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ART IN HK 2025|热流入港:香港艺术季艺博会、艺术机构及画廊观展手册

Mar 31, 2025   ART IN HK
2025年香港艺术季,将继续以多档艺博会,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及画廊展汇集来自艺术世界的目光。240间将在本年度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带来兼具国际性与本地视野的艺术作品,并扩展和香港本土艺术机构的合作;专注于亚太地区的Art Central重回中环海滨,呈现跨国叙事。分布全城的画廊也将在这个三月推出全新展览项目。国际蓝筹画廊聚集的中环及上环是这个艺术季无法绕开的区域,从H Queen’s 十五楼开始往下行走,佩斯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白石画廊与卓纳画廊将分别带来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个展,群展“仪式、创伤与寓言”、小松美羽和家艾玛·麦金泰尔(Emma Mclntyre)个展;今年,在H Queen’s的九楼及十一楼还将迎来第二届“艺汇”(Supper Club)。豪瑟沃斯画廊将推出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第二场香港个展“软景”;白立方画廊则将为已故美国艺术家林恩·德雷克斯勒(Lynne Drexler) 在香港举办亚洲首展;高古轩推出美国艺术家莎拉·施(Sarah Sze) 个展,展出其最新创作。
1
王欣,《玛德琳蛋糕在数据海里膨胀》静帧,2025年,图片由德萨画廊提供©王欣
《艺术新闻》本年度三月刊将目光聚焦于南港岛,在商业驱动的香港主流叙事中,南港岛艺术形态显现出了另一种样貌,更多的个体自发连结,传承并迭代代表本土的香港精神/在保济工业大厦、大生工业大厦、怡达工业大厦等工厦,以及大洋中心、landmark south等商厦之中,“藏龙卧虎”着Empty Gallery、刺点画廊、维伍德画廊、Rossi & Rossi、德萨画廊、Current Plans等画廊及艺术空间,不妨在这个艺术周策划一场南港岛艺术之旅,前往Empty Gallery的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个展,单慧乾在刺点的个展“我们的时光”,维伍德画廊的柬埔寨艺术家索皮·比(Sopheap Pich)个展,Rossi & Rossi的丹增热珠个展,刚刚迁址南港岛的MOU PROJECTS,以及去年新成立的PODIUM,也将带来全新的艺术项目。此外,M+、大馆、亚洲艺术文献库、亚洲协会香港中心、CHAT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等本地重要艺术地标也是每次香港之行中的重要途径点。在启程香港之前,《艺术新闻》为你带来这份香港艺术季地图,在100+艺博会和展览带来的热流之中,进入香港的多声部图景。

中环及上环

# 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大馆当代美术馆
Tai Kwun Contemporary
中环荷李活道10号
2
艺术家之夜
3月28日 19:00-23:00
围绕人工智能、身体和仪式所蕴藏的变革力量,本次“艺术家之夜”将借以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穿越时间。艺术家陆明龙将透过现场操演带领观众进入他的虚拟游戏世界,沉浸于他近年持续创作的SimBeijing(新北京)近未来智慧城市三部曲所建构的中华未来主义宇宙。来自阿姆斯特丹以女性主导的创意工作室和研究实践计划affect lab将首先开启一趟之于元宇宙的数字聚会。来于上海的实验电子音乐人33EMYBW将带来全新的视听现场《震旦之孔》,表演的音乐素材运用了大量来自中国边疆地区、坦桑尼亚、保加利亚、泰国等地的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仪式音乐中的人声采样和田野录音;演出的视觉部分,出自伦敦的跨媒介艺术家乔伊·霍尔德通过AI技术建构而成的世界。 香港的DJ及制作人JayMe与Woonji将首次以组合“易世界”的形式合体演出,在F仓展室带来当晚的压轴音乐表演《易宇宙派对》。
3
“胡晓媛;异路”展览现场,大馆当代美术馆,香港,2025年,摄影关尚志
胡晓媛:异路
展至4月13日
随着人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角度的改变,平凡之物也能显出崭新模样,道出前所未闻的故事。“异路”以诗意和视觉化的方式探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尝试呈现个体如何在残破与失能的当代社会中存在和选择。胡晓媛透过糅合生物知识,历史述说及文学隐喻,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命经验。她的目光关注于那些社会与生物的丢弃物――无论是有机物或无机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存在和蜕变轨迹。她将这些毫无关联,失去功能的物料摆列,并置和组合在一起,结合文学和历史,在纱幔与光线精心营造的时空中,讲述关于进化与命运、变异与放逐、封闭与自由、群居与个体的故事和思考。
阿丽莎·柯维德:彼托邦
展至4月6日
梅芙·布伦南:物方志
展至6月8日
艺术家书籍图书馆:只有此处,重回此地
展至8月17日
亚洲艺术文献库
Asia Art Archive
上环荷李活道233号荷李活商业中心11楼
4
在Lala Rukh后院举行的丝网印刷工作坊,Lala Rukh摄于拉合尔,1987年。由Lala Rukh遗产管理团队提供
在她们的后院里
展至8月30日
“在她们的后院里”探讨两位先驱艺术家世芭·沙希(Sheba Chhachhi)和拉拉·鲁克(Lala Rukh)的创作源头,并聚焦她们在1980年代至2000年代参与及投身于南亚女性运动的经历。展览将展出两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文献资料,以及其他南亚女权工作者和组织的创作。这些资料展示了艺术家的各种活动,包括记录街头行动、设计海报和出版物,以及参与工作坊和剧场表演。此项目为文献库关于艺术史中的性别之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注重文化领域内以社区和交流为核心的叙事。
5
萨利玛·哈希米,摄影/Arif Mehmood
年度艺术家讲座──萨利玛·哈希米
3月27日
亚洲艺术文献库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项目很荣幸邀请萨利玛·哈希米(Salima Hashmi)主讲年度艺术家讲座。哈希米是驻拉合尔的著名艺术家、教育工作者、艺术史学者及倡导者。在讲座中,她将分享记录、组织及书写有关巴基斯坦女性艺术家的经验。讲座将探讨Hashmi的出版物、她作为妇女行动论坛(Women’s Action Forum,巴基斯坦的女性权益组织)其中一位创办人的角色、她为促进跨区性别公义联盟所作的工作,以及她对历代艺术家的指导与启发。
WMA Space
中环永和街23-29号俊和商业中心8楼
麦海珊:查无此人
展至3月31日
# 展会
中环海滨活动空间
Central Harbourfront Event Space
中环龙和道9号
6
砂山典子,《一个闷热的世界》,第九届Art Central现场,中环海滨活动空间,2024年,摄影/Eric Hong
Art Central
公众日:3月26日至30日
贵宾日:3月25日
本届Art Central展会由策展人Aaditya Sathish策划,呈现跨国叙事。展会亮点包括特别委约香港艺术家唐纳天(Nadim Abbas)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表演及讲述表演﹙Lecture Performance﹚,以及丰富多样的影像艺术节目。展会特别设立的Central Theatre将聚焦亚洲新一代艺术家,联同知名艺术家,举办多场表演、讲述表演和讲座,在国际舞台上呈献艺术界的重要对话。画廊展览将与节目同时举行,展示100多间画廊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H Queen’s 9F, 11F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7
首届“艺汇”现场,艺穗会,香港,2024年
艺汇
SUPPER CLUB
持续至3月30日
由香港本土画廊PHD及THE SHOPHOUSE发起,旨在打破传统艺术博览会的模式,重新定义艺术销售和社交体验的“艺汇”继去年首届在中环艺穗会举办后,第二届艺汇由H Queen’ s和HART联合举办,将移步H Queen’ s,占据其两个楼层,以开放式布局、没有展位且侧重实验性艺术的方式,呈现22家来自全球不同区域的画廊带来的作品。
# 画廊与拍卖行
佩斯画廊
Pace Gallery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12楼
8
罗伯特·印第安纳,《爱》, 1965年,© 罗伯特·印第安纳艺术遗产,图⽚来自佩斯画廊
罗伯特·印第安纳:万象之形
3月25日至5月9日
佩斯画廊香港空间将于3月25日呈现美国著名艺术家、波普艺术领军人物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最新个展,展出涵盖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众多经典作品。印第安纳独树一帜的图形视觉语汇令其成为美国艺术史上最具创造且经久不衰的代表人物之一。此次展览将聚焦艺术家对数理、文学、几何学、色彩和形式的浓厚兴趣,亦是佩斯自2024年宣布代理印第安纳艺术遗产以来的首次展出。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Tang Contemporary Art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10楼
9
吉列尔莫·洛尔卡,《转变》,2024年
仪式、创伤与寓言
3月25日至5月10日
当代绘画在全球化与技术裂变中,不断经历物理与隐喻层面的暴力语法革命——从画布的物质撕裂到文化符号的冲突解构,再到身份叙事的破碎重组。这种革命绝非简单的美学姿态,而是艺术家们在文明断层带上发起的认知游击。此次群展选择了十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通过“仪式”“创伤”“寓言”三个视角,揭示绘画如何通过自我毁灭完成新生。聚焦他们对绘画物质性、文化身份及存在困境的激进探索,我们目睹的不仅是绘画媒介的自反性实验,更是对文明创口的诗性缝合。
卓纳画廊
David Zwirner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
10
艾玛·麦金泰尔,《时光荏苒下的白崖之南》,2024年
艾玛·麦金泰尔:天鹅之拥
3月25日至5月10日
新西兰艺术家艾玛·麦金泰尔(Emma Mclntyre)以其色彩斑斓、笔触灵动的生动抽象画作而著称。她巧妙地融合了油彩与氧化铁等非传统材料,凭借本能而深邃的思考,探索绘画媒介如炼金术般的可能性,拓展人们对风景和自然世界的传统认知边界。此次香港展览以迷星乐队(Mazzy Star)于1996年发行的专辑《天鹅之拥》(Among my swan)为题。这张专辑深深地启发了麦金泰尔,此外还暗指了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天鹅和鹤的形象。麦金泰尔笔下的鸟类有着优雅、卷曲的颈脖,扮演着历史和神话中的预兆角色,也是空间定位的工具,象征着开阔的天空与无垠的水域。
豪瑟沃斯画廊
Hauser & Wirth
中环皇后大道中8号
11
路易丝·布尔乔亚,《无题》(Untitled),1993年 © 伊斯顿基金会 / VAGA at ARS, NY摄影:Christopher Burke
路易丝·布尔乔亚:软景
3月25日至5月10日
展览“软景”旨在探索布尔乔亚艺术中风景与人类身体的动态关系。此次展览是布尔乔亚在豪瑟沃斯香港举办的第二场个展。展览呈现一系列布尔乔亚在1960年代至2010年去世前创作的精选作品,围绕巢穴、洞窟、开口、圆丘、乳房、螺旋、蛇及水组成的图像系统架构一系列共四组对话关系。展览呈现的图景与布尔乔亚在悠长艺术生涯中积极探索的主题及关注议题相契合:好母亲;繁殖与生长;退却与保护;脆弱与依赖;及时间的流逝。
白石画廊
Whitestone Gallery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7-8楼
小松美羽:圣·萃
3月25日至4月15日
萨奇雅茨
Saachi Yates
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15楼
威尔·圣约翰
展至4月6日
白立方画廊
White Cube
中环干诺道中50号
12
‘林恩·德雷克斯勒:七十年代”展览现场,白立方画廊,2025年 ©Lynne Drexler Archive. Photo © White Cube (Kitmin Lee
林恩·德雷克斯勒:七十年代
3月26日至5月17日
此次展览是已故美国艺术家林恩·德雷克斯勒(1928—1999)作品在亚洲的首次重要呈现。此次展览囊括了艺术家于 1970年至1978年间创作的颜色鲜明的绘画及纸上作品,此次展览也标志着艺术家这一时期的作品首次面世。这一阶段是德雷克斯勒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她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她在这一时期中经历了精神性崩溃和心因性色盲。尽管她曾先后师从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和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但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她面临着和许多战后女性艺术家同样的命运,始终处于主流艺术的边缘——锋芒被其他男性同行们得到的关注所遮蔽,包括她更为年长并且已有相当成就的艺术家丈夫约翰·霍特伯格-德雷克斯勒(John Hultberg-Drexler)。
高古轩
Gagosian
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7楼
13
Sarah Sze, 《Double Speed》,2025年 © Sarah Sze
莎拉·施
3月25日至5月3日
在最近的展览中,莎拉‧施(Sarah Sze)探索人类如何在充斥于当代生活的无数图像中寻找意义。她的新作结合雀鸟、狼、手和夕阳等视觉语言元素,随着这些图像在不同媒介中重复出现,自由地穿梭于画作和雕塑之间,因而突破平面与立体的界限。艺术家透过这种图像呼应,促使观赏者思考时间、记忆与感知的概念。在本次展览中,莎拉‧施继续探究她将绘画视为图像创作系统的独特手法。她运用一种兼具递归性与生成性的方式,以过往作品的元素作为起点,将姿势笔触、彩色胶带、印有图像的纸碎及其他素材层层重叠,模糊数码与模拟、实体与无形的界线。
佳士得香港
Christie’s Hong Kong
中环美利道2号The Henderson 6楼
14
尚·米榭·巴斯奇亚,《星期六的夜晚》,1984年
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拍卖预展
3月25日至3月28日
佳士得2025年拍卖季将以备受期待的20及21世纪艺术系列拉开序幕,并首次于香港艺术三月期间举槌。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星期六的夜晚》(Sabado por la Noche / Saturday Night)将领衔3月28日于香港举行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这幅作品是艺术家的代表作之一,呈现了他巧妙结合文字、符号和人物的标志性创作手法。佳士得曾于香港举办多场巴斯奇亚作品拍卖,更于2021年3月以323,600,000港元高价拍出《战士》(1982年作),成为亚洲拍卖史上最高价的西方艺术品,并刷新艺术家的亚洲拍卖纪录。雷尼·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爱德华·詹姆斯之梦》(Rêverie de Monsieur James)也将亮相当晚拍卖,本季拍卖还将呈现雷诺阿、夏加尔、草间弥生、常玉、赵无极、李禹焕、张恩利、刘野等艺术家作品。
苏富比旗舰艺廊
Sotheby’s Maison中环干诺道8号置地遮打
15
香港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拍卖预展
展至3月28日
自2019年后,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拍卖再次回归香港巴塞尔艺术周,择于3月29日及30日举槌,并于3月20日起假苏富比旗舰艺廊举行公众预展。本次拍卖精选拍品包括出自马克・夏加尔、君特・弗格、安东尼・葛姆雷、草间弥生、亨利・摩尔、巴布罗・毕加索、尼古拉斯・帕蒂、奥古斯特・罗丹、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吴冠中、赵无极、曾梵志等艺术家作品。
Corpus —— 身·物·三千年
展至3月27日
艺术门
Pearl Lam Galleries
中环都爹利街6号印刷行地下及地库
苏笑柏:袅袅
展至5月15日
维尔潘画廊
Villepin
中环荷里活道53-55号
井田幸昌:零日——第二及最终章
展至4月1日
烁乐画廊
Galerie du Monde
中环都爹利街11号律敦治中心108号
曾建华:T  REE O  GO  D  EVIL
展至5月24日
季丰轩画廊
Kwai Fung Hin Art Gallery
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总部大楼地下01-G04-G05
奥斯瓦尔多 · 维加斯:镜内清音
展至4月8日
MDC画廊
Massimo De Carlo
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营房大楼2楼205A, 205B, 206室
冯蔼文 :Beneath the Golden Canopy
展至5月16日
方由美术
Ora-Ora
中环荷李活道10号大馆3座1楼105-107室
望岳——史蒂芬·索普
展至4月26日
胶囊
Capsule
中环荷里活道49号鸿丰商业中心2楼(入口位于嘉咸街)
充实胶囊
展至4月13日
10号善赞里画廊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中环赞善里10号
美会拯救世界:8名东南亚艺术家群展
展至5月16日
天趣当代艺术
Art of Nature Contemporary
中环皇后大道中18号, New World Tower, 2期2楼全层
吴观真:叠
展至4月26日
凯伦伟伯画廊
Karin Weber Gallery
中环鸭巴甸街20号永福楼
多旧余
展至4月12日
艺倡画廊
Alisan Fine Arts
中环摆花街1号一号广场21楼
传统蜕变
展至6月14日
JPS画廊
JPS Gallery
中环士丹顿街88-90号地下
JOE FOTI: Souvenirs, Novelties, Party Tricks
展至4月26日
狮语画廊
Leo Gallery
上环西街46号地层
金炳昊:秘密花园
展至5月20日
弗劳尔斯画廊
Flowers Gallery
上环东街49号
吴佳儒:宇宙商场
3月27日至5月10日
Versionnaire
上环德辅道西33号地下
伍伟:巨兽
3月25日至4月25日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上环荷李活道248号
非常寻常:吴笛笛个展
展至4月26日

西区

# 艺术机构
HART Haus
坚尼地城士美菲路12P号祥兴工业大厦三楼
16
皮囊
展至4月7日
HART致力透过艺术和社区项目推动下一代成长。HART旗下的工作室HART Haus成立于2018年,每年与30多位艺术家合作,为他们提供创作、实验和展览作品的平台。展览“皮囊”模糊了艺术、时尚与日常生活的界线,展出多位香港多元艺术家及跨界创作者的作品,呈现个性与共同愿景。是次群展不仅是当代艺术的创作行动,更是一场倡议和身体力行,邀请观众将作品直接“穿上/戴上/带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创作。将摄影变为服饰,装置作为首饰,互动体验化为配件,“皮囊”探索艺术经济生态的循环可能,挑战艺术与时尚的传统生命周期,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减少环境影响。

湾仔及金钟

# 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亚洲协会香港中心
Asia Society Hong Kong
金钟正义道9号
17
賀慕群,《玩具系列》,1968年
玩·具:贺慕群百年回顾展
3月26日至7月6日
贺慕群(1924-2012)是现代艺术领域的先驱,也是连接东西方艺术语言的关键人物。作为继潘玉良之后最杰出的华裔女性艺术家之一,她已成为20世纪亚洲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此次回顾展正值贺慕群诞辰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贺慕群祖籍宁波,出生于上海,20多岁时就离开家乡旅居海外。从上海到台北,再到巴西、西班牙,最终定居巴黎,她在那里作为画家和版画家创作了37年并在欧洲获得盛誉。新世纪初,贺慕群重返上海并举办一系列美术馆及艺术机构重要个展。《玩·具:贺慕群百年回顾展》将全面梳理她的艺术创作,展出她不同时期的近100件作品,涵盖油画、素描、版画、及珍贵档案文献,回顾她融合中西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以及充分展现她独具一格的艺术哲学:对平凡生活中精神与力量的深刻探索。
李光裕 — 雕塑虚空
展至12月14日
# 展会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HKCEC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18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公众日:3月28日至30日
贵宾日:3月26日及27日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汇聚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间艺廊,其中包括23间首次参展艺廊。展会的核心展区包括“艺廊荟萃”(Galleries),这是汇集知名艺廊及蓝筹艺廊的主要展区;“艺术探新”(Discoveries),聚焦新兴艺术家的个人展览;以及“亚洲视野”(Insights),呈献由亚洲及亚太地区艺术家精心策划的艺术项目。为展现主办城市的文化活力,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推出丰富的场内外公众项目,包括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光映现场”(Film)、“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及“艺群汇集”(Exchange Circle)。此外,巴塞尔艺术展还将与顶尖文化机构M+及大馆(Tai Kwun)合作,开展场外联合项目。
# 画廊与拍卖行
PHD Group
鹅颈桥 [需通过画廊官网、电话或Whatsapp(+852 5943 7541)预约以获取具体地址]
19
笹冈由梨子,《Working Horse – Brown》,2025年,摄影/Felix SC Wong,图片致谢艺术家及PHD Group
笹冈由梨子:ANIMALE
展至5月24日
出生于大坂的艺术家笹冈由梨子在其创作实践中,通过“整体艺术”装置探索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暧昧的关系,这些装置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沉浸式景观。她从泛灵论、化装舞会、戏剧、木偶戏以及大坂的喜剧传统中汲取灵感,其作品深入探讨了关于自主性、死亡以及我们的自我叙事等根本问题。在展览“Animale”中,笹冈由梨子研究了动物在社会中的历史角色——从寓言中的动物、宠物到它们在政治外交和劳动中的角色。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Kiang Malingue
湾仔适安街10号
20
何子彦,《时计》,2023,43件平板屏幕,软件及影像,不同屏幕尺寸、时长(1秒至无限)
何子彦 – 三界:怪物,鸦片,时间
展至5月13日
何子彦于马凌画廊举办的第二次个展“三界:怪物,鸦片,时间”将展出艺术家新近创作的三组电影及影像装置系列:“百鬼夜行”(2021);《O代表鸦片》(2023);以及一系列超过四十件“时计”作品(2023)。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何子彦通过多样创作媒介对历史、神话、理念及身份的建构进行批判性反思。他在近年持续探索纷杂主题,包括:与日本帝国主义历史相联系的妖怪文化;鸦片交易的历史;以及通过特定形式表现的时间概念。“三界:怪物,鸦片,时间”借用将世界一分为三的世界观,以天、地、人三界的结构在马凌画廊的三层展览空间中展开叙事。
THE SHOPHOUSE
湾仔铜锣湾大坑第二巷4号
Birth of Poetry
展至5月11日
WOAW Galley
湾仔日街3 & 5号
Honest Machine
3月25日开幕
H.R. GIGER HONG KONG – Presented by MAI 36 GALERIE & KALEIDOSCOPE
3月25日至4月18日
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Poly Gallery Hong Kong
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1期7楼701-708
视界之外:梦境与奇想
展至4月2日

东区

# 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Para Site 艺术空间
鲗鱼涌英皇道677号荣华工业大厦10&22楼
21
“苏咏宝:迭步”展览现场,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25年,摄影/黄思聪
苏咏宝:迭步
展至5月25日
展览“迭步”为香港艺术家苏咏宝于 Para Site 艺术空间的全新委约项目,自中药百子柜的意涵引申,审视自然、身体与物质性之间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苏咏宝成长于中医药世家,其艺术实践因而深受此背景所启发与影响。拾获自倒闭药材铺的百子柜被艺术家重新想像为蜕变的场域,构成展览的轴心。百子柜沧桑的表面见证了封存、腐败、及后重生的轮回,于展览中承载艺术家的新作,诱导观众思量物质变化,尤其是生物、地质以及人造物之间的纠葛。
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
展至4月6日
油街实现 Oil Street Art Space
北角油街12号
数码体:虚实之境
展至7月1日

南港岛区域

# 艺术机构
展艺馆
SHOWCASE
黄竹坑业勤街39号 Landmark South 地下高层
22
一方水土
展至4月13日
本次展览由香港摄影艺术家朱德华策展,汇集七位成长于七十、八十及九十年代的香港艺术家,他们丰富多元的创作,印证着香港当代艺术的崛起、突破与融合的时期。展览以 “一方水土” 为题,灵感源自谚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多元媒介形式呈现。“水土” 既是滋养思想与情感的根源,也是激发艺术创作者无限创造力与人文特质的重要养分。展览通过多位艺术家的创作,展示香港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创作特质。这些艺术家均敢于将从不同文化所学融入香港独有文化,以实验性的创作塑造出香港独一无二的文化表达。
# 画廊
Empty Gallery
香港仔田湾渔丰街3号大洋中心18及19楼
23
理查德·霍金斯,《Delectable Parts》,2018年,图片致谢艺术家及 Greene Naftali.
理查德·霍金斯
The Garden of Loved Ones
展至5月24日
本次展览为洛杉矶艺术家理查德·霍金斯(Richard Hawkins)在东亚地区的首次个展。霍金斯将拼贴作为绘画、雕塑和其他各种媒介作品的基本结构模式,将低俗文化与高雅艺术并置和交融在一起,在掘墓人与考古学家、狂热爱好者与鉴赏家、堕落者与前卫艺术家之间的丰富却缺失关注的交汇点上进行创作。在香港的展览中,霍金斯重新回到了他对舞踏舞蹈创始人土方巽(1928-1986)的痴迷。一组新的视频作品受到了土方巽剪贴簿的启发,与一系列拼贴作品一同展出。这些奇异而神秘的作品挪用了毕加索、贝尔默和弗朗西斯·培根等西方大师的作品局部,并对其进行了篡改,将其转化为编舞说明,通过扭曲历史来拓宽我们扭曲身体的方式。霍金斯在向这些剪贴簿致敬的同时,强调了超现实的并置、语境的扭曲以及解释的反常性,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土方巽对动作的彻底改造——这指向了一种更奇特的舞蹈。
刺点画廊
Blindspot Gallery
黄竹坑道28号保济工业大厦15楼
24
单慧乾,《沉睡》静帧,2024年
单慧乾:我们的时光
3月24日至5月10日
“单慧乾:我们的时光”是艺术家在画廊的第二次个展,将展出最新的录像作品,包括《我们的时光》(2024)、《堡垒》(2024)及《沉睡》(2024)。此外,印有影片中角色妆容的卸妆纸作品将一同展出。观者将在“单慧乾: 我们的时光”中沉浸于艺术家的电影多元宇宙中。影片中的角色皆由单慧乾本人扮演,多个角色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展览中的录像作品由科幻、形而上学、电影、变装表演、历史、戏剧和建筑中汲取灵感,打破“时间”“客观性”“身份”等议题相关的传统二元对立观念。作品着重突出舞台、剧本台词、角色、以及表演者,引发人们思考现实是如何建立在既定叙事与具象建构之上的。单慧乾的作品将这一问题拆解,透过推想科幻小说的介入和幻想世界的建构,使艺术家本人成为虚构作品的载体,成为小说的背袋。
陈维:沉默的呼吸
展至4月12日
Current Plans
黄竹坑道42号利美中心3楼
派对:No Rest for the Wicked 廿五無休
3月25日 21:00 (需预约)
表演:Sonic Dialogues: 叶慧 x WAHONO
3月26日 16:00-18:00 (需预约)
表演+锐舞: The Line Between Us
3月27日 20:00 (需预约)
维伍德画廊
Axel Vervoordt Gallery
黄竹坑道62号科达设计中心21楼
25
索皮·比与新作《Wind-tossed Waves》(2025)
索皮·比:柬埔寨金属
展至5月24日
维伍德画廊将于3月22日起举办柬埔寨艺术家索皮·比(Sopheap Pich)的个展,这是索皮于香港的首场个展,也是自宣布被画廊代理后的首次合作。展览将带来十三件索皮的全新作品,它们反映了柬埔寨当前的社会状况以及其历史,并通过墙面浮雕和玻璃雕塑向自然致敬。通过其劳动密集的创作过程,索皮·比的作品以材料创造了一个交汇点,连接了柬埔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WKM Gallery
黄竹坑道62号科达设计中心20楼
Embodied Perspectives
展至5月3日
安全口画廊
Gallery Exit
香港仔兴和街25号大生工业大厦3楼
陈惠立:救心员
展至5月3日
MOU PROJECTS
香港仔兴和街25号大生工业大厦13楼
归属的结构:陈沁昕个展
展至5月3日
布朗画廊
Ben Brown Fine Arts
黄竹坑业发街1号The Factory 201室
尤安·卡波特:Mixed Feelings
展至6月21日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黄竹坑)
Tang Contemporary Art
黄竹坑业勤街39号Landmark South 20楼
贡坎:异时·相系
展至5月14日
Rossi & Rossi
黄竹坑道54号万事昌大厦11楼
丹增热珠:Chitra-Kala
展至5月10日
德萨画廊
De Sarthe
黄竹坑道54号万事昌大厦26楼
26
“王欣:灵光遗产计划”展览现场,德萨画廊,香港,2025年
王欣:灵光遗产计划
展至5月17日
“灵光遗产计划”(Soul Light Legacy Plan)设想自身为虚拟服务机构,提供人类垂涎万代之想望——永生。步入画廊,观者便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之中,令人同时联想起灵性相关场所与尖端科技设备的陈列室。任何访客只需于前台办理登记手续,并在服务机构的官方网站注册帐号,即成为是次计划的参与者。于画廊空间的不同区域中,各式各样的装置与多媒体作品构成一连串奇特的站点,每站都代表著服务据称作为保存程序中的一个阶段或步骤。艺术作品将有机与自然并置冰冷和机械,建构出一种未来主义式的叙述,其中,人类潜意识可被复制并储存至数位复本之中,并声称将转化为参与者之精神遗产。
PODIUM
黄竹坑香叶道4号怡达工业大厦9楼D室
27
阮心蓝(Diane Severin Nguyen),《渴爱》2024年© 阮心蓝 (2025 年),图片由艺术家和 PODIUM画廊(香港)提供
余震
展至5月24日
面临地震剧烈波动的威胁,立即寻求庇护是人类的原始反应,这亦促使我们无法即时应对与消化突如其来的震撼。这种本能与我们对创伤的典型反应不若以同,我们的大脑会透过重新连接心理路径和突触传递进入生存模式,以防主体陷入崩溃状态。当我们在应对灾难性事件时,自然而然地会对熟悉的因应机制坚握不放,却会无意中延续循环性的痛苦。是次展览灵感源于余震,即板块不断移动并形成崭新地形的地质现象。透过探索这些自然过程作为疗愈和嬗变的隐喻,展览邀请观众思考如何从这些转变中学习,以建构超越既定规范的替代未来。“余震”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可以如何深入创伤的核心,创造出摆脱习性的新轨迹?
Sin Sin Fine Art
黄竹坑道26号建德工业大厦A单元4层
Michelle Fung:二〇八四
展至5月31日
Lucie Chang Fine Arts
黄竹坑道65号志昌行12楼C室
荒径新踪:英伦地区艺术家群展
展至4月12日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黄竹坑道56-60号怡华工业大厦8楼
The Flowers of Evil
展至4月27日
SC Gallery
黄竹坑道53号英基工业中心1902
日常即神圣
展至4月5日

尖沙咀及其周边

# 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M+视觉文化博物馆
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38号
28
“毕加索──与亚洲对话”展览现场,2025年,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毕加索——与亚洲对话
展至7月13日
M+全新特别展览“毕加索──与亚洲对话”是十多年来首个在香港举办的大型毕加索展览,由M+与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共同主办。展览将呈献这位西班牙艺术大师的六十多件杰作,以及M+藏品中逾八十件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以艺术家的四个原型展开,归纳出毕加索为何被视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也许相比其他人,毕加索更能代表我们眼中的艺术家──是天才、局外人、魔法师,也是学徒。由于这些原型历久不衰,我们可从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家的对话中,窥见人们对当今艺术家的期望和设想。
29
“李明维:如沙的格尔尼卡”展览现场,M+,香港,2025 年 © 李明维,摄影/梁誉聪
李明维:如沙的格尔尼卡
展至7月13日
“李明维:如沙的格尔尼卡”,展出大型装置并举行展演。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出经典反战之作《格尔尼卡》,艺术家李明维以此为出发点,利用沙粒这种象征无常和不稳定的物料来重现该画作。临近展览尾声,将会上演一场现场展演,邀请观众在沙画上行走。
30
何子彦,《戏夜寻谜》,2025,由M+及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2025,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M+幕墙 – 何子彦:戏夜寻谜
展至6月29日
由M+及巴塞尔艺术展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M+幕墙将展出艺术家何子彦创作的全新人工智能生成动画《戏夜寻谜》,致敬香港电影历史。在维多利亚港夜景的映衬下,此全新委约作品参考了众多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经典场面,并由一系列人工智能生成的人物重演了张国荣、张曼玉、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和梅艳芳等人曾出演的重要角色。作品所呈现的场景亦糅合了吴宇森电影的侠义豪情、王家卫的浪漫主义、徐克的无限想像和王晶的无畏精神等元素。
M+希克藏品:别传
山鸣水应
森村泰昌与辛迪·舍曼:变装化身
杨诘苍:千层墨
造物记
傅丹创意现场:野口勇的“光”
 * 香港艺术季期间正在展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Hong Kong Palace Museum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
31
(左)宫廷画家,《乾隆帝朝服像》,清乾隆(1736–1795年),绢本设色立轴 © 故宫博物院;(右)亚森特.里戈,《国王路易十四加冕礼服像》,1701–1712年,凡尔赛宫 MV 3563 © Château de Versailles, Dist. RMN © Christophe Fouin
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
展至5月4日
十七、十八世纪,紫禁城和凡尔赛宫分别是中法两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两座宫殿虽距离遥远,却对彼此充满好奇。在两国宫廷的主导下,以穿梭往来的法国传教士为桥梁,中法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本次展览展出近150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收藏的珍贵文物,展现十七至十八世纪中法在科学技术、工艺、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领域的交流和互鉴。中法两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产生了新的技术、知识和艺术形式,共同书写了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精彩篇章。
修明武备──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军事文物
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与艺术
流光彰色──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陶瓷珍品
器惟求新──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
乐藏与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受赠藏品展
山林市城──游历旧园新景
  * 香港艺术季期间正在展出
K11 MUSEA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
高宏伟:艺术的朋友们
展至4月11日
菲利普·考尔伯特:龙虾画家
3月26日至5月13日
香港艺术馆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塞尚和雷诺阿的世界——法国橘园美术馆及奥赛博物馆珍藏展
展至5月7日
赖筠婷-日常细语
展至5月7日
杨沛铿-游园:泳者与观者
展至5月7日
感知之维——万物与自我的多重探索
梁丽雯-赢在起跑线
广州购物志——18至19世纪外销艺术(第四期)
不似之似——静观楼藏光影与墨痕
另眼相看——中国书画的装裱与保护
江逸天-二三随笔
吴冠中——黑·白·灰
吴冠中 x 张瀚谦
神珍·厚礼——浮云轩藏中国鼻烟画捐赠展
好物有型——香港艺术馆藏精品展(第四期)
 * 香港艺术季期间正在展出
# 画廊与拍卖行
贝浩登
PERROTIN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K11 807室
32
艾玛·韦伯斯特,《林边》, 2025年,摄影/Marten Elder,图片致谢艺术家与贝浩登
艾玛·韦伯斯特:浮烟
3月25日至5月17日
英裔美籍艺术家艾玛·韦伯斯特(Emma Webste)的首次个展“浮烟”将展出艺术家的十一幅最新油画作品,带领观众踏上一段穿越诡异自然景观的旅程。这些作品或投射着难以预测的灾难降临前的忧虑,或承受着大自然愤怒的余波。延续了艺术家对风景绘画在21世纪如何发展的广泛探索,这些作品反映了数码科技领域对自然与实体世界的侵蚀,同时模糊了风景、静物与肖像之间的界限。 艾玛·韦伯斯特的创作描绘了当代人类直面科技与环境冲击的时刻。她的绘画作品以“舞台”排演虚构场景,以科技参与的人工视角,迫使人类反思自身所栖居的世界的实际状况,以及在推动改变时的能动性。
富艺斯亚洲区总部
Phillips Asia Headquarters
九龙柯士甸道西8号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大楼G/F及1/F
《毕加索的动物王国》展售会
展至4月15日

九龙东

# 艺术机构
录映太奇
Videotage
土瓜湾马头角道63号牛棚艺术村13室
33
光散落在四处
展至4月13日
我们依赖影像记录眼前的光,试图留住它,然而,翻看影像时,又能否重新感受那些早已消失的光影?而光以外感受过的温热,又该以什么的方式来承载?录映太奇邀请两位本地艺术家冯可贝与刘清华,以双个展的形式探讨记忆与影像的关系。她们的艺术实践均围绕时间及记忆,有搜集二手记忆作串连,亦有以身体演绎时间的创作。是次展览展出二人的最新创作,思考视觉记忆与其他感官记忆的关系。冯氏攀爬儿时未敢触碰的树,以手提扫描器捕捉近镜,同时让身体一步一步地经历巍然的树。刘氏从陪伴患有白内障父亲的手术过程,探讨人体内接受光线的组织,想像父亲在雾茫中如何感知周遭。
1a 空间
1a space
土瓜湾马头角道63号牛棚艺术村14室
i(n)s(pace)   :___ 1a空间艺术驻留及展览计划
展至3月30日
# 画廊
奥沙画廊
Osage Gallery
观塘兴业街20号联合兴业工业大厦4楼
34
茎流:东南偏南
展至3月31日
《茎流: 东南偏南》(Stemflow: South by Southeast)由Patrick FLORES (菲律宾) 及Reuben KEEHAN (澳洲) 共同策展。展览汇集了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的19位艺术家,通过连接这两个地区,挑战殖民地缘政治的划分,突破“亚洲”或“太平洋”等固有概念。
WURE Area
九龙湾宏照街宝隆中心B栋7楼707
贴上(不套用格式)
展至4月5日

葵涌及荃湾

# 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
CHAT (Centre for Heritage, Arts and Textile)
荃湾南丰纱厂荃湾白田坝街45号
35
小林七生,《龙之能量》,2021年,摄影/Takagi Yuriko,图片致谢艺术家
涌动的暗线——游走在民间智慧与当代视野之间
展至7月13日
“涌动的暗线”聚焦传统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当代艺术创作、手工艺品和历史文献并置呈现。展览借助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意表现,揭示民间工艺所蕴藏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以及为当代视野带来的种种启发,同时强调当代艺术实践在文化传承和延续上的重要角色,例如让我们警惕对手工制作的过度迷恋和推崇,也提醒我们超越现代社会的价值框架和意识形态去理解民间工艺的内涵和意义。
阿里・贝瓦吉:编织海洋
展至5月18日
忙碌的针线:香港的布面缀饰工艺
展至2026年2月22日
图像的痕迹
展至7月14日
# 画廊
汉雅轩
Hanart TZ Gallery
葵涌工业街17-21号美安工业大厦2楼
36
Raqs 媒体小组,《浪迹生涯者》,2025年
Raqs媒体小组:浪迹生涯
展至5月3日
Raqs媒体小组于1992年创立,目前工作及居住于印度新德里。他们的创作实践多元,涉及装置、雕塑、雕塑、表演、文本和策展,广泛地与建筑、文学、科学和戏剧等不同界别跨界合作,作品融合当代艺术、哲学思辨与历史研究。他们活跃于国际大展,曾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伊斯坦堡双年展、台北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上海双年展、雪梨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等。《浪迹生涯》是Raqs媒体小组的一个全新项目,对人工智能时代提出诘问。本展览将带来超过六十件混合媒介创作,以情境地貌、图谱和造像打开一个结界,召唤各方神圣,邀请观者一起投入“浪迹生涯”。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