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第一时间进入纽约“秦汉文明”展,听大都会策展人溯源兵马俑与汉代铜镜中的古“中国”

Apr 06, 2017   方慧

在纽约讲述“秦汉文明”

– ▬ –

纽约。4月3日,“秦汉文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开幕。作为2017年在美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中国古代艺术项目,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中国13个省市、32家博物馆,以包括雕塑、织物、绘画、陶瓷及书法等160余件珍贵文物在大洋彼岸的春夏之交重新讲述了古老中国的早期文化艺术。

640▲ “秦汉文明”中展出的秦兵马俑,图片来源:The Met

美国东西海岸的秦汉展是2016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成果,因此此次展览得到了南京博物院与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全力支持。本次展览同时获得了来自招商银行的赞助,以及多家文化机构及个人的支持,意味着中国艺术与西方世界的链接模式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40-1▲ “秦汉文明”展出的西汉 窦绾金缕玉衣,借展自河北省博物院,图片来源:The Met
640-2▲ “秦汉文明”中展出的金缕玉衣细节,摄影:Jake Naughton,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作为特展题材,兵马俑自2008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共5次进入博物馆,而2015年10月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始皇帝与大兵马俑”更是成为了2016年全球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共吸引了48万人次前往参观。而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此次出借的秦跪射兵马俑,也是展览的最大亮点之一。尽管兵马俑已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展出,但策展人孙志新仍觉得“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

压轴之作:一枚刻有“中国”字样的汉代铜镜

– ▬ –

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孙志新表示,“整个中国的历史中,建立中央统一制度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就要追溯到秦汉两代,而‘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概念在秦汉之际的形成是此次展览最希望讨论的问题之一。”

640-3▲ “秦汉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两千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中间出现过南北朝,宋金等时代的分裂局面,但最终都回归一统。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个:首先是是秦汉时期创立了一个相对有保障的制度,再者就是秦汉开创的文化模式,令人们对中国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在此之前‘中国’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秦汉之前的战国时代,关于国家的概念还局限于各诸侯国的范畴。而秦统一中国之后,汉代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政治和文化体系,才使得中国两千余年来有了统一的政治和文化上的认同感,这也是展览的中心所在。

——“秦汉文明”策展人孙志新

640-4▲ 秦衡,借展自甘肃省博物馆,图片来源:TANC

“‘中国’这个词用来形容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从汉代开始的。”孙志新特别指出最后一个展厅中单独设柜陈列的汉代铜镜,这面铜镜于1952年在长沙伍家岭出土,其背面的铭文上写道:“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

“这枚铜镜上刻有‘中国’的字样,代表了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概念的形成,表达了当时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也是我选择它作为展览压轴作品的原因。”孙志新提到。

640-5▲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策展人孙志新
640-9▲ “秦汉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他者之眼:当世界早期文明与中国对话

– ▬ –

第一个展厅内,5尊肃穆威严的秦始皇陵立俑和两套精美的青铜车马为整个展览立下了“气势撼人”的基调。背景墙上若隐若现的兵马俑队列的黑白照片,则将观者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空。

整个展览一以贯之地采用了简洁庄严的展厅设计:长城、烽火台等元素低调地烘托着展厅的氛围,而金缕玉衣背后的河北满城汉墓内景则恰如其分地将观者带入文物的原境。

640-6▲ “秦汉时代”展览现场,图片来源:TANC

除了兵马俑、金缕玉衣等标志性的秦汉文物之外,展览中各式各样生动的人物和动物塑像则为神秘庄严的秦汉时代增添了生活元素。 “秦汉两代在人物和动物的写实性上恰好相反。”孙志新介绍道,“秦俑对人物的描绘非常细致,而汉代的人物形象开始变得形式化,反倒是对动物的刻画非常写实。我认为这和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关注点的变化有关。”

640-10▲ 百戏俑,借展自秦始皇陵博物院,图片来源:The Met

展览中一件出土于秦始皇陵的“百戏俑”则展现了秦汉间中国写实雕塑的高超水平。陶俑上半身的肌肉血脉刻画得深刻饱满,让人联想起同时代以雕塑著称的希腊罗马文明。当时的希腊文明与中国文化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联络,亦是此次展览的关注焦点之一。“对于西方的观众而言,接触一个展览或者文化时,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与自身的关联性。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本次展览将东西文化交流的线索贯穿始终。”孙志新认为。

在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中,海上丝路贸易带来的紫水晶项链、兽形玛瑙雕饰,以及多面金珠即是文化交流的真实体现。而当时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北方草原文化的接触也可以从宝石镶嵌金带具等文物中一览无遗。孙志新提到:“其实这不仅仅是物质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艺术、宗教(的交流互动)。”

640-11▲ 西汉 青铜鎏金双人盘舞饰件,借展自云南省博物馆 ,图片来源:The Met

除了展览本身之外,主办方也将在四月初举办的一场长达4天的研讨会(其中3天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与研讨会的嘉宾既有 Jessica Rawson、巫鸿等研究早期中国艺术的专家,也同时邀请了多位研究古希腊罗马、波斯、中亚早期文明的学者,共同探讨2000年前东西方文化的早期交流。

孙志新说:“文化不是单向流通的,当代的国人更多看到西学东渐的产物,实际上中国的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进入到西方并产生影响,我相信研究西方文化的同行们会带来一些新的信息和启示。”此外,研讨会还专门辟出一个一整天的工作坊,请全国各地的第一线考古学家分享当下针对中国秦汉时代考古工作的最新发现。

“帮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帮助中国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策展团队的共同愿望。”孙志新说。(采访、撰文/方慧 编辑/TANC

秦汉文明Age of Empires: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221 B.C.–A.D. 220)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展至7月16日

是什么赋予“重复”以权力?张培力芝加哥个展直面数字时代的“复制”与“例外”

张培力在美首次作品回顾展“张培力:记录。重复。”近日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开幕,呈现了12件录像与装置作品,其中的多件挪用来源于中美电影的素材,将它们从原有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并赋予新的解读和含义。而录像作品《(卫)字3号》是自1991年首展后首次再度公开展出,并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纳入馆藏。“重复”是张培力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线索,他利用影像中常见动作的“重复”带来的抽离感探讨深藏于艺术、电视、电影和当代社会内部的意识形态。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