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缅怀张充和:汪曾祺、白谦慎、余英时等人眼中“最后的民国才女”

Jun 18,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2f0179779700268
张充和

 

美国东部时间6月17日下午,书法家、昆曲艺术家张充和过世,享年102岁。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1934年,张充和以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1947年应胡适之邀在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和昆曲。1948年11月,她与著名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Hans Fränkel)成婚。1949年,张充和与傅汉思赴美国定居。1959年至1985年间,她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

 

640.webp张充和与傅汉思

 

合肥张家四姐妹

 

张充和的曾祖父张树声是清末淮军将领,历任两江总督。祖父张华奎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在重庆任按察使等职务,父亲张武龄虽然没有从政,但因提倡新式教育而闻名,曾创办女子中学。张武龄养有10子女,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在民国时期以才貌双全而闻名。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家十姐弟曾创办家庭刊物《水》,发表姐弟们所写的随笔、诗词、书信等等。这些文字不仅体现姐弟们的才情,更记录了这个大家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现任教于耶鲁大学历史系的美籍华人金安平(Annping Chin)在其著作《合肥四姐妹》中提到,正是从父亲张武龄身上,张家姐弟继承了对现代西方教育的信任,书中引用了长子宗和日记中的一句话:“能安安稳稳地做一个平凡人,就已经是很侥幸的事。”张充和淡泊的气质和随和开放的性格也正是由其家庭环境,幼年所接受的中国古典教育,以及16岁后接受新式教育共同造就的。

汪曾祺:张充和的昆曲成就“难可比拟”

 

Img319033920
张充和昆曲扮相

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张家四姐妹自幼学习昆曲。张充和的大姐元和据说对昆曲最为热衷。而张充和虽性格并不热衷于登台表演,但在昆曲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上世纪40年代,她在重庆演出的《游园惊梦》曾引起文化界名人关注。而张大千也曾为张充和扮演的思凡画像。《中国社会科学网》近日的报道中引用了汪曾祺对张充和昆曲成就的评价:“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据学者孙康宜回忆,20世纪80年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庭院“明轩”也曾邀张充和演出《金瓶梅》。

 

余英时:张充和书法“有古人尤其有自己”

 

张充和在书法和诗词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在抗战时期,她曾从沈尹默学习书法和诗词,并在后者的建议下研习古代碑志。余英时曾提到,钱穆一向欣赏张充和的书法。张充和曾以“有古人尤其有自己”评价张大千的画作,而余英时认为这一评价也适用于张充和的书法作品。余英时自称曾“强夺”张充和所写《寒食帖》,“悬于壁上,朝夕观赏”。张充和80年代初期提出退休的想法时,余英时还曾赋诗劝阻:“充老如何说退休,无穷岁月足优游。霜崖不见秋明远,艺苑争看第一流。”

1995年,由张充和、傅汉思合作翻译、编撰和注疏的《书谱二种》(Two Chinese Treatises on Calligraphy)中,张充和还临摹、转写了成书于687年《书谱》和成书于1208年的《续书谱》。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白谦慎,芝加哥大学博士、堪萨斯大学教授倪雅梅(Amy McNair)等学者都曾为这部著作撰写书评,肯定其为英语世界的中国书法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p849765068

张充和隶书作品

 

白谦慎:“我们当她是个国宝”

白谦慎曾整理并出版《张充和诗书画集》(2010年),选录她的20首诗词、近20幅书法和10多件绘画作品。2010年,白谦慎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曾这样描述张充和:“她每天都临帖,但是她的作品非常少,偶尔有人来要个扇面,她就给人家写一个。到去年为止,张充和都没有卖过字,有人通过我买了一些,是她前几年写了打算带回国内送亲朋没送完的,市场流通绝对不是她写字的目的。张充和做这些都是玩的心理,不是要传世,自己高兴就行。”

 

孙康宜:她的诗中处处可见陶渊明的影子

 

2010年出版的《曲人鸿爪:张充和曲友本事》一书中,张充和回忆了她对自抗战前后至移居海外的生活及她与胡适、王季迁、余英时等人的交往,由孙康宜笔录而成。孙康宜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和东亚研究所主任,她的研究涉及中国古典文学、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

《曲人鸿爪》一书处处透露着张充和淡泊优雅的气质。书中多处引用了张充和所写的诗词,孙康宜写道:“充和一直是一个踏实独立的‘淡泊’人”,“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处处看见陶渊明的影子”。

 

《曲人鸿爪》书中引用的张充和诗词:

鹧鸪天

战后返苏昆曲同期

旧日歌声竞绕梁

旧时笙管逞新腔

相逢曲苑花初发

携手氍毹酒正香

扶断槛 接颓廊

干戈未损好春光

霓裳蠹尽翻新样

十顷良田一凤凰

 

 

《小园》诗第二

游倦仍归天一方

坐枝松鼠点头忙

松球满地任君取

但借清阴一霎凉

编撰/TANC

走出白盒子:上海当代艺术馆的新“亭台”与延伸的美术馆飞地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今年启用了全新的艺术空间MoCA艺术亭台(MoCA Pavilion)。这一空间改造自上海人民公园门口的“半玻璃体”小商店,旨在为年轻、创新的实验性创作开辟专门的展示平台,也为民众创造更多亲近、体验当代艺术的机会。4月15日晚,MoCA艺术亭台中举办了“女仆在飞地”戏剧展览项目的公演。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