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艺术联结 | 专访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托马斯·哲斯特:在炫目表象与真实价值之间

May 24, 2019   TANC

艺术联结 | ART ENGAGEMENT 

随着传统广告业影响力式微,消费方式的演变,尤其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社交媒体的兴起,营销策略更新换代。近年来,文创产业和展览经济蓬勃发展,品牌以赞助人的身份参与到文化生产,甚至成为文化主体的现象日渐普遍。企业社会责任、慈善事业与营销之间的界限亦渐趋模糊。出生于X世代的艺术家,不再拒绝与品牌跨界合作,与大众文化接轨,希望以此提高传播的持续性,或试图以艺术实践介入资本的内部。

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博弈永远存在。《艺术新闻》开设“艺术联结 | ART ENGAGEMENT”栏目的初衷,即希望从品牌的角度,探讨企业应以何种方式介入艺术和文化。我们将走访全球活跃于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企业的CEO、文化事业总监、基金会总监、策展人展开深度访谈,一览多样的艺术赞助方式,了解这种介入如何构造一道社会文化风景,以及它对企业自身与艺术生态带来何种影响。

 

托马斯·哲斯特(Thomas Girst)自2003年以来担任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曾在德国汉堡和美国纽约大学学习艺术史、德国文学和美国研究,担任过德国《每日报》驻纽约记者,是一位学者和实践者兼容的企业文化管理者。在宝马任职16年以来,一直勤于写作和教育,他的写作涵盖现代和当代文化和艺术。2017年他的《杜尚词典》中文版在中国出版,借他来北京参加讲座和交流之际,我与他做了长达两小时的采访。通过这位处于企业核心的文化事业管理者,让我看到了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每个企业参与文化与艺术事业,除了品牌价值以外,都需要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

640                托马斯·哲斯特(Thomas Girst)宝马集团文化事业总监

Q: 汽车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未来,例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等。您如何看待未来的艺术?

A: 宝马正在努力将自己从一家汽车公司重新定位为移动出行供应商再到科技公司,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我们的文化事业也应该反映这种变化。我们很幸运,2017年能邀请艺术家曹斐通过人工智能创建虚拟现实和实拟虚境的应用软件展示飞行汽车,将“宝马艺术车系列”带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感兴趣的是最前沿的艺术。

640-1宝马艺术汽车 #18,曹斐 Macau (CHN) 16th-19th Nov. 2017. BMW Motorsport, FIA GT World Cup, Augusto Farfus (BRA) BMW Art Car #18 by Cao Fei

至今,视觉艺术成为标志性的艺术形态已经持续了二十年,而且目前看来这个势头只增不减。我希望看到艺术不断突破其界限和定义,成为变革的推动者,并以一种社会性的方式使人们受益。《格尔尼卡》(Guernica, Pablo Picasso, 1937)从来没有阻止战争的发生,但它成为了和平主义的象征。在2016年的柏林双年展,我看到一个来自纽约名为DIS的艺术家小组。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大致称之为“后互联网艺术”,它们真正与现在的年轻人发生链接,非常有趣。

现在太多艺术家始终围绕着“我我我”,回想二十世纪初,那些慷慨激昂的宣言,那些致力超越国家种族的艺术家,现在到哪里去了?我希望能重新看到这样的景象,看到艺术家构建的乌托邦——它们即使在挣扎过后仍会分崩离析,即使不切实际,却是大胆而勇敢的。我恐怕现在的艺术即将要沦为另一种生活消遣了。

640-2

▷《杜尚辞典》“The Duchamp Dictionary”

对我而言,区分信息与知识非常重要。信息触手可及,但知识却得来不易。知识是需要努力获取的,是令人痛苦的,是需要时间的。当今人们快速阅览艺术的方式十分浅薄。杜尚(Duchamp)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警告过一种“快速艺术”的出现,这种艺术是用于消费的。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花时间去创造一些东西。属于明天的艺术家也许现在尚不为人知,我们只能在这股喧嚣的购物狂潮散去之后才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Q: 在视觉艺术领域,我们熟知“宝马艺术车”(BMW Art Car),“宝马艺术之旅”(BMW Art Journey),以及宝马与刚刚结束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合作项目。除了这些宏大和进行中的计划,您的具体工作是怎样的?

A: 一个人在其职位上的状态基于其志向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四件事是:对自己的期望、内在动力、责任感以及永不停歇的好奇心。我在宝马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但每天早上,我都迫不及待地骑自行车去办公室,想要将脑海中的想法一一付诸实践。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很多咨询和邀约,不仅来自媒体,也来自文化机构。我们也希望能与文化机构和艺术家保持密切合作。有时一项工作在筹备两年后我们才会对外公布,中间琐碎的工作非常多。

640-3宝马艺术之旅,Astha Butail

Q: 推动您开启一项新计划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实际上,这主要取决于是否有预算。比如说,我们已经召集过评委会并做出了下一辆宝马艺术车的决定,大家也都签署了保密协议,但我只能在项目预算到位后才可以向艺术家发出邀请。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只是一味去应对当下的热门或者外界的请求,我们想更加积极地与机构寻求合作。

最糟糕的事是言而无信,达不成承诺。这是我永远不愿做的。所以我总是很明确的让所有人知道,只有在签订合同之后,一项合作才算正式达成。我非常明白,作为一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业务的公司,我们的经济支持相当充裕,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不希望给别人太高的期待。因此,我尽可能不去见太多的人,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很努力,也非常尊重这一点。

640-4由BMW支持的泰特美术馆现场项目,“安妮·伊姆霍夫:性”, 2019年  Photo: Nadline Fraczkowski.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Buchholz, Berlin/Cologne/New York. @ BMW AG

Q: 您所在的文化事业部门与宝马总部的其他部门有何不同?

A: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宝马是一家国际大公司,拥有遍布全球的十二万名员工。在我看来,文化部门相比公司的其他部门,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而这基于我们取得的信任。信任是无法靠赠予获得的。我看到过公司的许多高级管理层、市场部人员来来去去地变动,但我们一直都在。没有人会质疑我们在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对公司有帮助,我对此十分感激。

Q: 您是怎样从写作、研究的学者身份转向宝马的文化工作中的?

A:作为一名作家,我对公共关系非常熟悉,可以带来良好的媒体网络。对于任何大公司来说,聘用有新闻经验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能捕捉到现下大家关注的事情。

刚开始,整个文化部门都不存在。我当时觉得,如果能将艺术车系列与其他文化项目整合为一体,从国际化的视角和体量来看待公司的文化发展会是一件特别棒的事。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与其它人建立联盟,尤其是与活动公司和公关公司合作。这种联盟使我们更具成本效率和目标导向。

640-5Sam Lewitt,制作作品《Core》所使用的材料,2018.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BMW, Landshut (c) BMW AG

Q: 2016年,您获得了国际“年度欧洲文化经理”奖。您近期也在准备新书《艺术与文化管理:全球手册》,能否分享一下写这本书的出发点?

A: 我常在德国、威尼斯和瑞士教授关于文化管理的课程,然而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意识到:没有书。的确有很多关于文化管理的书籍,但没有一本是父母会认为值得为自己的孩子购买的。全世界有四万人在学习文化管理,两百万人从事文化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空白。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Thames and Hudson)正好也希望出版这样一本书,我们便开始了合作。其实我很理解,这本书之所以还没有问世,是因为无论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文化管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定环境。同理,歌剧行业、美术和文学也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你站的足够高,便能看到,他们在起点上确有相通之处。我想尝试踏出这一步,写出一本文化管理的全球指南。我相信这是可以办到的。

Q: 自从与曹斐等中国艺术家,以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中国艺术机构合作以来,您对中国的文化管理有何观察?

A: 最近我和两位非常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共进了晚餐。他们向我展示了自己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视频片段。其中一位恰巧也为宝马做过一小段影像,另一位则是与一个奢侈品牌合作。当时我问他们:达成这样的品牌合作,他们是否会有任何顾虑?他们都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拒绝这样的机会,甚至愿意免费做这些项目。他们对于品牌合作没有任何顾虑,但有时我却希望顾虑的心态能够存在。

几年前,曾有欧洲的时尚品牌在中国举办了一个群展,参展艺术家包括来自中国和国际的知名当代艺术家,也包括品牌负责人在 Instagram 上发掘的几位 Instagram 肖像艺术家,可以说是兼收并蓄。但这样的展览如果出现在欧洲,一定会被批判得一无是处,因为艺术与商业在其中失去了界线。与此同时,这也不算是一场太糟的展览,它存在两面性。这就是我在中国所看到的现象。

640-6由BMW支持的泰特美术馆现场项目,“Joan Jonas:复活”,装置,Thomas Müll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vin Brown’s enterprise, New York: Rome. @ BMW AG

Q: 您曾经说过:“如果品牌是一个人,人格,或者角色:作为一位企业民众,她对文化的态度会是怎样的?

A: 商业就是为了将东西卖给你。因此,当商业谈论爱情时,他可能是在向你出售芝士汉堡。当你在艺术的世界中谈论爱情,艺术家所表达的应该是一种汹涌澎湃的情感,与成本收益这些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应该有。反观体育运动,在欧洲,如果你是一名成功的足球运动员,每年的收入能高达一亿美元甚至更多。但无论是艺术、文化,甚至是诗歌都很可能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但这正是我热爱它的原因。当艺术家或者诗人坐下来创作的那一刻,他们知道这些作品所带来的收益甚至不够吃一顿午餐,但人们仍然会去创作,这真的很神奇。

当今许多国际品牌,都会借助艺术展览或艺术机构为进行品牌宣传。我非常理解,这也无可非议。无论是欧元还是人民币,能花在文化上都是件好事。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在艺术方面做任何事。如果你要去做当然很好,但你必须决定,你想要的是那些肤浅而炫目的表象,还是想创造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每个公司都必须寻找自己的答案。

Q: 宝马艺术部门在全球范围内挑选合作艺术家,您认为这是否会为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带来裨益?您认为您在艺术市场中的角色是怎样的?

A: 其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一个艺术家被看作销售目标,或者过快回升,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我不太认为我或者宝马能够在艺术市场中扮演某种角色。但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家和宝马合作以后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应。我们不能忽视艺术家从这些项目中获得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但必须对此保持谨慎。(采访/曹丹,翻译整理/余佳潞,编辑/何佩莲)

 

从玉之变局到秋江渔隐,郝量于震旦博物馆以“辟雍”再显灵光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一种去物质化的形式探讨中国水墨艺术中被动的现代性”,郝量在对谈中表示,“我将这个展览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去完成,其中的各个部分展现为绘画、玉器、文献和研究资料等形式。我认为艺术讨论的不是具象的世界,而试图通过观察找到内在形态构架的基础,从而追溯中国文人对世间万物道理的思考。”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