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有此山川”:多维山水在海南勾连东方意蕴

Jan 24, 2016   艺术新闻/中文版

336309977

▲ “有此山川”展览现场

由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担纲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冯雪博士担任策展人的展览“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展”1月22日在三亚开幕,展览中展出华宇集团收藏的20世纪47件(册)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山水画,以及28位当代艺术家有关山水命题的代表性作品。这些山水之作跨越书画、摄影、装置等媒材和形式,在同一时空中相互交汇。

展览并不按传统时间线索顺序进行,从风格气质等划分为“流”、“格”、“借”三板块,音乐中之“山水”、诗歌中之“山水”,互动影像中之“山水”,一一呈现20世纪以来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

备受现场观众关注的艺术家是张大千。2013年2月,张大千的60件绘画精品曾在海南展出,每天吸引成百上千慕名而来的人观赏。而本展览名称,源自张大千一方印章“有此山川”。

20140120jswlzdqysz_10
▲ 张大千,《松风晓霭图》,1969年

这次展出的张大千《松风晓霭图》作于1969年,正值张大千泼墨泼彩创作的巅峰期。他把墨彩倒在画纸或画绢上,然后让墨彩半自动式地流动。再加上苍松、树枝等,令画面充满戏剧性和诗意。从画风来看,与当时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相呼应,显示张大千对西方艺术潮流触觉的敏锐。

 

古今对话:当代山水与前人有何不同?

 – ▬ –

“古今对照”是展览的一大特色,除了张大千、黄永玉、黄君璧、黄宾虹、吴昌硕等近现代书画大家之作外,还有三分之一作品是当代艺术。

与前辈的诗意水墨不同,艺术家肖谷用油画表现了江南的温润和恬淡以及某种空灵的栖息感,某种程度上拓宽了油画语言的表现范围。

肖谷告诉《艺术新闻》,“我希望营造一种对远去的时代纪念的情绪,将现代人的心境表现出来。气息不是绘画本身,它包含很多活的、灵魂的东西。”肖谷现在追求的就是关于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基础的内涵。肖谷认为:对先贤世界观和心路历程的探索将为当下带来意义。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同是油画语言,近年从事收藏的尹朝阳,用厚重的颜料叠出沧桑质地,大红色让人想象出绵延不断的热情。

本次展览年纪最小的参展艺术家是鲁阔,他的作品《火烧芥子园》中,上百页被火烧过的山石画,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在一起,形成类似水墨线条勾勒的晕染效果。这种不同于传统水墨却又体现出水墨意境的手法,是艺术家多次尝试的结果。

597344641
▲ “有此山川”中鲁阔的作品《火烧芥子园》(2014年)

《芥子园画谱》是传统中国画教学的百科全书,鲁阔先参照芥子园画谱做出大致形,然后用打火机分页燃烧,根据想要的山川形势决定拿书的姿势,“不一定能做到完全是想要的效果,毕竟是火在烧。做完之后手就遭殃了。”鲁阔调侃说,这看似是对材料语言的探索,更是对传统艺术经典样式的认识与反思。

在鲁阔眼里,“山水一直以来都是寄托文人艺术家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古人有古人的万千思绪,比如怀才不遇等等,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时代不同了,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就像我能体会到古人的那种境界,但是所处环境不同,我所能表达的也只是我对于当下发生的现象的一些思考通过山水来表达!”

 

山水画古今对谈的展览,在近年并不罕见。比如经过5年的筹备,2013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幕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2013年皮道坚为香港艺术馆策划的水墨展《原道——中国当代艺术新概念》。但像三亚这场以山水为题,探索山水之于人的关系的展览,则颇为少见。

靈岩寺-塔可-30x45cm-泛银、硫化钡纸-2015

▲ “有此山川”中塔可的摄影作品《灵岩寺》(2015年)

 

“有此山川”可谓一场策展“实验”。在开幕式上,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说:“因为展览的作品元素复杂,将古人和今人放在一起,是一个很具有难度的策展挑战。”不过尹吉男看完本次展览后便感慨道,在海南这个苏东坡曾经流放的地方,竟能看到如此多文人心中的山水景观。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人吴洪亮表示,在为“有此山川”挑选艺术家时,无论是书画、诗歌、装置,还是影像等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东方精神,能清楚知道“我”和世界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

吴洪亮说,我们已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全球互联、3屏、4D的时代,把艺术仅仅捆绑在“长乘以宽”的格局中,让人的眼睛去搜索,头脑去想象那份可游可居的快感,拉近心与物的距离,仿佛也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多样性、冲击力、运动感恐怕是常态,而澄净的卧游是偶然。因此,如何进入“山水”的精神,形式的变化恐怕是个通道。但如何建构,依旧是个问题。

本次布展多处向中国园林“借景”,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比如在欣赏一座“山石”作品时,观众还可透过背后的镂空看到远处徐累的作品。这种观看带有种某种仪式感。当观众走到徐累作品前,回头一望,遥相呼应的是尹朝阳的油画作品。

 

作品除了挂在墙上,还在展示柜台上。比如郝量的临摹作品就可以“上手”看,“因为上手看画是从古到今的习惯”,吴洪亮说。

 

吴洪亮在《艺术新闻》的采访中坦陈布展的经过。他在北京时就模拟出现场3D效果图,通过在电脑调整细节,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吴洪亮说道:“时代不同,古今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有所不同,古人更多是寄情于山水,画出手卷、册页给朋友看,是个局部的秀;今天的艺术家,欲望比较强,希望在更多美术馆、画廊秀出来,传播体系不一样了。”

 

“山川依旧,而我们变了。”吴洪亮在展览前言开篇便写道:“‘山水’不应实在雾霾城市里所进行的虚无寄托,‘山水’本身一样需要诗意的栖居。”

有此山川——多维度里的中国山水

三亚 | 亚龙湾华宇独家酒店龙厅

1月22日-3月17日

 

撰文  | 陈晓勤

本文图片由华宇集团及作者提供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白南准过时了吗?艺术家在“电子高速公路”上飞驰的50年

2016年1月29日,白教堂美术馆大型群展“电子高速公路(2016-1966)”在英国伦敦开幕。展览回顾了50年来艺术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将网络时代的创作同早先的实验性探索连接起来。该展览汇集了100余件作品,展现了50年来的艺术家对科技这一概念的感性呼应。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