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为什么用“挂塔”与“阈值”这样的冷僻词命名展览?耿旖旎和李竞雄双个展在K11开幕

Sep 16, 2017   金怡

上海。耿旖旎和李竞雄双个展“挂塔和完美鸭谭”和“阈限结构”于9月15日在上海 chi K11美术馆展出。不知是呼应还是偶然性的意外,两个展览名都强调了冷僻词。或是出自不太常用的民俗术语或是出自拉丁文文本,拗口而不知如何展开,或许是侧面呈现了年轻艺术家容易在文本语境中寻找创作概念的一种倾向性。“怪”,是这两项个展给人的第一感觉——什么是“挂塔”和“阈限”?艺术家们究竟通过这个标题想表达什么?耿旖旎和李竞雄在同《艺术新闻》的专访中分别给出了答案。0

0-1

上海 chi K11美术馆耿旖旎“挂塔和完美鸭谭”和李竞雄“阈限结构”双个展展览现场

“我是在去了解传统武术的过程中对老话和俗语产生兴趣的,”耿旖旎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特别解释了“挂塔”一词的出处:“它是传统武术的技击名词……挂塔这个动作本身的含义是‘快速迅猛地破坏对手像塔一样稳固的着力点使其跌倒’。”这一语汇出自传统文化但本身被艺术家在创作中表达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姿态,正如耿旖旎希望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不是咀嚼般地重复传统”。多件作品,(如《劳动与收获》中出现的文字“不劳无获、水滴石穿”)以书写下的民间俗语或出自民间故事的人物形象被放置在错位的背景下,形成一种交织着现实和超现实的视觉表达

0-2耿旖旎与其作品《鸭谭》

展览标题中的“完美鸭谭”来自展出作品,标题和画面中心书写下的这一“完美”其实质指向了一种不合比例不合常规的“不完美”——野鸭仿佛是放大尺寸地被剪贴进了一副风景画中,构成一种臆想中的景致。关于诸如此类基于真实场景的再构建才得以匹配完美,以及鸭子这一意向元素的多次出现,耿旖旎表示“展览中有些作品透露着带有悲观主义情绪的宿命论观点,而虚拟现实的出现或许是在回应这种宿命论的悲怆”。

0-3

耿旖旎作品《导师与榜样合集》

耿旖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这一学院派背景本身便经常导向对于绘画性这一话题的讨论。不同于耿旖旎对于绘画的坚持,李竞雄也许可看作直接地对于绘画媒介的反叛。同样是油画系学习背景,却在毕业后创建了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并任教,之后的创作也专注于不同媒介的创作实验。对于材料的探索,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和碰撞成为贯穿他近年来作品的线索。虽然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李竞雄一直表达着对于这一标签的反感,他表示自己的创作的重点并不是与材料的对话,对于媒介的选择只是创作表达的一个方法,并不应该本末倒置地被过多聚焦。

0-4李竞雄与其作品《无题》

然而,他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对绘画的拒绝态度,在他看来,绘画这一艺术表达语言无法应对诸多现实话题。“世界太过极端,需要一种尖锐的回应,呈现跟现实对立和极致的张力”,李竞雄的这一表述同时也是对展览名称《阈限结构》的补充解释。当然展览前言中有直接的解答:阈限(Liminality)一词源自拉丁文“limen”(意指门槛),指“有间隙性的或者模棱两可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易被察觉,需要感官刺激到达了一定量才能被引起注意。但过于文本的概念在艺术家本人看来也显得过于晦涩,一方面出于转译的遗憾,同时也是出于相对仓促的展览计划。但通过展出的多件2017年新作,能够解读出李竞雄一直在尝试着运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应对在他看来极端的世界。

0-5李竞雄作品《自画像》

在各自的专访中,两位艺术家都分别表示在展览前并不知道另外一个展览甚至另一个艺术家的展出,但他们也不约而同地对对方的作品表示欣赏。李竞雄谈到了一个观看角度也颇为有趣:作为一直在南方城市学习创作的他,在创作中常常使用工业化的表达;而在工业城市沈阳生活的耿旖旎,却在创作中坚持着细腻而现实主义的架上绘画,装置中也多是对于日常材料的探索。这样一种地域性特征的错位被李竞雄视为一种值得讨论的并列。

0-6耿旖旎作品《劳动与收获》

当绘画这一媒介在当代艺术语言中逐渐式微,对于大尺寸油画创作的坚持成为耿旖旎这位年轻艺术家受人关注的重要标签之一。她的作品色彩鲜丽,叙述性强,多元文化语境和双重性别特征经常在画面中以一种略带揶揄的姿态汇合,显得乖张而饶有趣味。

《绳子2》中强壮的男性身体却身着红色泳装,脸部特征虽被黑色面罩覆盖但却画上诱人的红唇;多件2015年创作的三联画中,白人的脸庞被冠上了“二大爷二大娘”的俗语标题;还有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技巧的并置,诸如此类的冲突在作品中经常给人带来莞尔一笑的幽默。画面中出现的箭头、虚线和对话框也许是唯一可以直接彰显创作者时代身份特征的元素之一,而其他图像语言都显得跳脱时代、年龄、性别和国籍的属性。

0-7

耿旖旎作品《赤手空拳》

此次展出的2017年新作不同于先前大多作品中全球文化图像语言的重叠,而是着重凸显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对话,但依旧强调作品中一直存在的关联与矛盾、真实与非真实的对立关系。正如展览名称“挂塔和完美鸭谭”,两个看似无联系的词汇的并列,在艺术家看来正如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真实一样荒诞。

0-8耿旖旎作品《黑洞》

此次展览也展出了今年最新创作的装置作品,取材于日常简单的材料,被艺术家视为对创作表达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尝试。然而这并不是对绘画创作的转变或反叛,相反耿旖旎说“绘画好比我用熟了的一把螺丝刀,我喜欢这种熟悉的手感,也愿意用它来处理所对应的问题。”

0-9

李竞雄作品《无题》细节

李竞雄则在对多样媒材的使用上得心应手。2015-2016年创作的《野兽绘画》以及《白银》系列使用了钢板、铝板等材质,呈现它们作为绘画媒介被火灼烧后的粗粝感;今年的新作《无题》则使用了防火布,利用喷火枪不断重复地对这一本身拒绝火的材料进行点火焚烧。焚烧处理后并没有再多加其他的创作手段,只是单纯的将多件作品的并置悬挂在李竞雄看来就足以彰显力量。观众的观看容易聚焦到防火布被火烧后在表面留下的纹理感,但艺术家看来更应该被仔细观察的是画面上映照出的手握捧火枪的运动轨迹。确实,这一轨迹本身凸显了他之前作品中暴力性和倾略性特征的更进一步深入。

0-10

李竞雄作品《蛇皮橄榄球》

同时开幕展出,出于 K11 Art Foundation 对于两位年轻艺术家的长期关注和培育,是谓对其长期培育的年轻艺术家的阶段性梳理。双个展并没有特别设定并置逻辑或被归置在特定的概念下,主办方将其形容为“各自独立又相对呼应的呈现方式”,将开放性的讨论留给观众。因此,此次双个展的这一并置究竟促成了怎样的对话、冲突和意外效果,也许要留在展期之中被更多的旁人挖掘了。(撰文/金怡)

耿旖旎、李竞雄双个展“挂塔和完美鸭谭”与“阈限结构”

上海 chi K11美术馆 | 9月15日至10月15日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 chi K11美术馆提供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