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 COLUMNISTS |

叶滢 Ye Ying

叶滢 Ye Ying

《艺术新闻》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tanceditor|编辑之选 汇入南方的多元潮涌,在香港感受亚洲与华人新生代的交织脉动| ART IN HK 2025

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下称ABHK)中,近几年涌现的“全球南方”叙事、多元文化群体变得由为可见,不仅有更多来自南方的画廊和艺术家活跃于主画廊展区,还有23家来自开普敦、科索沃、孟买等多个地区的国际画廊首次参展。在“艺术探新”(Discoveries)、全新展区“艺立新思”(Premiere)和以“岁月流转”(As the World Turns)为题的“艺聚空间”(Encounters)也呈现了大量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有离散背景的艺术家以及曾经是主流语境下“边缘群体”的艺术家创作,在现场编织起一股切身亲密而又流动延展的群聚能量。此外,“策展角落”(Kabinett)、“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及Para Site艺术空间、录映太奇联合Nowness Asia共同策划的“光映现场”(Film)等单元也在呼应同样的趋势。

tanceditor|编辑之选 突破边界、全城联动:香港巴塞尔再度激活国际艺术新版图

 “艺术是超越”(Art is transcendence)、“艺术是视野”(Art is Vision)、“艺术是无界的”(Art is boundless),随着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现在即,上述的三个宣言在陈福善、金守子和苗颖的作品上则透露出本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下文简称香港巴塞尔)的重要风向——跨越时间、连接国际的艺术版图;亚洲移民的游牧与迁徙;以及借助网络突破的虚拟与现实间的界限。

tanceditor|编辑之选 在地方与世界的连接处 ,编织意义之网

编者言
第 一 二 三 期 , 二 〇 二 五 年 三 月 刊
正文:从东南亚 、广州和香港开始的行程 ,也厘定了《艺术新闻》2025 年的内容面向和工作线索 ,「地方性与世界的连接」,已然也是我们 DNA 的一部分

tanceditor|编辑之选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与“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揭晓

12月2日,2024年度(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开幕之际,揭晓了今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影像策展人奖”奖项得主。由策展人王泡泡提名的艺术家贾煜以其展览《陌生人》摘得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得由首席发现官小红书摄影支持的十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将受邀在2025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展览。

tanceditor|编辑之选 社实“射石”:融入公共,“未可见”的社会参与式艺术,从“浮土志”谈起

9月13日,在毗邻顺德知名旅游地标“清晖园”的大良升平社区、一座由蚝壳墙累建并经过精心改造的旧宅内,到访者被邀请喝下一杯奶,并在仔细揣摩其成色、味道及来源后,被艺术家谢宗秀告知这杯奶来自本地社区一位正处于哺乳期女性的乳汁。[1]
在这座如今被命名为“蚝宅社区艺文空间”的空间内,同时充斥着数件由彩色布条缝制的大型充气装置,它们是谢宗秀在此组建社区工作坊的成果展示的一隅。在该工作坊中,谢宗秀邀请街坊邻里运用自己的想象,去还原一头在顺德似乎无处不在,却又难寻踪迹的母水牛形象(水牛奶是顺德的美食招牌,用其制作的顺德双皮奶亦是享誉全国的美食),将其制作为可供穿戴表演的戏剧化生命图示。

tanceditor|编辑之选 韩流汹涌:谁在推动K-Art新浪潮?

作为凭借电影、电视、音乐、流行文化在过去的30年里跻身世界文化软实力前列的国家,韩国打造的以“K—”开头的各类文化产品也在全球持续输出,而“K-Art”这一词条所代指的韩国艺术作为新受到国际关注的领域也在迅速发展。从在国际艺术世界中同样掀起“韩流”的韩国艺术家,到鼎力支持他们的国家及企业赞助;从当地数量傲人的私人美术馆和基金会,到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的多样的国立机构和艺术文化基金;从民间自发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团体,到非营利组织与替代性空间;从不同规模的各类画廊,到近年发展迅速的国际艺博会;从首尔到光州、釜山甚至济州岛,韩国当代艺术生态近年展现出蓬勃、多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2022年,首届弗里兹首尔艺博会(Frieze Seoul)的开启为这座城市的艺术现场聚焦了更多国际目光,也联动起画廊、艺术机构与艺术活动,逐渐形成首尔艺术周。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数据,随着国际画廊的涌入以及弗里兹艺博会的到来,韩国的艺术市场规模在该年达到了1万亿韩元(约合7.82亿美元)。

tanceditor|编辑之选 从“零收藏”开始,韩国唯一的国立美术馆55年的开放之途

地处韩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片区三清洞,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Korea,下文简称“MMCA”)与始建于14世纪的朝鲜王朝宫殿景福宫仅一街之隔。1969年,MMCA在景福宫内的朝鲜总督府美术馆大楼成立,当时,包括首任馆长金寅勇(Kim Im-yong,音)在内,MMCA只有四名员工,收藏数量为零,报纸称其“只不过是在景福宫美术馆大楼上挂了块‘现代美术馆’的招牌”[1]。如今的光景已然不同,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韩国政府文化民主化改革,MMCA已经发展成了拥有德寿宫馆、首尔馆、果川馆和清州馆四座分支场馆(第五座场馆大田馆正在筹划中)、拥有11500件馆藏(截至2024年9月)的大型艺术机构,而三清洞业已成为一个艺术机构、画廊和新消费空间密集分布的地区,MMCA首尔馆、首尔工艺博物馆(Seoul Museum of Craft Art)和善宰艺术中心(Art Sonje Center)是该地区的三座核心艺术机构,而如Kukje Gallery、Gallery Hyundai、PKM Gallery、Peres Projects、阿拉里奥画廊等知名画廊则四散在三清路、景福宫及青瓦台周围。

tanceditor|编辑之选 蘑菇、萨满与自然疗愈:作为灵媒的艺术,破解现代性的“迷药”?|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的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在这里,展开全球新一代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拼图,听到本年度艺术世界不可忽视的新声音。

tanceditor|编辑之选 潜流下的隐情:中国当代艺术叙事中被遮蔽的“半边天”|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的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在这里,展开全球新一代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拼图,听到本年度艺术世界不可忽视的新声音。

tanceditor|编辑之选 新加坡和云南飞过的是同一群钳嘴鹳?“野外艺术家”对田野的迷恋与怯魅|未来志异

“未来志异”是《艺术新闻》主编叶滢发起的一档联结全球不同地方的创作者和策展人的谈话节目。在这里,展开全球新一代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拼图,听到本年度艺术世界不可忽视的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