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打破画布,重构“镜像”:卢奇欧·封塔纳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在Prada荣宅的跨时空对话

Mar 24, 2025   艺术新闻中文版

5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appamondo (Oggetti in meno 1965-1966)》, 1966 – 1968年,在“镜像:卢奇欧·封塔纳与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采访、撰文 何佩莲编辑 杨曜

Prada荣宅于3月20日开幕的新展“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Mirrroing: Lucio Fontana and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呈现了两位战后意大利代表艺术家的首次隔空对话。Fontana以“切割”画布在现代艺术史上留下前卫大胆的一笔,Pistoletto则以其对“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贡献成为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尽管二人的艺术生涯并未直接相交,但Fontana的“空间主义”理念和他对绘画平面的打破对Pistoletto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两位艺术家摆脱画布二维平面束缚的不同路径,亦显示出意大利绘画传统中关于透视法的探索在20世纪的多元延续
。展览“镜像”中的26件作品主要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末,重点展示了两位艺术家对全新表达形式的探索,以及对传统艺术范式中的材料、方法和主题的摒弃。正如策展人、曼彻斯特大学惠特沃斯美术馆(Whitworth Art Gallery)馆长李淑京(Sook-Kyung Lee)所言:“此次展览希望在两位艺术家之间开展对话,强调两人共同的创作方向,同时影射艺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分歧。”

 

超越二维:画布之外的空间探索

6

卢奇欧·封塔纳,《空间环境》(Ambiente spaziale),1949年
图片致谢©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7

“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在荣宅二楼展厅沿对角线增设的四面展墙上,创作于1949年的四件”空间环境”(Ambiente spaziale)作品与创作于1950年的四件”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作品,展示了Fontana自发表1946年的《白色宣言》(Manifesto Blanco)与1947年的《第一空间主义宣言》(Primo Manifesto dello Spazialismo)以来关于一种新的”空间”艺术的思考。在这一系列纸本水粉画中,他关注一个简单而普遍的圆形抽象形式所能表现的环境维度,指向空间与时间结合的现实整体。他曾说:“我不想创作一幅画;我想打开空间,创造一个新的维度,把宇宙联系起来,因为它无尽地扩展,超越画面的局限。”
二楼展厅中,创作于1949-1950年的《空间概念》则是Fontana最早的”穿刺”画作之一。其中,Fontana使用一种仿银的金属色油画颜料,并用锥子将其刺穿,形成孔洞,将封塔纳所言的”宇宙维度”引入绘画。另一件”穿刺”绘画《空间概念:黎明时分,威尼斯一片银色》(Concetto spaziale. All’alba Venezia era tutta d’argento)则来自1961年初的“威尼斯”(Venezie)系列,该作品使用玻璃镶嵌技法暗示威尼斯作为全球玻璃生产中心的历史。

8

卢奇欧·封塔纳,《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49-1950年私人收藏,摄影/Roberto Marossi 图片致谢©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9

卢奇欧·封塔纳,《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1961年图片致谢©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自1958年末开始,Fontana开始采用“切割“画布的技法,进一步打破绘画表面。本次展览中唯一的“切割”绘画《空间概念》(Concetto spaziale, 1961)与“威尼斯”系列创作与同一时期,在这件作品中,Fontana通过厚涂银色颜料,创造了一种能强烈反射光线并模拟金属材质的表面,这也促使他在同年开始创作金属作品。
“1953年,在都灵的‘橱窗艺术’(Arte in vetrina)展览上,我第一次看到Fontana的作品……与Fontana结识后,我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我使用镜子,以自画像的方式探索自我认知。同时自画像的创作往往需要借助镜子完成,因此,镜子很快就成了我个人透视法的核心元素。”Pistoletto曾如此回忆与Fontana的最初结识。荣宅二楼展厅中央的斜角线展墙上,Fontana的“空间”系列绘画与皮斯特莱托60年代初期的两件人像作品相对呈现,直观展示了两位艺术家创作中的核心关联:打破现代绘画的平面性,并探索画布之外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10

左: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当下 – 背身人像》,1961年,摄影/Paolo Pellion;右: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 《人像》(Figura umana),1962年,摄影/Ela Bialkowska,OKNO工作室图片致谢Michelangelo Pistoletto——皮斯特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与常青画廊

11

“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Pistoletto对于自画像的探索始自50年代,并在1960年发展到具有光线反射性的表面上。1961年,他将自己的倒影描绘在涂有黑色亮光漆的画布表面,创作出一系列以“当下”(Il presente)为题的作品,此次展览中的《当下——背身人像》(Il presente-Uomo di schiena, 1961)即出自这一时期。与这件作品相邻展出的,则是创作于次年的“镜画”(Quadri specchianti)——《人像》(Figura umana, 1962)。其中,Pistoletto使用一块镜面抛光的不锈钢板,并手绘出真人尺寸的肖像。“镜画”通过对作品周遭环境以及观众形象的实时反射,将Fontana对于绘画空间的探索拓展至对“时间”的实际表现,让年轻的Pistoletto首次获得国际认可,也让镜面成为贯穿其艺术生涯的核心主题之一。Pistoletto曾如此回忆道:“(我是)通过物质的概念想到镜子这种‘反物质材料’的,我的意思是,这种材料的‘内容’是由它之外的东西决定的。镜子将圣像的灵性与艺术材料结合在一起,而圣像正是我所有研究的根源。”
通过将两位艺术家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作品进行并置,展览揭示了战后欧洲前卫艺术发展的重要突破之一。策展人李淑京在展览随笔《断裂与综合:通过Fontana看Pistoletto》(Ruptures and Syntheses: Pistoletto through Fontana)中写道:“Fontana和Pistoletto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对挂画墙的概念的理解,两位艺术家都将其视为将艺术与世界分隔开的屏障。对Fontana来说,刺穿和切割画布意味着想要超越这堵墙;而皮斯特莱托则通过他的‘镜子画’彻底拆除了这堵墙,让整个现有世界进入艺术作品。”

 

从表演空间到日常空间一种镜像式的平行分野

 

在“镜画”让外部世界、社会和观众进入Pistoletto的作品之后,他开始思考时间维度中对“生活”和“行动”的需要,并在1965年底和1966年初创作了以事件发生的时间维度为出发点的“减少的物品”(Oggetti in meno)系列。在评价家杰尔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于1967年11月发表的《贫穷也似乎:游击战笔记》(Arte Povera. Appunti per una guerriglia)一文中指出,“减少的物品”代表了“贫穷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12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餐桌画》 (《减少的物品》1965-1966年),1965年,在“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13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空间概念:自然》(Concetto spaziale. Natura)1959-1960年(1983年),在“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此次展览中,三件作品出自“减少的物品”系列,分别为《无限立方体》(Metrocubo d’infinito, 1966)、《地球仪》(Mappamondo, 1966-1968)和《餐桌画》(Quadro da pranzo, 1965)。分别使用镜面、废旧报纸和木材等截然不同的材料,Pistoletto进一步拓展了对材料媒介性的探索,亦将表演性纳入其艺术实践的基本元素——《地球仪》曾参与了艺术家1967年的行为表演“行走的雕塑”(Scultura da passeggio),由报纸包裹组成的大型球体被推着滚过都灵的街道。“对Pistoletto而言,表演空间即是日常生活的空间,艺术得以在‘人类剧院’的舞台上迸发。”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策展人和评论家卢卡·马西莫·巴贝罗( Luca Massimo Barbero)在为展览撰写的文章中指出。
与这种日常表演空间相呼应的,是Fontana创作于1964年至1966年间的“小剧场”(Teatrini)系列。这些作品中轮廓分明的涂漆木框营造出戏剧式的背景,木框中的抽象和具象形式创造出宇宙幻象,其中“孔洞的痕迹象征着人类在太空中的轨迹……,其他世界居民的形态。”和“小剧场”同时在荣宅三楼展厅中展出的,还有Fontana创作于1959年至1960年的两件“空间概念:自然”(Concetto spaziale: Nutura)雕塑作品。从陶土翻铸为青铜的球形雕塑布满刻痕,暗指流星与天体,反映着上世纪中叶人类太空探索技术的突破对封塔纳的深刻影响。

14

“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15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第三天堂的符号》,2003年,在“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然而,不同于Fontana的时代对于技术进步、浩瀚宇宙的憧憬和信仰,进入21世纪的Pistoletto更多思考着当代社会中自然与人工之间的破坏性冲突。在始于2003年的《第三天堂》(Terzo Paradiso)中,Pistoletto从数学上的无穷符号推演出由三个圆形构成的新的“无限”符号,在自然和人工的两极中加入插入了象征全新人类文明的中心圆。这一作品逐渐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集体项目,与艺术和其他社会领域的个人、协会、组织和机构建立广泛的国际关系和项目网络,倡导各界参与在自然环境与技术进步之间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平衡。
在卢卡·马西莫·巴贝罗看来,“Pistoletto与Fontana两位艺术家将物质、行动和概念视为创作的根本要素,作品充当反思人类境况的装置与手段。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创作体系与深刻的思考,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带有镜像的印记。艺术品不再仅仅是供人观察的物体,而是可以倾听和解读的装置,是概念与思想的表达载体。”

16

Q=《艺术新闻》
A=李淑京(Sook-Kyung Lee)

17

卢奇欧·封塔纳,《空间概念:黎明时分,威尼斯一片银色》(Concetto Spaziale. All’alba Venezia era tutta d’argento),1961 年
私人收藏,摄影/Roberto Marossi
图片致谢 ©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Q:此次展览聚焦Fontana和Pistoletto两位艺术家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的作品。正如你在展览随笔中所写,这种并置揭示了欧洲前卫艺术发展中的突破——两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打破画布,在不同维度上对空间性进行拓展。这种对于传统艺术范式的突破反映了战后意大利怎样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
A: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对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各个生活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也包括艺术的发展。20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激进美学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语言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遭遇中断的同时,又得以推进。Fontana和Pistoletto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提出了反映这些艺术变革的创新理念。他们意识到迫切需要对被视为既定范式的观念提出质疑,而绘画的二维性正是他们所识别出的最大挑战之一。

18

卢奇欧·封塔纳,《空间概念:小剧场》(Concetto Spaziale. Teatrino),1965年图片致谢© 米兰卢齐欧·封塔纳基金会,2025年由SIAE授权

Q:不同与Fontana将画布划破的动作,Pistoletto不仅打破了画布,更“推倒”了画布后的墙,将观众与绘画的外部世界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此次展览对两位艺术家的并置突显了这一点。这种策展理念源自何处?在2025年回看上世纪后半叶的前卫艺术发展,与当下有怎样的相关性?
A:Fontana和Pistoletto继承了悠久的意大利艺术传统,而意大利艺术正是西欧文明的重要代表。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深刻意识到自身文化遗产的分量与局限性。两人皆成长于艺术世家,父辈均为雕塑家、画家及文物修复师,自幼学习并浸润于希腊与罗马古典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及现代主义的历史,同时也亲历了社会与政治的剧变。因此,他们对过去艺术的革命性探索可以被视为一种进化的结果,而各自独特的方法则凸显了他们个人艺术实践的力量。即便在当今层次丰富、包罗万象的艺术环境中,他们的实验性探索依然是对新艺术语言的严谨探寻。

19

20

“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Q:荣宅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及其与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关联,使其成为一处特别的展览场域。这一历史性的建筑空间如何参与此次展览的叙事?
A:荣宅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其独特魅力使人很难不以某种方式回应其历史或设计。我非常享受探索这座宅邸的过程,并希望向其致敬,因此,在策划此次展览时,我选择不让展览与建筑对立,而是去拥抱它的所有细微之处,包括与保护相关的限制。与卢齐欧·丰塔纳基金会(Fondazione Lucio Fontana)和皮斯托莱托艺术之城基金会(Cittadellarte Fondazione Pistoletto)合作,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经受住宅邸强烈的木质细节与装饰性图案的视觉冲击,还能与其历史厚重感相得益彰。

21

22

“镜像:Lucio Fontana与 Michelangelo Pistoletto”展览现场,Prada荣宅,摄影/Alessandro Wang,图片致谢Prada

Q:此次展览能怎样为观众提供一种理解两位艺术家艺术理念与创作的新视角?又是怎样通过作品的选择与空间安排来传达这种视角的?
A:Fontana和Pistoletto各自都是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而此次展览中对他们作品的并置呈现却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对话。观众被邀请同时探索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有时会注意到他们的相似之处,而在另一些时候则会聚焦于他们的不同之处。我认为,这种比较促使我们超越已有的认知,从新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创作。在Prada荣宅这一独特的建筑环境中,观展体验更加自由而亲密,为新的发现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Q:此次展览的标题为“镜像”,这一标题除了指代两位艺术家作品之间的关联,以及Pistoletto对于镜面材料的使用,是否还有其他层面的隐射?
A:当Prada基金会提出这个展览标题时,我觉得它恰如其分地突出了展览所承诺的开放性。本次展览的策展方向始终保持自由,不受限制,我也得到了充足的空间去构建与当代观众相关的叙事。“映像”(Reflections)这一概念虽然表面上带有客观性,但其实始终是主观的。因此,这次展览不仅呈现了艺术家所希望传达的内容,同时也给予观众空间去诠释和感知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正在展出

镜像: Lucio Fontana与Michelangelo Pistoletto
Mirrroing: Lucio Fontana and Michelangelo Pistoletto
Prada荣宅,上海
展至6月15日

“预言的寓言”: 透过“可见与不可见”的多重关系,追问现代性的灵魂缺失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在关于现代性的著作《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中引用马克思的话语,指出现代生活如同一团“运动的混乱”,一方面是永不满足的欲望与冲动,另一方面则是虚无主义与生活的碎裂。当前正在顺德和美术馆举办的展览“预言的寓言”,正是艺术家范勃对今日人们所身处的现代生活“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感受与表达,他在展览中通过一系列雕塑、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试图揭示“可见与不可见” 的多重关系,观照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与焦虑。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