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即将落幕的2024年,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信心不足、巴以冲突与俄乌战争等地区动荡也给艺术界带来了冲击。当“重返现场”的渴盼已经重归现实,艺术机构的年度展览和项目看似回到常态,但内在的问题与冲突却再次涌动。离散、编织、回流、游牧、再生……这些动词构成了《艺术新闻》的2024年。在三月以“The Art Journal”之名重新出发的《艺术新闻》,在始终关注和书写国内艺术现场的同时,也将目光也投注于东南亚、中东、韩国等艺术新兴地区的变动,并深度关注离散华人艺术家群体和回流中的新生代艺术家;既重新观察纤维艺术再次“被看见”的历程,也对我们与AI共处的现实与未来展开想象。以“处处都是外人”为题的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激起了对“身份政治”介入艺术的质疑和讨论,艺术市场版图的扩张和业绩下滑的两极表现也带来不少迷思。
“艺术机构如何支持和帮助艺术家的创作?又如何让这些复杂的观众能够去理解、接受这些创作?我们要从时代的复杂性、观众的复杂性来考虑这些问题,这个问题并不取决于你是在香港、欧洲、东京或是中国内地。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打开这种复杂性。”大馆艺术主管皮力在今年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如此说道。2024年看似是外部环境的“复杂问题”被解决的一年,然而,2024并非是2019的回归,艺术机构仍需面临那些涌动在表层之下的关于自身、以及结构性问题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