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宋冬的《宋冬在此面壁》(左)与胡晓媛的作品《木/罅》(右)“结伴”展出
北京。“北京之声:我的伙伴”(Beijing Voice: Relations)群展12月10日于佩斯北京开幕。“北京之声”是佩斯北京年度常设项目,于每年底在该空间进行,本届为第四期。与上一届“北京之声:张晓刚”个展不同,本次展览恢复了前两届的群展形式。佩斯北京总裁冷林介绍道:“‘北京之声’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很随意,想开放一些,不被某种东西限制住。呈现的是一种当下的状态与关系。”
展厅第一个空间中,共同放置着隋建国与台湾艺术家李子勋的作品;第二个空间则有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并置,以顺时针为序依次是宋冬、刘野、胡晓媛、萧昱;最里面的空间,是张晓刚与年轻艺术家陈蔚;另一个空间中,萧昱的作品再次出现,是一个视频装置,放置在仇晓飞的霓虹装置与已过世的艺术家韦启美的漫画作品之间。
这样的布展方式让人一时难以找寻其逻辑线索,参展艺术家的年龄层次和创作形态各不相同。若非经过介绍,观众并不易察觉展览主题中所指的关系——以“伙伴”及“关系”为名邀请艺术家选择另一名艺术家的作品与其相呼应,两两相对“结伴”出现。每一对作品中,都存在着“选”与“被选”的关系。而选与被选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对特定问题的思考、形式及材料的偏好、时空框架的处理、具体创作要素的运用、甚至气质与趣味都会导致某种关联”。
胡晓媛选择了与宋冬在印度的作品《宋冬到此面壁》放置在一起。在胡晓媛的作品《木/罅》中,木的纹路被白漆所完全覆盖,取而代之的是描摹了木纹的绡。绡包裹着木头,还原并替代了其原本物象。
在《宋冬到此面壁》这件巨幅喷绘作品中,艺术家模仿印度高僧达摩,静坐床榻,面朝墙壁。旁边的注释中写到:“很久很久以前,达摩从印度到了中国,理由是——禅;很久很久以后,宋冬从中国到了印度,理由是——艺术;达摩不会中国话,闭嘴面壁十年,壁留下他的影;宋冬不会印度话,闭嘴面壁十天,壁留下了艺术。”
两件作品中流露出的无用与无为,或许即是他们之间的关联点。胡晓媛说:“大家的想法都很独立,因为表述的方式和艺术家个体有更多关系,所以两个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从想法来看,宋冬的这个作品,包括后来在卡塞尔文献展中的《白做山》,都有些‘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的意味。我觉得在他的作品里,某些巨大体量背后隐藏着一些东西是安静的,但同时有一些挣扎的感觉,这其中贯穿着一种思维,和我的很多想法比较‘顺’。”对于被选,宋冬态度轻松:“艺术家有艺术家的选择权,这个主意本身是一种策展,是一种对话。”
在另一组作品中,隋建国的雕塑与绘画保留了其基本媒材——粘土及石墨等的原初特质。和其相对应的李子勋的作品《序列式飞行器1号》则以充满机械感与未来感的精密动态装置,与之形成鲜明反差。
在这样一个人造场域中,任何关系甚至“非关系”都能形成某种关联——并置、重叠、隐现、反差……如此广义的关系,似乎已消解了展览自身所有意营造的人工语境。但正如其中文名“我的伙伴”所流露的随性与亲切之感,本次群展不失为一个轻松的年末聚会,一个丰富的什锦拼盘。撰文/吴亦飞
北京之声:我的伙伴
佩斯北京
展至2014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