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深港建筑双年展进入“2.0时代”:冷思考中国城市化热潮

Dec 04,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IMG_6475 (1)▲ 第6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场馆外观

深圳。12月4日,第6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来自四大洲的策展团队共同完成:评论家、策展人艾伦·贝斯奇(Aaron Betsky),同为城市智库(UTT)、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主任阿尔弗雷多·布林伯格(Alfredo Brillembourg)&胡博特·克伦普纳(Hubert Klumpner)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副教授、南沙原创主持建筑师刘珩。

540154791 (1)

▲ “激进城市化”板块中的《全球城市化的描图》

“城市原点”是本届“深双”所阐释的主题,其对应的英文“Re-living the City”似乎能更好地理解策展团队所要表达的意图。所谓“原点”并非推翻一切归零重启,而是重拾高速发展中被忽略的地方,对现有状况再利用、再思考、再体验与再想象。

拼贴城市-混沌深圳 (1)

▲ 展览现场的《拼贴城市-混沌深圳》

以“深圳”为切片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议题进行探讨无疑是“深双”从创立至今的有意之选。2005年首届深港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张永和表示,当时首届主题为“城市,开门”,“开门”指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潘多拉之盒,打开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涨,由此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都市化进程,在这其中,深圳尤为特殊。它在政策的干预下从小渔村变身成现代都市,当渔樵耕读的传统生活面对全球经济和现代文明,矛盾、冲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深圳成为都市化研究中的绝佳样本。

“中国所有的新事物都从深圳起家,这里是未来的试验场。”此次双年展的联合策展人之一刘珩在接受《艺术新闻》采访时说,“深圳和上海、广州或者北京都非常不同。”她说,“而深圳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它的名字就意味着试验。”

珠三角2.0-未来森林岛 (1)
▲ MAD建筑事务所的《未来的海上森林岛》

在本届“深双”上,由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带来的《未来的海上森林岛》在深圳前海湾中安放了一个“岛”,以一种世外桃源的姿态和对岸的现代文明遥遥相望。袁烽的作品《风塔之城》从数字化技术和机器人的角度对未来的蛇口工业区做了一番描绘。在《乡村的改造与进化》项目中,关注的焦点则落在了未来村屋的居住模式。

这些看起来极富创造力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展现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相反,它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乡村的改造与进化》通过展示新的建造以应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问题。甚至,弥漫着一股怀旧情绪:《未来的海上森林岛》中那块用填海填出来的“世外桃源”与对岸的城市只有单线连接通道,它“是一个非城市、非乌托邦、与某种被复制的现实对抗的异类”,唯有放弃交通工具,回归原始的运动状态才能进入这个“人类逃脱现代文明的乐园”。

500935820 (1)
▲ “珠三角2.0”单元中的《珠三角的超级街区城市化》项目

由刘珩策展的“珠三角2.0”单元就着眼于深圳及其周边,这个以“世界工厂”著称的区域拥有密集的工厂、高速公路、水道与铁路运输网,是当下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过去30多年快速城市化的示范性区域,然而,随着工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社会和空间的变化等需求,这一地区不得不面对土地、空间、环境、人口爆炸等问题,重新审视自身的未来。还有与之相连的“番禺板块”,在经济浪潮的一波波冲击下,一届届产业更替使得土地和建筑也经历了一轮轮的使用、再造与重生,在新与旧的不断冲突下,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

破旧立新、推倒重来或许是个解决之道,但并不是“Re-living the City”的核心价值。“Re”着眼于“重建”,而这个重建并不是推翻过去另起炉灶——这是都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犯过的错误——面对现实并承认它,从而思考和寻求更好的路径来抵达未来才是“Re”所推崇的方案。本届“深双”主展馆就是这样一则实例。它由蛇口大成面粉厂改造而成,从图纸规划到最终竣工历时8个月,总策展人艾伦·贝斯奇认为,“大成面粉厂巨大的空间、筒仓、诸多的楼层,不仅引发对现有建筑材料、建筑用途进行新的使用、新的创造以及重新思考,考虑它如何在今后进行再次的使用,还真正阐述了城市原点,也就是如何重新使用、重新思考、创新我们已有建筑。”“工厂的改造计划表明了一个重要的态度,过去即是未来的一部分,”刘珩说。

从华侨城到蛇口的激活效应

– ▬ –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迄今已举办了6届,当初,它落地深圳,是一种必然,这12年里,它又给深圳带来了哪些现实的改变?在官方话语里,双年展带给这座城市的是一种激活效应。

前面三届的深港建筑双年展都把主场馆设在了华侨城(第三届时出现了市民中心的分会场),直到了第五、六届进入蛇口。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重光认为,建筑双年展这样的模式能“点燃”深圳——第一、二届时“激活”了华侨城,第三届时首次开设的分展区则为当时人气不足的市民广场带来了人气。第五届开始进入蛇口。而在本届“深双”不仅继续“激活”蛇口,同时也引入由招商局与北京木木美术馆(M Woods)呈现的特别艺术项目——当代灯光艺术展(展览将进行至2016年2月15日)。本次展览展出了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翠西·艾敏(Tracey Emin)、圭多·范·德·卫夫(Guido van der Werve)、基斯·索尼尔(Keith Sonnier)等艺术家作品。而且也在龙岗设立了分展场,以“共享之屋”为概念,着力激活一座位于龙岗中心城的传统民间建筑。

640.webp-(3) (1)
▲ “当代灯光艺术节”中翠西·艾敏的作品

但正如第三届的总策展人欧宁认为,尽管第五届“深双”很成功,借助招商地产把这个工厂区激活了,还由此引进了V&A等美术馆项目。但这样的模式使得整个双年展感觉像一个改造项目,展览的感觉很弱。

据了解,在本次双年展后,主场馆大成面粉厂将会因为城市发展原因被局部拆除。那除了激活效应之外,深港建筑双年展还能为深圳留下什么呢?许重光表示,其实从第二届开始,建筑双年展就已经开始考虑展品收藏问题,在第三届是收藏了已故旅法艺术家陈箴的装置作品《蹦乐》,是通过企业方式来进行的;第四届收藏了建筑师王澍“超轻村项目——临时居住单元”,也有一些零星的收藏,但是还没形成一个系统。而在政府后来筹划深圳当代艺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时,将双年展与这两家馆进行结合,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双年展的收藏问题。

张永和认为,“深双”也许并不是像一个典型的双年展,它更像是去回顾过去的发生,而更是向前去想象一个城市发展的可能。30多年前,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品”,率先开启了中国城市的“造城”热潮,引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它率先从这股热潮中冷静下来,重拾在快速运行中被忽略的部分,或许,这个在Re-living中重塑的出发点,会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回望的新“原点”。

第6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深圳蛇口大成面粉厂等地 | 展至2016年2月28日

撰文 | Lin、Phenix Luk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打破国别与时间,龙美术馆百余件藏品勾勒亚洲艺术多重维度

11月27日,“想象突围现实——龙美术馆藏亚洲艺术作品展”在温度骤降的寒冬开幕,展览由日本东京都现代美术馆总策展人长谷川佑子策划,从龙美术馆馆藏的亚洲现当代作品中,精选出来自80余位艺术家的一百余件佳作,分四个部分,全面而深入地梳理与呈现了龙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王薇从2005年开始着手建立的亚洲现当代艺术收藏体系。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