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夏日艺术大旅行】艺术之城

Aug 17, 2013   艺术新闻/中文版

 

微信截图_20160303112922 微信截图_20160303112922

(这届爱丁堡艺术节将艺术品置放在城中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

 

艺博会的展位已经拆除,VIP休息室人走茶凉;从3月的纽约军械库展到6月的巴塞尔艺术展,艺博会马拉松以夏日的到来暂时画上句号。至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艺术世界的主要活动就是艺术节、双年展和三年展,随着艺博会的数量飙升,这些活动在捍卫文化地位上的作用,无疑比以往更重要了。活动的总监和策展人对《艺术新闻》说,艺术节从根本上是庆典性的活动。但是最好的艺术节不会止步于此:它们可以用来测试和挑战艺术家,促使革命性的新作诞生,不必(或略少)受制于市场的力量;它们把艺术推向更广大的人群,很多时候比博物馆还要直接;它们期望引起社会变革,改变举办地的面貌。

今年的新西兰奥克兰三年展策展人侯瀚如经常策划这样的展览,对这种促成变革的力量深信不疑。“一场双年展不是一个主题展览,它更多是要就某地当前的情势创造一种回应,或者回应的多样性,尤其是要提出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相关的各种问题——要触及各种重要的文化论述。”他说。他形容这次奥克兰三年展的主题“如果你要在这里生活”(If You Were to Live Here)是一个“公共研究计划”,一次尝试,“不只是要办一个展览,还要办起一个实验室,一个公共项目,要有各种大学、学院和公众等等群体参与其中”。这和艺博会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后者“跟地点实在没什么关系”,侯瀚如说,“在双年展和三年展里,你可以定义艺术品和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身在此地’的内涵有一个不一样的见解。”他说双年展可以“影响政治世界对自身的认识,特别是针对政治和公共利益之间时常显得越来越尴尬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组织这类活动这么有热情,因为我真的看到这种审视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批判性地颠覆既有的体系”。

 

艺术节改变衰落中的城市

如果说侯瀚如笃信的是艺术节和双年展应该成为“重塑在地性的中介”,那么很少有哪个活动像埃姆舍尔艺术节(Emscherkunst)这样雄心勃勃地去实践它,这个三年一届的大型艺术节在德国鲁尔区,今年将展出丹尼尔·布罕(Daniel Burren)和艾未未等人的新计划。艺术节的展览分布在埃姆舍尔河流域的几个镇子里,用策展人弗洛里安·马兹纳尔(Florian Matzner)的话说,这条河是“欧洲最后一条伟大的开放式下水道”,整个策展计划就是一项庞大的清理河道修缮工程的一部分。这个大工程反映了“鲁尔区迫切需要一场结构性的变革,因为钢铁和采矿业的衰落已经给这个大都会地区带来了众多经济、社群和社会问题”,马兹纳说。五年前他受托要创办一个公共艺术计划以“促进开放的、审辩的探讨,”这个具体的要求显然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艺术家大多迷上了鲁尔区的风景,有的为了打磨他们的计划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多年来采矿和钢铁业对这里进行了人工的塑形、改变,很多时候是一种毁灭的效果,”马兹纳说,“此外,他们也见识了这个地区的人要面对的经济和社会等各种问题。在这里创作的艺术家也担负起了社会政治责任。埃姆舍尔艺术节不是一般那种展示艺术品的展览。它是一个未来讲习班,一个理念实验室。”

他将埃姆舍尔艺术节和其他有着类似原则的活动相提并论,比如十年一届的明斯特雕塑计划(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他确信“这个计划跟国际艺术市场毫无半点瓜葛”——他和他的团队“总是直接和艺术家合作,而不是画廊老板”。实际上艺术家在提交想法和草图之前是骑着自行车游历此地的,并且也鼓励人们骑着车来观展。“这种和艺术家的直接接触——不通过画廊——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他们的工作过程和他们对此的感受。”马兹纳说。

 

更接近观众的艺术

和艺术家紧密联络也是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的特点,第四届艺术节在7月举行。这个两年一届的活动是由阿历克斯·普茨(Alex Poots)创办的,至今还在担任总监。视觉艺术只是曼彻斯特艺术节的其中一个元素,经常会和其他艺术形式混合在一起。普茨设想的是一个世界首演的艺术节。“我感兴趣的是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化,而新作品就是这种发展和演化的先锋力量。”他说,“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平台,让艺术家有机会探索和实验,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发展出新作,要为他们准备好资金。”地点对艺术节也是很重要的——但和埃姆舍尔艺术节的城市重生模式不同,在这里是用曼彻斯特的历史来提升其价值。“刚开始做这个艺术节的时候,我是从个人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入手的。”普茨说,“历史上看,它是一个制造东西的地方:它是一个工业中心;它对流行文化是宽容的,但同时又有一段激进政治的历史。所以我在设想曼彻斯特的国际艺术节的时候,就把这些元素用上了,”他说。曼彻斯特委托的艺术家通常是和艺术节的艺术顾问汉斯·乌尔里希·奥比李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合作的,他们都是“重要的、激进的艺术家,在将他们的创作实践向前推进”,普茨说。行为表演艺术方面的阵容很强大: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和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在迄今为止举办的四届艺术节中各有两次演出。“我们是一个为期两周半的艺术节,”普茨说,“我们做一场毕加索或马蒂斯的展览会持续四个月⋯⋯是的,我们开幕然后一直做下去,但是一些偏重表演的视觉艺术作品似乎更适应我们的时间安排。这是在利用我们的强项。”

今年巴尼带来了他尚未完成的作品《基本之河》(River of Fundament)中的第一个选段,是对2007年他首届艺术节上进行的那场精彩表演的延续。“我经常说我们不是一夜情的艺术节,”普茨说,“总是不一样当然很好,但是当你和马修或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人建立起坚实的关系时⋯⋯你跟他们合作的越多,你们的合作就越好,你就理解他们;他们越相信你,你就越相信他们。你可以更深、更多地介入,帮他们推进他们正在发展的东西。”

爱丁堡艺术节总监梭萝哈·凯利(Sorcha Carey)说,经研究表明,参加艺术节的人比去博物馆的人更乐于接受考验。“个别画廊有非常忠诚的观众,”她说,“比如在伦敦,有的人去皇家艺术学院或泰特没有问题,但永远不会去白教堂区(White chapel),”凯利说,“但是在艺术节期间,这些完全被推翻了。在艺术节的安全氛围里,我们发现那些能惬意地看皇家学院或国立美术馆展览的人,乐于再往前走一步,感受一些新东西的。”为了更好地接近观众,凯利委托制作的作品是散布在市内的各个画廊里的,“将艺术节融入城市,让街头的人流能看到它,”她说。“这对爱丁堡这样的城市是很重要的,这里是一处迷人的世界遗产,我们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提醒人们,这是一个鲜活的、呼吸着的城市,”凯利说,“在艺术家和这座每年都在变化的城市之间建立起对话,不是宏大的、纪念性的宣言,而是在转变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爱丁堡当作一个当代空间来考虑。”

凯利用“宽宏”这个词来形容艺术界的根本品质,以及它们在艺术、地点和观众之间建立起的重要交流。在一个艺博会和拍卖会已经饱和的艺术世界里,这个观念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撰文/Ben Luke 译/J.L.

 

艺术审查500年

法国艺术史学家托马斯·施勒赛尔(Thomas Schlesser),同时也是《美术》杂志的特邀记者以及电台的专栏主持人。作为“艺术与政治”这个方向的专家,他的著作《艺术面对审查——五个世纪的查禁和抵抗》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投身当前时代的勇气。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