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创刊于2013年,是超媒体集团旗下艺术媒体群的重要一员。每月出版的刊物随《周末画报》发行,其数字版通过网站以及APP“iart艺闻”即时更新。《艺术新闻》是艺术世界的记录者与参与者,以其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长期观察,是艺术专业人士与艺术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与动态的必读媒体,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史的重要参考。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 5211室 邮编:200025
Room 5211,Building No.5,The Bridge 8, 10 Middle Jianguo Rd., Huangpu District,Shanghai,China. PC:200025
Tel: (8621) 6335 3637
Email: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客户经理

赵悦

EMAIL: yue_zhao@modernmedia.com.cn


客户执行

季佳雯

EMAIL: jijiawen@modernmedia.com.cn


TEL: +86 21 6335 3637-386

近年最大规模敦煌展登陆上海:在8个敦煌石窟及百件文物珍品中,感受“生灵的歌”

Nov 30, 2015   艺术新闻/中文版

12月1日,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的“敦煌:生灵的歌”艺术展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主要由8个还原的敦煌经典石窟;当代艺术家与“禅”、“佛”相关的绘画、装置、行为创作;敦煌博物馆呈现的表现敦煌历史的“敦煌丝路遗珍文化精品展”等部分组成。在美术馆外的喜玛拉雅广场上,还展出有呈现敦煌自然地貌、历史的造型装置。本次展览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敦煌展,也是上海首个博物馆级的敦煌艺术展。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樊锦诗表示:“敦煌的艺术特征是‘高、深、厚、广’的,它召唤各种艺术形式与之对话;而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之中,敦煌艺术应被挖掘出新的价值。”

释迦多宝说法图 莫高窟第45窟 西壁龛顶 Image of preaching Buddha dharma by Sakya Niche roof of west wall in Cave 45 at Mogao Grottoes
▲ 展览中还原了莫高窟第45窟,图为西壁龛顶,释迦多宝说法图

8个敦煌经典石窟

165件敦煌艺术瑰宝齐聚

– ▬ –

作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敦煌展,“敦煌:生灵的歌”艺术展的最大看点即是难得一见的敦煌艺术瑰宝的齐聚。

敦煌莫高窟,是敦煌最重要的艺术遗产,而展览的重要主体之一即是完整还原的8个经典敦煌石窟。在这8个石窟中,除晚唐第17窟之外的另外七个洞窟——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45窟、中唐第158窟、西夏榆林窟第29窟以及元代第3窟,皆因为保护原因在敦煌当地已不对外开放。而这8个石窟“可以说凝聚了敦煌石窟的最高艺术价值”,如中唐第158窟为最著名的涅槃窟之一,展览以4:5的比例将其中的涅槃卧佛复制出来,长度达13.6米,蔚为壮观;而元代第3窟则是现存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是莫高窟晚期石窟艺术的精华。

此外,此次艺术展还展出了彩塑临摹11件、壁画临摹品(常书鸿、段文杰、常沙娜等重要的敦煌艺术研究者作品)60件、藏经洞绢纸画复制品25组件、藏经洞文物50余件等共计165组件敦煌艺术珍品;在特别展出的50余件珍品文物中,其中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此次展览的分量。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展厅图 158窟涅槃佛

▲ 于“敦煌:生灵的歌”展览上还原的158窟中长达13.6米的涅槃佛

水月观音 榆林窟第29窟 北壁东侧Tankasri Avalokitesvara East side of north wall in cave 29 at Yulin Grottoes

▲ 榆林窟第29窟中北壁东侧的水月观音,张大千曾临摹过

装置性展览设计试图“还原”石窟原貌

– ▬ –

此次展览是上海首个博物馆级的敦煌艺术大展。展览的一大亮点即在于运用展场设计,在座落于都市一隅的美术馆中“还原”敦煌石窟,从而带给观众一种微妙的“时空穿梭”的体验。敦煌研究院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王旭东告诉《艺术新闻》,“此次中庭的7个石窟所构成的结构主体,实际上也是一件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

观众穿过现代的商场,一进入展场,首先接触到的即是狭长排列的一个个门洞,通往还原后的窟室。窟室内仅设有一个弱光源,观众必须借助其它光源的照射,才能看见室内的壁画和雕塑。“石窟”外是整体明亮、光洁的展场,观众在进入“石窟”的顷刻,尽管视觉经验受到冲击,但其他感知系统仍在起着主导作用。

展览意图在“还原”的洞窟中,让观众暂时脱离都市化的感官方式,而置身于“当代展场”中的“敦煌”,所呈现出的则是当代感知系统与古老视觉艺术的糅杂。

IMG_1828
▲ 中庭的7个石窟所构成的结构主体外表,展览以装置艺术的方式对这一整体结构进行诠释

交脚弥勒佛像 莫高窟第275窟西壁Statute of cross-ankled Maitreya West wall in Cave 275 at Mogao Grottoes

▲ 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可见罕见的交脚弥勒佛像

当代艺术“借题发挥”,探索敦煌艺术心灵

– ▬ –

走出以还原石窟为主的中心展区后,观众则步入将当代艺术与敦煌壁画、雕塑等古物交织展出的展场之中。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顾问、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之一王纯杰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此次当代部分的引入是受到了敦煌研究院的启发:“没有想到敦煌的研究者们比当代艺术家,比上海的策展人观念更开放,心态更包容;当代对话这部分的构想是受到敦煌研究院的启发才产生的。”而樊锦诗则表示:“敦煌的艺术召唤音乐、舞蹈、当代艺术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与之对话”。

此次展览中当代艺术部分的作品包括白南准、丁乙、邱志杰、李磊、黄勇等20位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声音装置等,这些创作均同佛教有着微妙的渊源与联系。其中,白南准的《蓝佛》展示的是组合放置的电视机和其中闪烁的蓝、红色霓虹——这是艺术家心目中的“当代佛”;丁乙的“十示”系列,则用展示与反展示的悖论性表达着他对当代社会的总体感受;邱志杰的《总会有人相信》是他自己的“世界地图计划”,它个性化的材质、用料,所展现的历史想象呈现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与大文化想象的交织。

0 (1) ▲ “敦煌:生灵的歌”展览现场
IMG_1779
▲ “敦煌:生灵的歌”展览现场的白南准作品《蓝佛》

 

01
▲ 展览中展出的邱志杰作品《总会有人相信》

敦煌研究院院长、此次展览联合策展人王旭东认为:“在当代,敦煌的守护者们必须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我们要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不断延展的交流平台将敦煌研究、敦煌艺术在当代推展开来。”

在开幕当天举办的“宜古易今”论坛上,针对中国敦煌研究的近况,王旭东介绍说,敦煌未来将有更多的艺术家驻地计划。通过这些交流计划,敦煌欢迎不同类型的艺术研究者、实践者到敦煌来,共同发掘敦煌的艺术价值。此次展览艺术总监、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长李东雨先生则向樊锦诗院长建议在敦煌举办双年展,在“一带一路”的每个历史、地理节点上召唤新的理解、阐发和创作。

“什么是敦煌艺术中最感动心灵的部分?”研讨会中有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提问樊锦诗院长。樊院长没有具体说到敦煌艺术对自己的感染,而是又一次说起那些在敦煌兢兢业业工作的老一代艺术家们。或许,最伟大的艺术都是“生灵的歌泣”。敦煌艺术之“谜”中最重要、最感人的部分,也许就是世代流传的素朴的人生。

0

01_副本 (1)

▲ “敦煌:生灵的歌”展览中展出的敦煌壁画、雕塑、石窟摹品均由世代“敦煌人”绘、制而成

敦煌:生灵的歌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 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3月20日(逢周一闭馆)

撰文 | 张军

编辑 | 汪汝徽

本文敦煌石窟原景及文物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展厅及当代艺术作品图片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提供
Copyright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新闻》为The Art Newspaper独家授权现代传播集团的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和翻译,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蔡国强“九级浪”个展上海开幕,“白天焰火”悼念“自然之死”

上海。8月8日下午,蔡国强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黄浦江面上举行,为其个展“九级浪”拉开序幕。现场880位特邀观众和市民一同见证了这次“白天焰火”的公开爆破。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