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陆扬多媒体跨界新作,妄想一场地狱中的“罪与罚”

Oct 18, 2016   米玲

上海。10月17日,陆扬个展“陆扬妄想罪与罚”在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开幕。作为新一代的新媒体艺术家,陆扬的作品中展现出新媒体艺术与其它领域中对于“人”的跨学科交叉探索,包括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宗教,以至风靡流行文化的动漫。

 1
▲《陆扬妄想罪与罚》展览现场,陆扬将展场空间布置为富有宗教色彩的地狱景象,图片来源:TANC

此次展出中有陆扬2016年最新的作品《陆扬妄想罪与罚》与2015的《陆扬幻想曼陀罗》与《降头软体风筝》。展厅中央是立体宽屏影像作品《陆扬幻想罪与罚》,空间两边由“火焰”和书写着“脑既地狱”的卷轴对称布局,宽屏影像背后的墙上是艺术家经过对藏传佛教中十二因缘图的借鉴和再次创作而输出的与墙面等高的一张图。整个展览空间氛围如一个由光电、声音和动态的图像营造的仪式发生地。此次展出的3件作品有着内在的联系——“无性人”的对生和死,罪与罚的妄想。

2
▲ 陆扬《陆扬妄想罪与罚》片段,2016年,图片来源:TANC

从2011年的《复活!僵尸青蛙水下芭蕾》,到2013年《子宫战士》,2015年《移动神佛》和《陆扬幻想曼陀罗》,这些作品都以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的角度,将常人意识形态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审美经验以强烈的视觉风格进行突破重组。当艺术家以一个实验者的身份在实验室里对着被解剖的青蛙,进行电击实验,或者在《子宫战士》里运用女性的经血作为“子宫战士”的武器,卫生巾当做滑板,女性的骨盆当作战士的飞行器。对身体在物理属性上的关注,让陆扬的作品在科技数码的操纵下,能对人的机体进行天马行空地重组和想象,这种远距离遥控,将一个看似完全虚拟的对象,以大众熟悉的叙事模式,重新界定了我们经验过程中最熟知的一部分认知。

3 ▲ 地狱中的场景在以“脑”为中心的圆盘上不停息地旋转

对神经学、心理及宗教的一些探究性想法启发了陆扬的创作。比如人在外力的刺激下,所产生的身体反应,艺术家使用电脑语言对这种“惩罚”机制进行了科学的称述。包括人的“脑神经”“欲望”“惩罚”“疼痛”等等。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陆扬谈到了她颇为喜欢的心理学家B·F·斯金纳对操作性条件反应的研究,包括展厅两侧垂直而下的卷轴的画面,也使用了基督教的恶魔巴风特的形象,而巴风特一手拿着人脑,一手拿着 TMS 经颅磁刺激器。

《陆扬妄想罪与罚》中 Dark Trap 风格的音乐由 Gameface 此次专门为陆扬新作而创作,音乐随着“无性人”的地狱历程逐渐呈现不同的节奏与变化,在地狱烈焰中舞动的人,音乐也随之转化为印度宗教音乐的异域元素。Dark Trap 特别选取了印度教中湿婆的图像,并为其戴上了面纱。

45▲ 陆扬2015年创作的装置《降头软体风筝》,也是此次“陆扬妄想罪与罚”展出影像的一部分,图片来源:TANC

关于形而上的建构,陆扬通过对佛教历史演变中各个宗派的图像研究,在2015年的《移动神佛》《陆扬幻想曼陀罗》和《陆扬妄想罪与罚》这3部作品中各种宗教符号的运用,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艺术家在当代社会的处境中,对现代科技与古老宗教在解释世界有效性上的反思。作为“像教”的佛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中融合了印度教、婆罗门教中幻化的千万诸神和自然母神崇拜的观念。

科技能够以较为完备的系统解释世界,始发于17世纪欧洲资本积累开始。“机械论者”开始对宇宙中心论重建,当时人们回溯到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对原子的阐释,后来顺应17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出人能通过理性的行动来控制物质世界的秩序。科学自发端之初,就开始了对自然主义和万物有灵论的批判。

6
7▲ 陆扬《子宫战士》,2013年

由于《子宫战士》的契因,陆扬开始与日本第一位“无性人”杉山真王接触,此后也诱发了她近年来在作品中对性别认同的重新界定。“无性人”这一虚拟化身看似是对传统话语权的叛逆挑衅,而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却是十分契合的一个中立角色——既不属于科技产品,也不属于自然附属品。“无性人”的一系列行动只表明 TA 是一个能动的人。

89▲ 陆扬《移动光背》在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作为青年艺术家,陆扬的作品在流行文化浸淫的当代社会,利用最新的新媒体手段扫描个体,将“本我”作为客观对象置身于科技虚拟的世界中,用与“我”的意识、心理关联的图像表征,表达对秩序世界的重新排序。困扰现代社会的种族问题、宗教问题和身份认同等议题,在陆扬的作品中,除去感情色彩后成为作品的基本素材。以“神性”主导的宗教思维下看来,这或许触犯了某种禁忌,而以“理性”主导的科学思维下看,这又似乎是违背事物属性的“乱来”。在陆扬这里,一切的重新来过却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撰文/米玲)

《艺术新闻》专访陆扬

– ▬ –

Q:能否谈谈你这次新作品的创作主要意图?哪些因素给你这次的创作思路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A:在上一部作品《陆扬妄想曼陀罗》中,我借用脑立体定位深层刺激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技术探讨了人类意识的来源。而这部新的作品更直面人类的来源,大脑肉体构造下欲望和罪恶的产生,并再现了人类宗教文化中地狱惩罚系统机制。我们在不同宗教甚至非宗教中看到各种对地狱的描述,基本都是用人类习惯性的对痛苦的经验来构成这样一个惩罚系统的。而大脑作为一切痛苦的感知载体,会将主观感知拟定为“真实”,那么是否就能抛开肉体经历其中?技术的进步能否调节和重新编程这一切?这部作品也试图寻找这些答案。

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这个概念的赏罚系统对我自己关于赏罚系统的认知有一定参考意义。另外,电子游戏中的场景、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与其视觉风格、医学以及心理学中的概念等等这些人类看待事物的多种层次和角度,糅合起来都成为刺激我创作与思考的来源。

Q:在你的作品中非常多地运用到新技术/媒体,你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A:新的媒体与技术就是一种工具和呈现形式。古代人用画笔创作,而现在能用到的形式更多,我正好生在这个时代。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已,就像人们都用手机一样,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现在有电脑,如果想快速表达想法可以动用这些新设备。正好这个时代有网络,我很多作品都放在网上,别人可以看到,我也做平面,游戏、装置等。

Q:相比之前的创作,这次作品中有哪些新的突破或实验?

A:我的每个作品之间的观念都是有联系的,要说突破和创新,不如说是我所有的创作都是一个整体的作品,并没有谁比谁更先进这么一说。(采访/黄天然

陆扬妄想罪与罚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 | 展至2016年11月17日

除了 FIAC 和 ASIA NOW,这周在巴黎还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大展

10月19日,巴黎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与今日亚洲艺博会(ASIA NOW)同日举行 VIP 预展。随着 FIAC 规模的扩大,参与其中的场馆越来越多,今年其场地首次扩张到小皇宫(Petit Palais)。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