男性艺术家齐名的声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她们的艺术家父亲和艺术世家的背景。

640 (7)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自画像》,1610年,2007年曾展于“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女性艺术家”(Italian Women Artists from Renaissance to Baroque)展览。图片来源:Lamcut Museum

曾于200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策划了展览“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女性艺术家”(Italian Women Artists from Renaissance to Baroque)的策展人乔当娜·皮梅罗伊(Jordana Pomeroy)向我们更深层解读了在展览中将拉维尼亚·丰塔纳和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两者并置展出的意义。据皮梅罗伊介绍,拉维尼亚·丰塔纳出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是巴洛克时期的壁画家普罗斯佩罗·丰塔纳(Prospero Fontana)。和阿尔泰米西娅一样,拉维尼亚的家庭背景为她赢得了接受良好教育和作品委约的机会。一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拉维尼亚是首个绘制女性裸体的女性艺术家——这在当时可谓是连男性艺术家都梦寐以求的成就。琳达·诺柯林在文章中指出,“(巴洛克时期的)女性虽然可以作为‘赤裸的物体’向多个男性画家展露身体,但是女性参与女性裸体模特的研习和绘画却是被明令禁止的”。

640 (5)拉维尼亚·丰塔纳,《拉维尼亚·丰塔纳自画像》,1579年,图片来源:Uffizi Gallery

作为先于阿尔泰米西娅的早期巴洛克时期的成功女艺术家,拉维尼亚·丰塔纳的事业同样得到了丈夫——一个同样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支持。他成为了拉维尼亚的经纪人,为她处理合同等琐碎的事物;与此同时,拉维尼亚则逐渐成为博洛尼亚地区身份显赫的女性贵族委托肖像画的唯一选择。然而,据皮梅罗伊透露,她在策展中同样遇到了该如何恰当地处理拉维尼亚个人故事的难题。“我总是喜欢提到她的个人故事,但我总是试图避免以这样的方式描述女性艺术家,因为我觉得观众会从女性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上产生刻板印象。”

640 (6)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自画像》,1610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展览中的另一位艺术家——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则出生在克雷莫纳(Cremona)的一个非艺术世家。在一次前往罗马的旅行中,年轻的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结识了米开朗基罗,并迅速得到米开朗基罗的认可。之后,她在欧洲迅速积累名声,甚至被西班牙皇室聘请为女官,成为菲利普二世的官方肖像画师。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的生命长达92年。1624年,当时年仅25岁的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为已经92岁的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绘制了一幅肖像。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弗莱明巴洛克时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皮梅罗伊看来,让她更感到惊讶的是米开朗基罗和范戴克对于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的认可,“他们事实上非常认可她”,她说,“这是更让我惊讶的部分。”

为什么从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皮梅罗伊指出,这一诞生在197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的扣问或许恰好反映了现当代主义在性别议题上的缺失。她说:“当我们如今讨论性别的流动性时,我在想,或许当时社会认可女性艺术家其实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毕竟她们就在米开朗基罗、范戴克的身边,不是吗?当我们在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的书中发现女性艺术家的身影时,我们总是说,乔尔乔·瓦萨里书写女性艺术家,这是多么惊人的事情啊!但我现在想的是,他为什么不呢?她们,这些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其实就在那里。反而或许是我们在历史的发展中将女性艺术家抹去了。”

640 (9)640 (12)“女性艺术家:1550-1950”展览现场,1977年,图片来源:Brooklyn Museum

1977年,当琳达·诺柯林和安·苏思兰德·哈里斯(Ann Sutherland Harris)策划在布鲁克林美术馆的程碑式的展览“女性艺术家:1550-1950”(Women Artists: 1550—1950)时,不少艺术机构的(男性)策展团队,甚至在世的一些女性艺术家都对策展人嗤之以鼻,甚至管她们叫“傻子”;2007年,当皮梅罗伊前往意大利的乌菲兹美术馆讨论借展方案时,她记得乌菲兹的策展人“挠了挠头”,因为当时还没有人想到会以“女性艺术家”的分类方式处理收藏。但在她看来,琳达·诺柯林在70年的质问为重新思考历史奠定了新的范式。“我们在历史中包含谁,怎样去叙事,当你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拨动了历史的指南针,指向新的历史范式。但这个变化的过程是非常非常慢的,比如身处21世纪的我们还在讨论这些问题。”但是,新的研究和展览都是在缓慢地推动历史的指南针,指向历史的另一面——被历史忽略或是遗忘的杰出女性艺术家。(采访/Ben Luke,撰文/Laura Xue)

重新发现女性古典艺术大师们

 屏幕快照 2019-10-08 上午10.31.34 ❒拉维尼亚·丰塔纳

1552-1614

拉维尼亚·丰塔纳1552年出生在博洛尼亚,是艺术家普罗斯佩洛·丰塔纳的女儿。拉维尼亚以绘制大型人物肖像而为人熟知,同时也为教堂创作委托作品。1580年代期间,她成为博洛尼亚地区贵族女性的唯一指定的肖像画画家,博洛尼亚的贵族女性一度以拥有一幅拉维尼亚绘制的肖像作为身份象征。在女性艺术家受到市场局限的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时期,拉维尼亚却成为当时罕见的成功例子。拉维尼亚与丈夫育有11个子女,她的丈夫长期担任拉维尼亚的经纪人。历史记载,拉维尼亚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女性裸体模特的女性艺术家(也有历史学家称拉维尼亚是以自己为模特进行绘画)。她的巨幅女性裸体肖像《更衣的弥涅耳瓦》(Minerva Dressing,1613)在历史上曾产生了巨大的争议。该作品存于罗马波尔盖塞美术馆。

屏幕快照 2019-10-08 上午10.31.43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约1532- 1625年11月16日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1532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克雷莫纳(Cremona)的一个地位中等的贵族家庭,并非艺术世家。索福尼斯巴在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罗马结识了米开朗基罗并立即受到赏识,开始接受来自皇室和贵族的肖像画委托。1559年,27岁的索福尼斯巴被西班牙皇后伊丽莎白·德瓦卢瓦(Isabel de Valois)聘请为绘画老师,担任宫廷女官。皇后去世之后,索福尼斯巴由西班牙皇室安排婚事并迁往西西里继续进行创作。1624年,92岁的索福尼斯巴结识了时年25岁的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并由他进行肖像绘画。索福尼斯巴是跨越了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家,并以将意大利画派引入西班牙而为人称道。

 屏幕快照 2019-10-08 上午10.31.51❒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1593 – 约1656

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是卡拉瓦乔派中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她于1593年出生在罗马,其父亲是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家巴洛克艺术家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Orazio Gentileschi)。1611年,阿尔泰米西娅被阿古斯缇诺·塔西(Agostino Tassi)强奸,随后在法庭上遭受虐待以证明自我清白。1614年,阿尔泰米西娅与佛罗伦萨艺术家皮兰托尼罗·斯提亚特西(Pierantonio Stiattesi)结婚,迁居佛罗伦萨,并逐渐崭露艺术家才华。在随后的近40年人生中,阿尔泰米西娅先后在威尼斯、那不勒斯生活,甚至陪同父亲前往英国。阿尔泰米西娅的创作涉猎历史和宗教题材,善于绘制英勇的女英雄形象。代表作包括《苏珊娜与老师》(1610)、《朱迪斯与她的女仆拿着赫罗弗尼斯的头颅》(1612-1613)、《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1612-1621)等。

影像中的蔡国强一家,一个旅居世界的艺术家庭故事

今年适逢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致力推动澳门文化艺术事业的美狮美高梅推出了一系列的艺文活动,包括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在美高梅剧院特别播映,这部影片以直观的方式见证着过去逾20年间,蔡国强从初出茅庐时的青涩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和成熟艺术语言的国际艺术家的历程。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