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雪松:自然的回声

Sep 19, 2013   艺术新闻/中文版

微信截图_20160229143011

“玩是一种方式,画画是一种习惯。”艺术家雪松在其个展的开幕讨论会上说。

画画对于雪松来说,是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出生于1962年的雪松,在中国当代艺术圈算不上是“活跃分子”。学美术出身,但却“不务正业”地下海去深圳开公司做设计,2002年后,雪松放弃经商和各种社会事务,回到了画布前。在这之后,雪松先后在四合苑画廊和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而这次在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展览《如见自然》是雪松回归艺术后的第三次个展。

这次展览展出雪松2010年到2013年间创作的20多幅“山石系列”绘画作品和一件影像作品。“山石系列”是雪松从2007年开始创作的主题,运用中国园林山石为素材引申成为雪松创作中的表达。展览的策展人汤静认为雪松的创作是自然而随性的,是“玩(生活)出来的自然,而非‘做’出来的艺术”。雪松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墨色形成画面的主色调,再加上水墨中的晕染手法和西方现代绘画的工具在油画布上创作。而深厚的美术功底让雪松在对山石的刻画和造型上得心应手。

除了娴熟的技法外,雪松还将传统山石绘画中的重描转换成自然的漂浮之物。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描述雪松笔下的山石“弥漫于空间的浮游之状使画中‘山石’的本意接近了现实中的芸芸众生,是有着自身呼吸的漂浮态的生命”。

和三年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山石系列不同的是,雪松这次展览更多地思考作品和空间、和环境发生的关系。为了这次展览,雪松专门在展场中搭建了临时的展示空间。展墙高矮不一,错落摆置,观众需要在展厅中迂回地行走才能看完所有的作品。“我想要展厅有一种园林感,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林子。希望审美情绪和导向可以回到东方。”雪松说。

 

展览中的唯一的影像作品也不可错过,这件名为《竹》的作品是雪松首次尝试以影像记录的方式创作艺术。艺术家为这件作品单独搭建了一个正方形的黑室,影像投射在三面墙上,让观众如置身在一片竹林中。这个长达六分钟的影像作品,用黑白电影的基调和慢镜头,记录竹林从黑夜到黎明再到黑夜的过程,观众可以听到风声、雨声、雾气弥漫的声音、小鸟飞过的叫声……这些自然界中的美妙声音和画面都被动态的影像放慢了节奏,像是梦中的片段。虽是首次创作影像作品,但对于雪松来说,过程并不困难。“我以前就从事过电影的舞台美术设计工作,所以对一些技术上的处理稍微懂一些。”雪松说。雪松虽钟情于“竹”这一东方象征,却又不想用二维画面过于苍白地去描绘,“我觉得这片竹子特别美,但是画下来的视觉冲击力和表达丰富性都不够,想要去补充,现在又有这么多的设备可以用,所以就选择了影像。”

“越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越真实的。”雪松说。顺其自然,归于无形一直是雪松追求的创作态度。而这次《如见自然》展览秉承的“自然”主题也成为了艺术家作品的最佳诠释。撰文/Sammi

 

《雪松——如见自然》

9月6日——25日

上海民生美术馆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