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被艺术重塑的媒体:50年来艺术家们如何运用“爆炸新闻”

Mar 04, 2017   许婧

洛杉矶。在过去的50年间,艺术家们逐渐将目光投向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节目,探索新闻事件透过媒体所传达的无助、焦虑、愤怒与好奇之情,并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洛杉矶盖蒂中心(the Getty Center)最近的展览“爆炸式新闻:镜头转向大众媒体”(Breaking News: Turning the Lens on Mass Media)回顾了20世纪下半叶共17位艺术家基于观看并评论新闻图片所产生的作品。展品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到本世纪初所谓的“反恐战争”,媒介涵盖摄影、录像、拼贴画等多种类型。其中有许多作品包含政治意味。

1 图片来源:getty.edu

艺术家们使用各自的技巧并置、模仿、挪用媒体元素,将瞬息的新闻转化为恒久的艺术。而观众也不妨在本次展览中批判地思考新闻是如何被生产、消费和评论的——正如展览本身所期待的,将目光投向大众媒体,继而产生自我关照。 

奥马尔·法斯特《被联系起来的 CNN》

2 《被联系起来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片段,2002年,奥马尔·法斯特,图片来源:getty.edu

以色列籍美国艺术家奥马尔·法斯特(Omer Fast)截取了2001至2002年间CNN的上百条新闻播报,包括沃尔夫·布里策(Wolf Blitzer)、拉里·金(Larry King)、克里斯汀·阿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等主播对9/11事件、华盛顿炭疽事件等头条新闻现场直播的简短镜头。这一18分钟的独白片段分为7个部分,每位主播的截断词与停顿经剪辑重新组合成句子,如“我们的责任从何处开始?”“我们该如何到达彼端?”“我们能学习到什么?”“我们到底在想什么?”。它们超越了表象的混乱,表达出某种集体的未知感。

唐纳德·布隆伯格“日常摄影”系列

3 “日常摄影”系列之《无题》,1969-1970年,唐纳德·布隆伯格,图片来源:getty.edu

越南战争蕴含着无限的悲怆,每个到越南的人都与原本的生活脱节,被拖拽着前行。布法罗晚报(Buffalo Evening News)每天都登载诸如一对当地青年被杀害的照片,艺术家唐纳德·布隆伯格(Donald Blumberg)于是决定收集报纸上的文章来捕捉人们承受的痛苦。布隆伯格对文章进行剪贴、翻拍、扩印,而没有做其他修改。此外,他为图片加上向内缩进35毫米的黑色边框,葬礼般的质感用来表达对战争伤亡者的纪念。这些图像记录着当下,产生直接的政治行为——对观众来说无从逃避。

玛莎·罗斯勒“漂亮的房子:把战争带回家”系列

4 “漂亮的房子:把战争带回家”系列之《清洗窗帘》,1967-1972年,玛莎·罗斯勒,图片来源:getty.edu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玛莎·罗斯勒(Martha Rosler)的拼贴作品对报纸杂志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着重新诠释与批判。但是当她有天打开一份小报,看到一个越南女人怀抱小孩、面带惊恐地游过一片水域时,她转变了想法,开始用拼贴手法表达对战争的反抗。当时有很多人在反战示威活动中散发传单,但收效甚微。罗斯勒决定用视觉手段对抗从视觉上强加给人民的东西。早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出现之前,她将《生活》(LIFE)杂志上亮光纸印刷的奢华照片同越南平民遭受的苦难并置在一起,彼此冲突的图像被粘贴成一幅表现美国生活的图景。罗斯勒意欲消解家和战场的距离——家为士兵、社会和生产力提供补给,同战场一样是组成战争的一部分。

昌男望月“电视”系列

5 “电视”系列之《银行抢劫》,1975-1976年,昌男望月,图片来源:getty.edu

20世纪下半叶,日本社会与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扩张。电视的出现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性不容小觑。1975至1976年间,街头摄影艺术家昌男望月(Masao Mochizuki)出于对影像连续动态性的兴趣,用相机录下了整一年的电视节目。他将动态的图像转化为静态的胶片,并将其复合叠加。望月希望观众在按序观看这些图片时发现某些商业内容打断了节目的严肃性,导致语境的转折。在他的书中,截取的图片被排列在网格中,50、100、200张……这是一幅永远待补充的作品。

莎拉·查尔斯沃斯“现代历史”系列

6 “现代历史”系列之《罗马观察报,1978年5月10-17日》,1978年,莎拉·查尔斯沃斯,图片来源:getty.edu

1960与1970年代的意大利社会动荡,极端主义分子频繁发起政治恐怖活动。1978年,前意大利总理阿尔多·莫罗(Aldo Moro)遭左翼准军事组织“红色旅”(the Red Brigade)绑架,经历了生死未卜的50天。艺术家莎拉·查尔斯沃斯(Sarah Charlesworth)观察当时全球新闻报纸如何从视觉层面呈现这一事件,并基于此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与其他报刊每天将意大利正遭遇民族危机放在醒目位置不同,梵蒂冈《罗马观察报》(Osservatore Romano)在此期间仅刊登了两次与莫罗相关的新闻——一次在绑架案被公布的当天,另一次是莫罗遗体被放在汽车后备箱里。查尔斯沃斯遮盖了报纸上除图片和报头外的所有内容,引导观众能够关注图片、关注新闻编辑者期望读者获取的讯息。

凯瑟琳·奥佩“触到痛处”系列

7 “触到痛处”系列之《微笑的布什,帮帮我们》,2005年,凯瑟琳·奥佩,图片来源:getty.edu

2004至2005年间发生了诸多事件:9/11的恐怖气氛仍未散去,乔治·布什竞选连任,卡特里娜飓风席卷墨西哥湾……艺术家凯瑟琳·奥佩(Catherine Opie)对当时的新闻节目进行录像,暂停并拍摄下其中的某些画面,创作出“触到痛处”(Close to Home)系列作品。这也是奥佩唯一使用宝丽莱相机拍摄的作品。媒体中“操纵”的概念与宝丽莱相机非操纵性的物质材料形成隐喻性的对比。奥佩将多幅图像并置,使其背后的故事发生关联,同时对新闻的真实性给予了反思。 

罗伯特·海尼根《无题》

8 《无题》,1984年,罗伯特·海尼根,图片来源:getty.edu

艺术家罗伯特·海尼根(Robert Heinecken)称自己是“准摄影师”,因为他有很多摄影作品不是借助相机完成的。在1970年代挪用杂志上的图像之后,他又在1980年代以同样的热情投入电视荧幕上的图像。其特别之处在于,他首要关注的是新闻播报员而非新闻的内容。他们在传达新闻消息的同时表现着各自的人格特点——观众每天可以从电视上见到他们,感受到与他们的联系。海尼根着迷的正是这种空幻的联系。他在暗室内用覆银感光纸盖住电视屏幕,然后开关电视机制造曝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接触新闻播报员而不必与他们本人打交道。通常曝光数秒后,模糊的图像便记录下荧幕上的运动。其中有一幅作品是利用合成效果使主播简·波利(Jane Pauley)和布莱恩特·甘贝尔(Bryant Gumbel)的面部相融,借此探讨理想的主播形象。

阿法瓦多·加尔“新闻周刊”系列

9 “新闻周刊”系列之《无题》,1995年,阿法瓦多·加尔,图片来源:getty.edu

艺术家阿法瓦多·加尔(Alfredo Jaar)持续关注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进展。在前互联网时代,当他试图从媒体上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时,却发现国际社会对那些罪行保持“野蛮的冷漠”。这一作品罗列了《新闻周刊》自1994年4月卢旺达大屠杀开始的17册封面,其中登载了辛普森(O.J. Simpson)被逮捕、科特·柯本(Kurt Cobain)自杀等名人相关或以美国为主流导向的事件,却在暴行持续期间对此只字不提。直到1994年8月刊,封面才展示卢旺达的惨状,并冠题以“人间地狱”(Hell On Earth)。加尔试图通过此作呼吁全球媒体换一种姿态关注卢旺达人民,及其所承受的苦痛折磨。倘若日后还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或许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看待。(撰文/许婧)

爆炸式新闻:镜头转向大众媒体

洛杉矶盖蒂中心 | 展至4月30日

克里姆特《花草农园》以4800万英镑于伦敦苏富比成交,teamLab巡展将于5月登陆佩斯北京

克里姆特《花园》成交价达4800万英镑|军械库艺术展VIP日开幕|teamLab将于5月在佩斯北京开幕|哈默美术馆举办研讨会探讨原住民权益|纽约画廊主返回美国入境被拒|“自动破坏艺术”家古斯塔夫·梅茨戈尔辞世|威廉姆·鲍里达个展3月5日开幕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