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嘉德“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是今年秋季拍卖的重头戏。本次王世襄收藏专场中最耀眼的明星是一件黄花梨家具—王先生收藏的第一件明清家具——“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这件明末清初的黄花梨琴案是王先生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它原本是一张画案,王世襄先生为了方便夫人学琴就把这张画案创新性地开了两个洞,改造成了琴桌。经过多轮竞投,这个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以 517.5万元成交。就此成交价,嘉德工艺部专家乔皓表示满意,他说高质量黄花梨家具的存世量稀少,非常值得收藏。
古董黄花梨家具的稀少使其在市场上以昂贵的价格成交,无独有偶,也让它们在博物馆展览中得到极高的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推出专场“大美木艺”——明清家具珍品展。这次展览精选明清家具上百件,黄花梨占到了展品的一半以上。就此国博藏品保管一部主任谢小铨表示:“明清家具展是馆藏文物中我们推出最晚的一个展览,有很多重量级的藏品,实际上主要还是黄花梨。”
新一轮易手期
古董黄花梨家具是中外市场的硬通货。古代黄花梨的家具存世量稀少,乐观估计不过5000到1万件,而且绝大部分在海外。近100年来中国的各种内外因素变化造成黄花梨家具流失海外,以香港为主要的出口地点然后扩散到欧美。而近几年来中国开始富裕,欧美经济衰退,一批黄花梨家具开始从欧美出货,此时购买黄花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从收藏市场的规律来看,每23年到27年是一个藏品的易手期,因为恰好是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传承时间,如果下一代人不喜欢这个藏品,他们通常就会易手。这样算来,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黄花梨出口峰期到现在,恰好是一个易手期。综合这两项,目前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收藏时点。
黄花梨简练、线条明快、纹理清晰,在海内外都拥有一批忠实藏家。家具专家冯朗铨先生介绍说:“从审美的角度讲,黄花梨在中国和欧美的接受度都非常高。与其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不同,一旦中国的经济发生变化,其他地区的人也会把黄花梨买走。”
老的黄花梨家具升值稳定,由于原料的稀少,非常不容易造假。古董家具专家张德祥先生说:“和瓷器及书画不同,家具中造假的很少,因为很容易辨认,而且造假的成本极高,所以黄花梨家具只要木头没有错,它的市场价值就会有。”
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新老黄花梨家具价格倒挂的现象。新的黄花梨家具比老的还要贵。也就是所谓的面粉比面包贵的奇怪现象。扭曲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原材料稀少。从家具收藏而言,收藏家首先房子必须大。古董家具的款式不多,可选择的余地较少。家具的体量相对较大,运输一件家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艺术的角度讲,正如被誉为“黄花梨皇后”的香港嘉木堂主人伍嘉恩在她的《明式家具二十年经眼录中》所说:“这类家具,与二十世纪极简派艺术理念不谋而合,而明式家具,就被极简派家具设计师推崇为灵感的来源。”而在市场上,伍嘉恩更是直接:“不要太关注市场的冷热,要留意东西好坏,能求到喜爱,能提升生活空间情趣的真品是人生乐事。哪能以金钱来衡量呢?”撰文/耿扶摇
更多内容请关注1月18日随《周末画报》出刊的《艺术新闻》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