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科技对流:香港K11推出“X+Y:许方华及董永康二人个展”

Oct 13,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香港。如果你去年圣诞在香港 K11 “体验”过由 LED 艺术家泰迪·罗(Teddy Lo) 、声音治疗师安吉拉·弗勒姆(Angela Flame) 及疗愈艺术家玛诺莉亚·玫·玻利(Magnolia May Polley)联合创作的多感官艺术体验空间《Seven Keys》,欣赏过由光效、色彩、声音、气味及图像结合引发身体五重感官的独特体验,便知道K11是在香港极少愿意展出实验意味浓、并以科技或新媒体为艺术崭新语境和形式的艺术空间之一。

IMG_3101.JPG▲(左起)K11 Art Foundation 代表葛德麟、策展人梁展峰、舞蹈家梁秀妍及艺术家许方华及董永康于chi art space

“实验意味”除了指展览题材与展示方式外,还包括孕育新晋及有潜质的艺术家的举动。“既远且近”是 K11 Art Foundation(KAF)主办的一系列展览计划,包含4个题材独立但题目相关的艺术展览,致力于孵化香港具有潜力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这一系列展览将从2016年6月至12月接连在中环 chi art space 展出。

IMG_3102.JPG▲ 以机械化艺术品为主要创作媒介的许方华及董永康,希望以大众熟悉的物品如秋千,来探讨空间与内心关系

“X+Y︰许方华及董永康二人个展”是系列中第三个展览,由梁展峰(Jeff Leung)策展,展出跨媒体艺术家许方华和董永康的两件艺术作品,探索科技如何影响人对事物和自身的感知,借着科技对换交换情感并叩问:究竟科技是拉近,还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展览名为“X+Y”,借染色体基因的代号“X”和“Y”,来比喻两位艺术家不同的性别、学习背景和关注范畴等,同时展现双方在创作机械化艺术品时呈现出一动一静的不同艺术风格。由此,“X”和“Y”意指科技,以反映两者迥异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IMG_3103.JPG▲ 许方华作品《Process with Body, Water & Pendulums》以钢、线材、木和电子零件创作出科学绘图仪器“谐振记录仪”

许方华参展作品的灵感源自19世纪末非常流行的科学绘图仪器“谐振记录仪” (Harmonograph)。此仪器由苏格兰数学家布莱克本(Hugh Blackburn)发明,如今却由许方华尝试通过电子科技重新演绎。许式“谐振记录仪”的钟摆由两个装有感应器的秋千组成,并以水池取代纸和笔。

IMG_3104▲ 许方华作品敢于破旧立新,拓阔了艺术的各种可能性

随着观众站或坐在秋千上摇晃,他们便会化身“谐振记录仪”内的钟摆,令与其连接的水池产生水面的波纹变化。其中所表现出音乐韵律中的科学原理,更展现出观众摇晃时的能量和张力。当摇晃成为声音创作的素材,便一反传统展览的单向观赏体验:作品与观众互动,让观众甚至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IMG_3105.JPG▲ 董永康作品《之间》,以屏幕不断循环的机械运动,呈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状态

至于董永康的作品,符合其一贯的探讨空间与观点的关系的主题。他的一系列影像装置包含蒙太奇剪接影像,屏幕不断循环的机械运动,呈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状态。

看1▲ 董永康利用大大小小的屏幕,不同的旋转速度,来隐喻我们观看世界的框架

大小不一的屏幕,象征着人们已从电视屏幕时代走入智能手机时代,并早已习惯在手机屏幕上看世界。但与此同时,屏幕的囹圄感也意味着我们跟世界的距离是“既远且近”的。不断旋转的屏幕让观众从不同角度凝视影像里的故事,重新发现现实的复杂和多样性。但有趣的是,屏幕的录像不仅没有拉近观众与故事的距离,反而产生疏离感,甚至带来了怪异荒诞的感觉。董永康巧妙地运用科技装置,营造出一种传统艺术品难以达到的效果,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冲击。

科技无疑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但科技进步真的令我们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董永康的作品似乎是在质疑,那种“既远且近”的感悟,反而令人觉得,科技甚至拉远了人自己与自己的距离,令自己都对自己觉得陌生。

IMG_3106.JPG▲ 许方华善于发掘语言、声音和科技之间的新关连与可能性

许方华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并于中央圣马丁的设计与艺术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她喜欢发掘语言、声音和科技之间的新关连与可能性;除此之外,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及定量研究等领域都启发了她近年的创作意念。她曾经创作过《Doublets, doublets, doublets》和《Regain Wakes》两件声音装置艺术,皆受文学作品启发。

在运用计算机程序的技术专长而延伸出的声音计划项目中,她重新审视了文字与声音之间的微妙关系。许方华解释道:“时代的进步,令情感表达的媒介不再是单一性。我的作品采用了简单的技术元素,加上声乐的运用,希望能带给观众崭新的艺术体验。”

IMG_3107▲ 董永康念本科课程时已开始研究立体媒介和电子机械艺术

董永康于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美术本科和硕士课程,在本科时已开始研究立体媒介和电子机械艺术,毕业至今一直从事这种需要谨慎深思策划的艺术创作。他的创作主要探讨空间与观点的关系,概念围绕“探索自我”,不少作品加入机械装置,表现自我的内在世界。他的代表作是《切身(The Divided Bodies)》,播放他搭景拍摄的身体姿态及动作。

许方华与董永康认为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展览也不是用晦涩新奇的语言来谈科技;反之,两人关注的都是触及内心情感的话题。他们希望以大众熟悉的东西去做艺术上的互动,并一同参与创作。

X+Y︰许方华及董永康二人个展

香港中环 chi art space | 展至10月23日

撰文|马如风

编辑|TANC

M+接受香港收藏家仇浩然捐赠,获助力发展南亚及东南亚收藏

10月13日,香港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宣布接受一批由香港收藏家仇浩然先捐赠的藏品,包括5件由来自日本、印度、柬埔寨、印尼等国的5位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这批作品将丰富预计于2019年开幕的博物馆原有的视觉艺术馆藏,同时成为M+发展南亚及东南亚藏品的重要基础。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仇浩然及M+博物馆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Yao)谈到了对这批南亚及东南亚藏品未来的规划及期望。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